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悅琦
[摘 要] 在音樂新課程建設中,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音樂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主張把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作為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和發展性目標。因而對學生的音樂學習的動機與興趣值得探究。以南昌市某高中學校的學生為研究對象,發放80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70份。通過統計分析的方法,探究不同年級與性別的學生在學習興趣上的差異及學生音樂學習的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音樂學習動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音樂學習動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學生的音樂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具有正向的顯著影響。
[關鍵詞] 音樂教育;學習動機;高中生
中學生的音樂興趣與音樂學習錯位的現象,一直以來都備受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即部分學生雖然喜歡音樂,但是不喜歡音樂課。從音樂課的本質來看,在音樂課上不存在升學考試方面的壓力,所以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也就沒有其他的科目高。音樂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主要動力。
一、音樂學習動機的含義
音樂學習動機可以分為內在音樂學習動機與外在音樂學習動機,內在音樂學習動機是指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習音樂的動力,興趣則轉化為內部動機。而外在音樂學習動機是指在某些外在因素下的作用下,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而產生的學習音樂的動機。
二、音樂學習興趣的含義
興趣是動機的一種形式,興趣是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組成部分,個體在其動機的支配下,通過活動過程或活動的成功結果而產生或加強對活動的興趣。因此,學習興趣是個體在某種學習需要的基礎上,積極地認識事物并獲取知識的心理傾向。
三、音樂學習動機與音樂學習興趣之間的關系
在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的同時,產生了學習動機。個人的學習需求和對學習期望的大小,反映出學習動機的大小。需求是個體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是學習的根本動力,學習期望是促使個體產生學習目標,進而激發個體學習的欲望。音樂學習興趣是個體在音樂學習中存在的內在動力,而動機是決定動力的因素,學習興趣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
對音樂的興趣既可以是個人自身的,也可以是教師、家長、環境等因素激發的,或是存在于教材、音樂作品本身的直接興趣,或是由特定因素引起的間接興趣;可以一直存在,也可以僅存在一段時間;可以主觀自身來維持,也可以客觀人為來維持。通過問卷調查研究表明,學習興趣對音樂學習有促進作用。
四、研究方法與設計
(一)研究對象
南昌市某高中學校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南昌市某高中學校是江西省重點中學)。
(二)研究區域
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而音樂教育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章選取的研究區域為南昌市,因為筆者對南昌音樂教育的關注程度較高,南昌作為江西省省會城市,在江西省教育改革方面更是起到了模范帶頭的作用。
(三)研究方法
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高中生對音樂學習的態度及想法。
(四)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討南昌地區高中不同年級和性別學生音樂學習動機的差異、南昌地區不同年級和性別高中生學習興趣的差異、南昌地區高中生音樂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影響。
(五)研究工具
一是音樂學習動機量表,是根據朱巨榮研究的學習動機量表改編而來的。該量表是單維度的,問卷包括4道題目,信效度良好,主要測查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二是高中生音樂學習興趣評價量表,是根據朱萃編制的高中生英語學習興趣評價量表改編而來的。該量表有價值、情感、行為三個維度,問卷包括22道題目,信效度良好。通過價值、情感、行為三個維度對高中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方面進行測量。
(六)數據分析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回收研究問卷后,剔除無效問卷,再將這些測試結果編碼并錄入統計軟體進行分析,在數據分析方法上,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分析、t檢定差異分析和回歸分析等方法,對數據進行處理,通過處理后的數據對課題進行深入分析,數據分析主要采用SPSS 25.0軟件。
五、研究結果分析
(一)背景信息分析
在接受調研的樣本中,男生有315人,女生有355 人,分別占比47%與53%,表明在受訪學生中,男女比例并未出現嚴重的失衡。
高一年級的學生221人,高二年級的學生449人,分別占比33%與67%,表明在受訪的學生中,高二年級的學生人數明顯比高一年級的學生多。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本研究通過描述性統計分析得知,音樂學習動機、音樂學習興趣的均值分別為4.081、3.691,都接近極大值,表明多數學生較為認同量表的題項描述。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的高中生對音樂學習是感興趣的。
(三)相關分析
本研究通過Pearson相關分析進一步驗證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研究結果顯示,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r=0.618,p<0.01)呈顯著正相關。
(四)背景變量在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通過獨立樣本t檢定進行差異分析,研究結果可知,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音樂學習動機上(t=2.817,p< 0.05)具有顯著差異,且高一大于高二;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業興趣上(t=7.449,p<0.05)具有顯著差異,且高一大于高二;不同性別在音樂學習動機上(t=2.675,p<0.05)具有顯著差異,且男生大于女生;不同性別在學業興趣上(t=2.458,p>0.05)不具有顯著差異,且男生大于女生。
(五)回歸分析
所有自變量VIF值均小于10,故不存在多重共線性風險。
本研究通過回歸分析得知,音樂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VIF值小于5,表明不具有多重共線性;r2為 0.38,表明學習興趣可以被解釋的變異為 38%;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β=0.618,p< 0.001)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六、研究結論和建議
(一)背景變量顯著差異
通過對背景變量的數據分析得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音樂學習動機、音樂學習興趣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音樂學習動機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興趣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從收集的數據上可以看出,無論高一還是高二學生、男生還是女生,在問卷調查中獲得的分數均為中等偏上,說明他們普遍比較喜歡音樂,對音樂課是感興趣的。
(二)高中生的音樂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具有正向顯著影響
通過研究結果得出,高中生的音樂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具有正向顯著影響。從音樂課的本質來看,在音樂課上不存在升學考試方面的壓力,所以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也就沒有其他的科目高。如果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沒有興趣,那么音樂課的作用就顯現不出來了。
(三)研究建議
音樂教師應讓學生改變學習音樂的觀念,應該告訴學生,學習音樂的真正目的不是將來要成為音樂家,而是讓學生感受并探索音樂的美。學習音樂不僅可以提升個人的音樂素養,還可以促使身心健康的發展;音樂教育不僅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無限的潛能。
音樂教學應走向創新。音樂教師應改變教育教學觀念,把興趣作為開啟學生學習音樂的鑰匙,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音樂學習;音樂教師應創造輕松氛圍的音樂課堂,教師就是學生的朋友,應做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音樂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信心,善于發現學生上的閃光點,讓學生體驗學習音樂的快樂;音樂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學習能力,時常自省,要有學無止境的思想,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