唐炳成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人們的生活以及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要保證人民群眾能夠吃上水,還要確保水質安全。目前,由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飲水工程建設也存在較多的不足之處。本文圍繞農村人畜飲水供水所面臨的問題展開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農村;人畜飲水安全;工程管理
一、農村人畜飲水供水所面臨的問題
(一)飲水安全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下,群眾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農村的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農村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與城市相比,農村的飲水還是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偏遠地帶,因經濟水平低,水源嚴重匱乏。而且有的地方自來水的水源取自當地的井水、河水,這些水源一旦被污染,飲水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生活垃圾、生產生活污水處理不當,也會造成水資源污染,并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威脅群眾的人身安全,埋下健康隱患。
(二)飲水水質問題
據了解,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的水資源污染情況一直處于持續上升的趨勢,引發該問題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第一,農村地區缺少相應的垃圾回收站,而且群眾的衛生以及環保意識不強,未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會將所產生的垃圾、廢水等直接倒入河道中。這些垃圾中很多都是不可溶解的化學垃圾,對河道水源所造成的污染是長期的。第二,在農村地區種植農作物過程中為了避免病蟲害、提高農作物產量,種植戶往往會噴灑農藥。此外,在河道取水或者清洗器皿過程中會直接導致河流中的水受到污染,致使周邊群眾的用水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證。第三,農村家庭生活中的洗衣粉水、肥皂水雖然毒性并不強,但是其中會含有一些微生物病原體以及洗衣用品中的無機鹽,這些都是影響水體質量的因素。
(三)水源污染問題
雖然我國相關部門針對飲水安全問題已經制定了明確的質量標準,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大多數農村尤其是偏遠地區農村居民所飲用的水質都不符合該標準。農村居民所飲用的水源大都來自地下,而地下水源的高低與當地的氣候環境及實際降水量有著密切關系,群眾的用水連續性會受氣候的影響。同時,打井獲取水源的方式也較為常見。如果水井的深度不足,只取得淺層地下水,其水質的安全就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因淺層水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工廠、群眾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垃圾等,再加上因凈水設備的匱乏,無法將此類水進行過濾處理,導致受污染的水直接被當地群眾飲用,影響身體健康。
二、農村人畜飲水的相關規定與標準
為了能夠有效解決因飲用水質量所引發的健康問題,政府應當引導群眾安裝凈水裝置,將水的雜質進行沉淀過濾。保證人畜飲用水安全需符合以下幾種標準。第一,水質透明,無任何異味及渾濁物。第二,水質的PH值也就是所謂的酸堿性的強弱程度以及微量元素的數量應當符合人體可飲用的標準。水質入口后應當柔和、有細膩感,不存在硬水問題。第三,因水源本身含有大量的細菌,在將水供給群眾飲用前應當進行嚴格的消毒殺菌,以此來提高水的安全性。第四,需控制水中的有害物質,并確保其在國家所制定的衛生標準內。
三、改善農村地區人畜飲水環境的具體措施
(一)保證水源穩定性
有效地保證農村地區的飲水安全,應確保水源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質量把控,效果會事半功倍。政府相關部門需深入調查農村的實際用水情況,如地質條件、氣候環境、地形地貌、水文等,制定長期的戰略措施。同時,對于一些地理條件以及環境較好的地區,應適當擴大飲水工程的建設規模,以使因氣候影響及污染較為嚴重時群眾的飲水安全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此外,還需要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介普及保護環境有關的知識,并將水質若被污染后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告知群眾,讓群眾知道其危害性,以此來提高群眾的環境保護及節約用水意識,確保群眾規范自身行為,避免浪費及亂倒垃圾、廢水等的發生,以保護生態環境。
(二)保證工程持續性
為了有效提高水源的安全系數,在建設飲水工程時還應從實際出發,確保工程與各項硬性條件相符,如經濟狀況、用水量等,在確保水源質量的前提下保證工程運行持續性及長久性。在此過程中,還應當傾聽當地群眾的心聲及建議,把群眾滿意作為檢驗工程建設的重要標尺,順應民意才能促進可持續發展。
(三)保證規劃科學性
當前,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證用水安全,確保每一位村民都能夠飲用到符合國家標準的水,為群眾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促使群眾生活質量整體提升。因此,政府有關部門在實施農村飲水工程建設時,還應當根據當地污染的實際情況制訂合理的解決措施。對于水源附近的排污點需派遣專人進行嚴格管理和監控。發現有私自排放含有有害物質的廢水時,須進行嚴厲懲戒,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必要時以法律手段予以止,以此來杜絕此類問題,為當地群眾提供最優質的飲水資源。
四、農村人畜飲水工程管理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調整管理方式
飲用水工程關系到群眾的用水安全,而且有著規模大、涉及環節多且復雜、周期較長的特點,需要多個部門協同配合才能完成。為此,需要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及發展需求制訂合理的管理制度,配備足夠數量的管理人員,明確各部門的責任范圍,并落實到個人,貫徹到全過程中,以此來提升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其能夠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規范自身操作行為,并嚴格按照相關標準操作。對于飲水工程還應當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如用水制度、工程定期的維修養護、實際收費政策等,尤其是要加強設備的養護。設備及工程的質量決定著當地群眾用水的持續穩定性及安全性,因此還需要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定期進行更換,確保其在水源質量保障上發揮出最大效用價值。
(二)制訂科學化的工程管理方案,細化管理職能
相關部門需對取水、凈水、配水、供水設備等加強監管,對飲水渠、管道等加大巡查力度。發現管道開裂、破損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取水口的管護也要加強,應在取水口處建立防護措施,以免進入污染物對水體質量造成影響。管道本身就容易受到凍害的影響,因此工作人員應當在嚴寒氣候時注意管道的保暖。同時,還要及時清理濾水口及濾水池,對于沉淀池內的淤泥、砂石應及時進行排除作業,并采取科學措施減少水渠及管道內雨水、泥沙的灌入。在這過程中還應當添加相應的化學物質對水源進行消毒殺菌操作,減少水質中微生物、細菌的涵蓋比。要保證用水的穩定性,確保供水設備處于正常運行狀態,還應當對水泵、電機等進行定期檢修。因長期運行,水泵、電機的部分零部件逐漸松動,會出現漏水問題,造成水資源浪費,這不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理念。
五、結 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解決偏遠農村的用水問題也在逐漸推進。為了有效解決農村人畜飲用水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相關部門應科學制訂解決方案,從制度到措施雙管齊下,以此來保障農村人畜飲用水的質量安全,從而達到提高農村生活質量水平以及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宋春雨.基于公眾參與視角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存在問題及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9,47(06):169-172.
[2]佟長福,李和平,劉海全,樊文彪,冷艷杰,蘇志雄.水資源高效利用實踐與可持續利用對策——以鄂爾多斯杭錦旗為例[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9(10):70-74+80.
[3]方清蘭.淺談湟中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成效、經驗及存在的問題[J].青海農林科技,2017(02):97-100.
[4]山西省漳河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局辛安泉供水改擴建及淜頭水電站工程基本情況介紹[J].山西水利,2017(09):1-2.
(作者系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南湖鎮水利管理站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村人畜飲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