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飛
摘 要: 藝術設計是引領社會時尚、文化潮流的重要專業,該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除了要接受一定的課堂理論知識以外,更應當接受完善系統的實踐課程教育,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專業本領和素養得到充分鍛煉和提升,為其今后從事藝術設計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關 鍵 詞: 藝術設計;實踐課程;教育改革
隨著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化,設計已經悄然走進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商場、傳媒業、制造業、創意產業,以及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無不體現出設計的理念,設計讓人們的生活更具色彩,承擔著引領生活時尚、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之重任。進入到 21 世紀,藝術設計教育進入到全新階段,并在引領設計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做好藝術設計教育,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進行藝術設計實踐,不僅能夠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更加深刻,也讓學生的實踐綜合能力得以提升,是培養新時代人才的重要路徑。[1]
一、藝術設計實踐課程開展重要性
(一)深化生活感知
設計是對藝術資源進行整合創新的活動,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決定了設計人員要將特定的藝術設計理念、思維轉化為現實的成果,而這個轉化的過程需要生活思維和創意提供支持。藝術設計是社會時尚文化與潮流的引領者,藝術設計在引導人們的精神文化和生活方式轉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不僅要加強對學生審美、造型、藝術創新思維等能力的培養,還要讓學生深入學習科學技術、思想文化修養等領域的知識,將藝術設計的專業知識與自然人文學科知識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得以藝術設計能力和素養的發展。[2]在藝術設計創作過程中,設計人員的靈感、想象、設計成果的藝術表達技巧和效果等,都需要從生活中獲得,只有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生活知識,善于在生活中觀察和發現美的元素,才能有效提升設計思維能力,為設計滿意的作品打下良好基礎。
(二)提升應用能力
對于藝術設計專業而言,創新是學生專業能力素養的重要基礎。具備一定創新能力,學生的藝術設計道路發展將會更加順利。根據目前高校的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不同專業所運用的教學方法以及所制定的教學目標也各有不同,其中,文科專業教學主要從事知識理論方面的學習,理科專業主要是從事實驗研究方面的學習,藝術專業主要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而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決定了需要對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進行重點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設計行業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設計人員具有極強的創新和實踐應用能力,將實踐教學應用到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來,能夠更加充分地挖掘學生在創新、實踐應用方面的潛力。[3]通過有效的實踐教學,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基礎實踐、動手操作等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與提升,這樣有利于將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為藝術設計事業的發展貢獻更多的人才力量。
(三)發揮專業作用
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讓學生接受高質量的實踐教育,可以讓其動手操作、藝術表達、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等得到提升,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來。與此同時,實踐教育還能夠有效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促進其更好地帶領和融入一個團隊,為創造出優秀的設計成果提供有力保證;另外,實踐教育能夠讓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的培養,促進學生立足于自身個性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創造出符合時代潮流的作品??傊?,實踐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專業能力得到充分發揮。[4]
二、藝術設計實踐課程開展原則
(一)符合性原則
藝術設計實踐教學課程建設應當符合藝術科學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其次也要與學校的教育目標和理念以及人才培養方向相一致。藝術專業教學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加之該專業學科的發展為動態化,需要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是一個從實踐轉化為認識提升,再從認識提升轉化為實踐的循環過程。由此可以看出,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建設必須要與專業學科發展的特點規律相適應。
(二)以學生為主體原則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的一切工作圍繞著學生而開展,為學生提供教育管理和服務,如果離開學生,專業教學也就失去任何意義。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的開展也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該原則要求學校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需求和選擇,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從事藝術設計專業學習的學生,很多即將成為設計行業的人才,他們是引領社會時尚文化的主要力量。藝術設計實踐課程的開展,除了要教授相關專業知識技能以外,還要著重培養其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需要培養學生集優秀的知識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于一身,這樣才能為學生將來成為一流的設計人才打下堅實基礎。
(三)整體優化原則
整體優化原則主要包括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實踐教學要和育人相結合;實踐教學需要與“產學研”模式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培養滿足行業未來發展需求的藝術設計人才。另外,實踐教學還要講求循序漸進,注重內容和難度的適度增加,保持整體協調統一。
三、藝術設計實踐課程開展路徑
(一)基礎實踐課程開展
基礎實踐課程主要以基礎課程學習為主要內容,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造型等基礎知識,以課堂教學方式完成。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應當將社會對設計行業人才的需求作為主要教學標準,促進學生具有行業人才標準的相關能力素質。而學生能力素質培養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重點在于具體教學課程的組織實施效果,這是藝術設計專業教學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核心問題。為了有效提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知識文化素養,應將文化史、生活方式史、美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學等人文學科納入到課程體系中,通過該領域課程教學,進一步培育和夯實學生良好的文化素質底蘊。[5]這些課程的學習與學生文化素養和基礎知識的提升有著直接的關系。人文社科類課程在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能力素質的發展和進步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學生所具有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最終會通過相關藝術設計思維和技巧的運用轉化為現實的成果。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將來會成為社會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其所創作的設計成果不僅要具備改善人的衣、食、住、行等功能,還要包含積極健康的精神文化的價值。另外,設計人員還是社會思想文化的宣傳者和倡導者,在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社會文化批判和創新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就需要實踐教學中素質內容和基礎知識的夯實,以達到價值觀的引導和培養。
(二)專業實踐課程開展
專業實踐課程教訓內容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課和理論課兩大部分。其中,前者是設計專業教學的主要課程,著重開發和培養學生的視覺思維能力,掌握形式體驗、分析與表現方法等,從而讓學生具備一定“感知力”“表達力”“創造力”“企劃力”?!案兄Α敝傅氖菍W生在觀察事物過程中具有敏銳的捕捉力和洞察力,以及可以將事物的形態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標準進行清晰明確地區分,這是從事藝術設計職業的重要素質要求;“表達力”指的是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設計思路、理念等運用客觀生動的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創造力”指的是學生結合相關專業理論,對所掌握的藝術設計元素進行創新整合,轉化為具體的作品成果方面的能力,可以細劃分為形象思維能力和形式語言的創造能力等;“企劃力”指的是學生圍繞著設計成果的創作、宣傳等,所具有的思考分析問題和組織協調能力等,是設計人員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
(三)課題實踐課程開展
課題實踐課程教學應當主要包括項目實踐教學、生產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教學三個部分的內容。其中項目實踐教學又可以具體分為創新實踐教學、創業實踐教學等內容。前者需要覆蓋到實踐教學的全過程,主要開發和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力,讓學生具有良好的觀察認識事物,善于從事物中精確細致地提取美的元素的能力。生產實踐教學需要學生深入到行業實際中,詳細了解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在此基礎上思考和研究創作方案如何與現代化社會潮流保持一致,即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市場意識。社會實踐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詳細了解如何將設計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的相關流程和方法,為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需要通過社會實踐等形式來增強社會生活體驗,不斷豐富知識視野,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專業知識理論和綜合素養。
四、結語
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質量的高低,與實踐課程教學的開展情況有著直接的關系。高校必須要準確把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和發展的特點規律,完善合理地進行實踐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構建一套科學合理的實踐課程教學體系,這樣才能為提高設計藝術專業教學質量和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持與保證。
參考文獻:
[1]姜洪.探究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性課程與數字網絡教學模式的結合[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6):162,153.
[2]范晨.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平面構成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5):78,80.
[3]田甜.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J].傳媒論壇,2021,4(10):153-154.
[4]劉沙城.新文科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綠色包裝,2021(5):56-59.
[5]陸玲.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設計與實踐——以《畢業設計制作》課程為例[J].西部皮革,2021,43(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