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初中語文在初中生的學習過程中占著不容忽視的重要性,其中閱讀教學也占據著較大的比重,然而還是有很多學生沒有辦法正確認識語文閱讀課堂的重要性,導致他們的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因此初中語文老師在閱讀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改變原本枯燥的教學策略,豐富教學形式,從而使初中語文閱讀課堂變成是高效有趣的,這樣的教學策略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強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改變原本傳統枯燥的教學策略。然而還是有一部分教師沒有遵循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的過程中保留著應試教學的思想,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不到激發。因此作為初中語文老師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提高教學質量并不是一件容易解決的事,該問題同時也受到了教育部門和廣大社會群眾的高度重視,成為語文老師的當務之急。
一、問題現狀
1.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保留著應試教育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上占領主導地位,一味地向學生傳授課本上的知識點,在課堂上表演“單口相聲”。這嚴重說明了大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并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步,他們的教學觀念沒有得到更新,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注重與學生進行互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得到重視,學習熱情大大降低。不僅如此,學生也會因為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得到更新而導致自身的主體地位得不到發揮,不能在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下進行學習,他們的學習習慣也得不到培養。
2.教學形式單一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只會引導學生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在正式進行上課之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出現突發情況時沒有辦法及時做好整頓工作。并且部分教師在準備教學材料時都是從網上進行摘抄、套用他人制作的PPT,沒有考慮好自己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接受水平,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創新意識,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不到成長和收獲。不僅如此,部分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交流只局限在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并不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進度,從而導致學生無法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發揮創新思想。
3.評價標準單一
大多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只取決于學生的期末成績,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一問三不知,這樣的評價結果是片面的、沒有代表性的。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考量,教師需要制定相對完整的評價標準,分成三個大塊,一是學生的課堂表現、回答課堂問題的質量;二是學生每次課堂小測、月考周考成績及課后作業的質量;三是學生的期末成績及班級排名情況,將這三部分以20%、20%、60%的比例進行計算,得出學生的最終成績。這樣的評價方法能夠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認真聽講,按時按量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同時,很多學生在考試之前抱著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的心態,這樣的評價方法也能夠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
二、教學策略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如此,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需要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及學習能力有一定的了解,并在后期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在成為學生良師的同時也成了學生的益友,從而幫助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初中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先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并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完成,幫助學生對閱讀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通過提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布置課堂作業,引導學生按照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并針對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見解。
例如:在《大自然的語言》的閱讀課堂上,教師在給予學生充分的預習時間,并布置預習任務:明白該文章需要描寫了什么,不同段落是按照什么順序進行書寫的。當教師對該文章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之后,便可以引導學生對該文章進行精讀,提幾個難度較大的問題,如:本文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這個題目有什么好處?如果是你們,會如何進行題目的撰寫……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意識到語文閱讀課堂的重要性,以及他們在閱讀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教師的尊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創新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往往只是引導學生一遍一遍地朗讀文章,從而使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氛圍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初中語文老師在閱讀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可以舉辦一些朗誦比賽、讀書角、讀書分享會、辯論賽等各式各樣的閱讀課堂的形式。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能夠調動課堂的教學氛圍,同時辯論也屬于是相互競爭的,競爭能夠激發同學們的好勝心,幫助同學們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在閱讀課堂上。
例如:在《回憶我的母親》的閱讀課堂上,該文章是朱德將軍為了悼念母親而寫下的回憶性散文,表達了朱德將軍對母親沉痛的悼念之情和懷念之情。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在閱讀課堂上舉行一次朗誦比賽,并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培訓,引導學生從思想內容、語言表達、朗誦技巧、朗誦效果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評價,并為朗誦比賽前幾名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獎勵。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搜集關于表達親情的文章,并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其中一篇進行精讀,并在下一節語文閱讀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們進行分享。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調動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氛圍,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去搜集更多的閱讀體裁,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
3.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初中語文老師在閱讀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一些生動有趣的圖片、音頻,幫助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文章中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課堂的學習過程中高度集中注意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多媒體播放的音頻進行朗誦,幫助學生的朗誦技巧及朗誦情感能夠得到培養;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一些色彩豐富、震撼人心的圖片,幫助學生能夠更加快速地融入課堂、參與課堂。
例如:在《時間的腳印》的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從多媒體上查找該文章的朗誦音頻,引導學生根據音頻進行標準地跟讀,并明白該文章主要向讀者傳授的是什么,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進行朗讀,并共同探討個人的讀后感。不僅如此,教師在正式進行教學之前,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一張鬧鐘的照片,并對學生進行提問:“時間是什么?”,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對“時間”的理解暢所欲言。“那么有什么工具是可以用來記錄時間的嗎?”有的同學回答:“計時器”、有的同學回答:“沙漏”、有的同學回答:“大樹的年輪”……這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恐龍化石、昆蟲標本等的圖片,幫助學生對“時間”有更加深刻地理解。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將無聲轉成有聲,使文章的內容瞬間鮮活,幫助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角色情境扮演
為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文章進行初步的熟悉和掌握,并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情境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學生能夠真正參與課堂,調動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氛圍。
例如:在《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將班級的同學分成四個大組:“同學們最喜歡的季節是什么呢?喜歡春天的同學為第一組、喜歡夏天的同學為第二組、喜歡秋天的同學為第三組、喜歡冬天的同學為第四組。”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組隊,在《大自然的語言》的第一自然段中,教師可以從四個小組中分別選出一名同學進行朗讀,每個同學只要朗讀自己喜歡的季節的部分即可……在接下去的閱讀內容也是如此,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朗讀。當然,在同學們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符合情境的圖片,幫助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加投入。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同時也能夠使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5.仿寫閱讀內容
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幫助學生增長見識、拓寬視野,使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夠更加順利。寫作在語文試卷上占據著較大的分值,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初中語文老師在閱讀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仿寫,從語言句式、表現手法等方面進行模仿,幫助學生的寫作能力能夠得到提高。
例如:在《白楊禮贊》的閱讀課堂上,作者借助贊賞白楊樹來歌頌農民的優良品質。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你們印象中的白楊樹是什么樣的呢?”當教師對該文章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之后,可以將白楊樹與北方農民相聯系。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布置寫作題目時可以引導學生仿寫《白楊禮贊》的寫作方法,通過其他生物來表達對人物的贊賞和欽佩之情。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原本傳統枯燥的教學策略,通過創新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在閱讀課堂上能夠集中注意力,高效掌握閱讀技巧,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盧思存.異構課堂呈精彩,有效教學引思考——淺談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4):80.
[2]宋婷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策略分析[A]//新教育時代教育學術成果匯編[C].2019.
[3]張光香.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12.
作者簡介格式:主父建軍(1978.9-),男,漢族,山東臨沂,本科,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作者單位:臨沂沂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