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雯
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教師在大班第二學期開展必要的幼小銜接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快速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教師要關注幼兒的看法、感受和需要,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開展幼小銜接工作。在設計幼小銜接活動時,教師既要重視認知內容的銜接,也要關注幼兒身體、情感、態度等內容的銜接。
幼小銜接的過渡期是指兒童進入小學前半年和進入小學后最初半年這段時間。因此,大班第二學期是幼小銜接的重點時期。以往,我們會在每年6月份開展幼小銜接主題活動,但是今年從3月份起,我們就將幼小銜接主題活動貫穿到幼兒的日常活動中,讓幼兒了解小學學習生活的特點,幫助幼兒做好知識、情感、能力的準備,從而順利實現向小學生身份的過渡。
幼兒是幼小銜接的主體,教師要關注幼兒對“上小學”這個問題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困惑、疑問和興趣,然后在此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幼小銜接活動。我們收集幼兒的提問并進行梳理,發現幼兒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環境、學習生活、準備。在環境方面,很多幼兒會問:“我要去哪里上小學?”“小學是什么樣的?”“小學的老師好不好?”對于學習生活,幼兒也有很多問題:“小學有哪些課,難不難?”“小學的飯菜好吃嗎?”“可以午睡嗎?”“能做角色游戲嗎?”等等。小學幼兒有很多問題,但更多的是期盼。有的幼兒看到小學生背的書包又大又鼓,很想知道書包里有什么,上小學需要帶哪些東西。我們以幼兒的問題為導向,規劃了幼小銜接活動的三個重點:一是小學什么樣,二是小學生活什么樣,三是我要做哪些準備。
幼兒是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獲得經驗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要帶領大班幼兒參觀小學,講講小學有趣的活動,喚起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和向往,為入學做好心理準備。我園對面就有一所小學,我們與小學協商之后,計劃分三個階段開展幼小銜接活動:一是小學初印象,二是參觀小學,三是學做小學生,讓幼兒在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中對小學做好知識、情感、能力的準備。其中,參觀小學是整個活動的重點和高潮。
(一)小學初印象
在活動開展初期,為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我們開展了“小學知多少”和“我心目中的小學”兩個活動,“小學知多少”主要以調查、討論的形式進行,目的是讓幼兒初步了解小學的特點,并大膽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發現。“我心目中的小學”以繪畫交流的形式開展,幼兒在初步感知小學特點的基礎上,用圖畫和符號描述自己心中的小學。在活動過程中,幼兒既能與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獨立表現。班級內對于小學話題的普遍討論,還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參觀小學
參觀小學是幼小銜接活動的重點,如果只是帶領幼兒走馬觀花地看一看小學的教室、操場,幼兒很難真正了解小學。我們一共開展了三次參觀小學活動,每一次參觀的重點不同,目的也不同。
1.小學初參觀。第一次參觀是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側重于教師帶領。教師帶領幼兒參觀了小學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等活動。在參觀前,我們開展了談話活動“我的參觀準備”,請幼兒通過小組合作、集體討論等方式自己制定參觀過程中需要遵守的規則并理解規則的意義,形成一定的安全及規則意識,如保持安靜、愛惜物品等。在此次參觀中,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仔細觀察、認真傾聽,初步了解了小學的特點,同時萌發出對小學的向往之心。回到幼兒園后,我們開展了“小學和幼兒園大對比”活動,請幼兒分析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加深幼兒對小學的環境、生活的印象。
2.小學再體驗。在第一次參觀小學活動結束后,幼兒又產生了一些問題。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開展了第二次參觀:小學再體驗。此次參觀側重于幼兒的交流與表達,如果事先不做準備,幼兒到了現場可能還是會走馬觀花,忘記此行的目的。因此,在參觀活動前,我們開展了“我的采訪計劃”活動,通過討論,幼兒明確了自己想要了解的主要問題,然后運用粘貼、繪畫等形式制作好采訪計劃表。在與同伴合作制作計劃表的過程中,幼兒感受到事前準備、做好計劃的重要性。第二次參觀是帶著任務去的,幼兒進行了有目的的觀察,采訪了小學生、小學老師,解決了自己的困惑,加深了對小學生活的向往。回到幼兒園后,我們又組織了“小學老師進幼兒園”活動,請小學老師走進幼兒園,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小學生上課的基本程序及應遵守的紀律,為入學做好了心理準備。
3.小學深探訪。兩次參觀使幼兒對小學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著對小學了解的加深,幼兒的關注點又發生了變化,因此,我們開展了第三次參觀活動:小學深探訪。這是一次個性化的參觀,側重于幼兒的個別興趣和自主活動設計。參觀前,我們在熟悉小學平面圖的基礎上開展“我的參觀路線”活動,請幼兒分組討論,確定小組參觀目標,然后根據目標自己設計參觀路線,并用數字、圖畫等方式進行記錄。在第三次參觀活動中,幼兒能夠根據自己制定的參觀路線推進活動,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發現了更多小學生活的細節特點。由于這次活動分組進行,各小組參觀的路線不同、目標不同,幼兒都覺得自己大有發現。回到幼兒園后,我們召開了“小學是這樣的”活動,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發現。通過層層推進的活動,幼兒更加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和活動,并向往成為一名小學生。
(三)學做小學生
在三次參觀活動后,我們基于幼兒的需要開展了“學做小學生”系列活動,在“認識日歷”活動中,幼兒學習了查看日歷的方法,了解了日歷在生活中的運用。在“小學倒計時”活動中,幼兒學習了倒計時的概念,理解了倒計時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并嘗試自己計算小學倒計時。為了幫助適應小學的生活規律,在對時間有一定概念的基礎上,我們共同制定了生活規劃,幼兒運用文字、符號、圖畫等形式制作出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表,明白了要珍惜時間的道理。我們還購入小學必備的用品,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認識文具,學會鉛筆、筆袋、橡皮等文具的使用方法,并學會自己整理文具。通過這些活動,幼兒逐步為成為小學生做好了準備。
游戲是幼兒獲得經驗的主要途徑。在游戲中,幼兒與人交往的能力、規則意識、親社會行為、語言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都能得到鍛煉和提升。在幼小銜接活動中,我們與幼兒共同創設他們感興趣的游戲環境,將游戲融入幼兒的一日活動,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獲取經驗。
(一)區域游戲
在各活動區域,我們根據幼兒的需要盡量多地提供低結構、多層次的游戲材料,結合區角特色,開展不同的幼小銜接活動。在建構區,我們投放插塑材料,開展了“我心中的小學”搭建活動,讓幼兒拼搭學習用品。在生活區,我們開展了整理書包、削鉛筆、學做眼保健操等活動,提高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在語言區,幼兒一起閱讀了《我要上小學了》《小阿力的大學校》《神奇校車》等有關小學的繪本,共同制作了“我們的名字”游戲材料,辨認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在美工區,我們投放了各種廢舊材料和文具用品,讓幼兒自主發揮、自主使用。在探索區,我們使用來園簽到的日歷板,請幼兒輪流值日,每天更換日歷牌,從而加深幼兒對日期與星期的了解。我們還在探索區開展了自制鐘表、自制課程表等活動,加深幼兒對時間、課程安排的了解。
(二)角色游戲
我們與幼兒共同討論,創建了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區角。比如,開設學習用品商店,幼兒分別扮演店員和顧客,店員要向顧客介紹文具用品的名稱、用途及使用方法,還要制作賣貨訂貨記錄單,在游戲中,幼兒的語言能力、書寫能力都能得到發展。再比如,組織“文星小學”活動,教師引導幼兒回顧參觀經驗,一起討論游戲玩法,確定上課、早操、課間十分鐘等游戲內容。幼兒在角色扮演游戲中遷移舊經驗,獲得了新經驗。
幼兒園幼小銜接的目標是讓幼兒自然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在開展幼小銜接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創設環境、調查訪問、實地參觀、開展游戲等方式幫助幼兒提前了解小學生活,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規則意識、自我服務能力。
幼小銜接實際上從幼兒入園就已經開始。在幼兒園,幼兒要學習生活常規、提高自理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等,經過三年幼兒園的學習生活,幼兒應該具備進入小學所必須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經驗能力。因此,幼小銜接的工作應該貫穿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育中。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高新區文星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