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雯
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區域活動是十分常見又極為重要的課程內容之一。區域活動的價值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隨著區域活動在各個幼兒園的應用越來越多,很多幼兒教育專家與學者都在關注區域活動的深度學習問題,希望幼兒在與區域活動和環境進行互動時,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的知識與經驗,利用自己收獲的知識探索周圍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以及物質世界,能將原有的經驗、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并遷移到新的情景中,實現高階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什么是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指將幼兒園的活動空間劃分為美工區、閱讀區以及科學區等,然后在對應的區域中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并為幼兒制定相應的活動規則,讓幼兒能在這些區域中與同伴進行安全、科學的互動,促使幼兒個性化的學習與發展。區域活動必須要以幼兒的教育目標為導向,以幼兒的興趣需求為依據,順應幼兒的內在發展規律。
(二)什么是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是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可以順利地將新接納的知識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并且還可以將已有的知識直接遷移到新的情景之中,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與能力,解決生活中、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由此可見,深度學習強調的是讓學習者主動理解,用“主動”代替“被迫”,注重于培養、提升學習者判斷、解決問題的高階思維能力。
(三)幼兒區域活動中的深度學習
在幼兒階段的教育工作中也可以應用深度學習。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時,通過與材料、同伴等進行互動,可以更好地探索自然環境、物質環境以及社會環境,有利于激勵幼兒主動學習新的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吸納進已有的知識結構中,運用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保證區域活動的時間與場地
區域活動是幼兒進行知識遷移、學會處理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區域活動的開展要有充足的時間與場地,足夠開放、可探索的區域活動環境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幼兒進行深度學習提供相應的支持。此外,在開展深度學習區域活動時,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幼兒的個體化差異,活動的設計要始終以幼兒的需求為核心,讓所有的幼兒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選擇活動區域。而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當提供給幼兒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幼兒進行探索、思考,并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合作,為幼兒提供安全、舒適、可自由交流的活動區域。
(二)投放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
對于心智發育尚未成熟的幼兒來說,興趣就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內驅力。如果區域內投放的材料不足或不符合幼兒的興趣需求,將無法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更不可能實現深度學習。因此,一方面,幼兒教師應當尊重幼兒的主體性,鼓勵幼兒多多參與,增強幼兒的生活感受;而另一方面,教師一定要科學、全面地投放材料。材料豐富并不意味著材料一定要多、泛濫,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高結構的區域材料可以相對少一點,低結構的材料則可以多一點,這是因為低結構、高開放的材料中蘊含著更多需要幼兒解決的問題,更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探索、思考以及合作等,有利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敏銳地捕捉幼兒的一舉一動,要根據幼兒的整體反應,思考活動材料是否具有深度探究的價值。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適合的、深受幼兒喜愛并具有學習價值的材料,以此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幼兒能在區域活動中進行深度學習。
(三)提高教師的指導能力,引導幼兒深度學習
幼兒教師應當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等方式主動地學習、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地積累經驗,并鼓勵他們將已收獲的經驗應用到學習活動中。這就要求教師正確地評估與判斷區域活動中的情況,把握好時機,對活動進行高效的干預,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必須提升教師的指導能力。對此,幼兒園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①定期開展、組織園內教師參加培訓、交流,通過聽講座、學主題等形式豐富幼兒教師的知識,讓教師了解深度學習的概念以及開展深度學習的意義,通過各項培訓提升教師在工作中的指導能力;②讓教師時刻牢記“先觀察、后介入;③先分析、再干預”的指導原則,將教育的意圖外化在環境與材料中,引導教師用溫柔、間接、潛移默化的方式開展幼兒活動,讓教師通過科學、適時的介入與指導,推動幼兒開展深度學習。
(四)加強幼兒、教師之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互動
幼兒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幼兒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人際關系。良好的師幼關系能促使幼兒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推動幼兒進行深度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增強與幼兒溝通的敏感性,當幼兒遇到無法處理的問題時,教師要提高相應的回應頻率以及回應質量,為幼兒提供良好的引導與活動支持,從而激發幼兒自身的探索欲與探索興趣,指導幼兒勇敢嘗試新挑戰,幫助幼兒積累新的經驗;此外,教師還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必須重視、尊重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以往的“單向輸出教育”轉變為“積極互動模式”,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而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還要仔細觀察幼兒的行為與表現,利用語言開展指導與干預,鼓勵幼兒開展積極的行為,讓幼兒能全身心投入區域活動中。
(五)在活動中貫穿活動評價制度
在區域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應對幼兒的知識掌握情況、相關狀態等進行評估,判斷幼兒是否適合進行深度學習。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行為表現作出相應的指導與評價,以便能順利地開展活動。當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幼兒進行溝通或者鼓勵幼兒之間開展溝通,評價幼兒的活動表現。教師的合理評價,不僅能鼓勵幼兒更富有熱情地參與活動,還能引導幼兒在與材料互動中、同伴互動中不斷內化經驗,實現更好的知識遷移,讓幼兒從最初的無意識活動慢慢轉化為深度探究,促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開展深度學習。
(六)遵循幼兒近期的發展規律
通過分析幼兒的生長發育規律,區域活動是幼兒與外界建立聯系的主要橋梁與渠道,能幫助幼兒實現對外界的探索與發現,促進幼兒個性化的發展。幼兒教師應當多觀察幼兒的表現,根據每一名幼兒的發展特點制訂對應的教學方案,并采取具有差異性的評價方法評價幼兒的活動表現。此外,教師還要以積極、正面的鼓勵教育理念評價幼兒,充分肯定幼兒的表現,以此提升幼兒進行深度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在評價過程中留白,引導幼兒意識到自己的提升空間,提高幼兒思維上的靈敏性以及遷移知識的能力。
總而言之,幼兒階段的教育十分重要。教師如果能讓幼兒在此階段中掌握深度學習的能力,可以幫助幼兒及時地吸收與接納新的知識,培養幼兒遷移知識的能力,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促進幼兒的發展。
(作者單位:昆山開發區青陽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