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曉剛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經濟正逐漸向創意型經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在經濟體系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本文將通過研究高校藝術類課程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結合存在的問題,以及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和價值轉化的研究意義,探究在高校藝術類課程中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與價值轉化途徑。
關 鍵 詞: 藝術類課程;文化創意產品;產品研發;價值轉化
一、高校藝術類課程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結合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理念落后
當前文化創意產品內容已經存在于各個版本的高校藝術類課程之中,但是在藝術類課程教學之中,教師沒有充分的重視這一板塊的內容。根據相關調查可知,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沒有關注新課改中對藝術類課程中提出的新要求,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通過表面化的教學方式完成藝術類課程任務,很多教師仍然存在著以灌輸教育為主的單一教學方法,沒有注重對學生深層次地引導,沒有讓學生深入地了解文化創意產品,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低,產品的創新和開發能力沒有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教師教學方式落后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嘗試著進行文化藝術產品教學的開發,但是對于產品的創意缺乏一定的特點,設計表現不能完全符合大眾需求,教學方式應該進一步改變。比如,在學習版畫這一課程的內容時,教師沒有過多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而是通過示范教學或者多媒體呈現版畫作品,讓學生按照現有的作品進行設計刻印,學生一節課都在模仿現有的作品進行制作,沒有一個思考和創新的過程。通過教師這種片面化的指導,學生難以深入體會到版畫之美。只能大致欣賞版畫作品,不能夠深入地展開學習,因此也沒有充分了解到版畫的藝術性。在傳統藝術類課程的整個學習過程中,缺乏實踐操作、互動交流的環節,學生不能夠闡述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也不能將動手和動腦結合,從而根據自己的想法將作品創作出來,因此難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在高校藝術類課程中教授版畫課程,能夠讓學生了解版畫藝術背后的文化和傳統,繼承傳統的版畫技藝,提高版畫設計的技術和手段,從而能夠讓學生設計出具有鮮明的特點、符合大眾需求的文化創意產品,從而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并進行推廣使用。
(三)課程教學中文創產品設計的體現
文化創意產品具備豐富的審美元素,將其加入在高校藝術類課程之中,有利于繼承民族優秀傳統藝術,實現文化藝術的傳承,同時能夠豐富課程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如今我國高校藝術類課程已經實現了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方面的內容相結合,但是沒有深入地挖掘其中的文化價值,在高校藝術類課程資源中添加文化創新產品開發內容的目的,除了能夠教會學生一些藝術創作技巧以外,還能夠達到傳承我國歷史文化,讓學生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提高藝術修養和表現能力的目的,同時拓展就業之路,課堂教學有效地結合創新創業實踐。像美術類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設計的產品符合大眾化審美的需求,因此高校藝術類課程對于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這方面的教學研究還應該繼續加強。
(四)課程所研發的內容單一
高校藝術類課程應該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有助于學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質,但是在當前藝術類課程之中,雖然很注重學生情感價值的提升和審美能力的培養,但教學的成果和理想的教學效果都有一定的差距,通過分析可以了解到美術學類、設計學類、藝術學理論類等課程內容所涵蓋的文化創新產品方面的內容較為單一,沒有明確的特點,存在教學實用性不強、脫離實際、設置不合理等問題。如果能夠注重學生多元化素質的培養,實現教學的人文性和實用性,將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而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這部分內容融入到藝術類課程教學之中,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產品開發的同時,了解我國文化市場的真實需求,一方面能夠達到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審美素質的目的,一方面能夠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提高文化創新產品開發的針對性。并且文化創意產品研發所涵蓋的內容廣,將其應用在藝術類課程教學之中能夠有效的豐富藝術類課程的內容,彌補課程中本土教學內容缺失的不足之處。
二、高校藝術類課程中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和價值轉化的研究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課程資源
如今,我國藝術類課程采用統一的課程資源,課程所涉及到的藝術題材有限,缺乏實用性強、貼近生活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方式上也過于單一。而藝術類課程是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緊密結合起來的,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文化研究能力為主,一味地采取統一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式,會禁錮學生的思想,不利于學生思維培養和創新能力的提高。想要讓藝術類課程發揮應有的實效性,應該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讓學生提高對藝術類教學內容的正確認識,從而提高藝術類課程的魅力。當前我國藝術類課程中的文化創意產品創意不強,很難轉化為經濟價值。進一步地研究文化創意產品在藝術類課程之中研發與價值轉化的途徑的,能夠讓學生通過設計優秀的文化創意產品,提高創新能力,從而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并且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方面的內容融入藝術類課程之中,能夠豐富藝術類課程的研究領域,從而讓高校藝術類課程資源不再單一。
三、高校藝術類課程中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和價值轉化途徑
(一)進行課程內容改革,完成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
當前高校學生有良好的創作能力,但是卻缺乏將這種創意轉化為經濟價值的途徑,存在這一問題是因為課程內容上存在不足之處,因此應該將課程內容中增加商業化的內容,讓學生形成一個商業轉化的思維習慣,從而可以將課程教學有效地為經濟服務。高校教師應該深入研究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探究怎樣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并將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和開發作為課程內容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在藝術類課程上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文化作品。
(二)培養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獨立設計文化創意產品
在課程之中通過將動手和動腦結合,創作文化藝術產品,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積極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完成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保證每個作品都有一定創意以及實用性,從而將學生創作的產品和市場產品相結合,實現文化創新產品的研發和價值轉化[1]。比如,皮影戲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提取皮影戲中的圖案、紋理、材質等元素制作成皮影書架,將皮影戲的形象與意境紋飾在書架上,制作主要有配色、染色、水洗、晾干等步驟,皮影戲書架上的紋路較多,圖案較為復雜,但是相較于其他的手工藝品還是比較簡單易學的。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古代人們對皮影的制作畫面,呈現出具有代表性的皮影作品,同時對皮影戲的發展歷史進行講解,通過一定的情境將皮影戲所涵蓋的歷史文化傳統等充分地展示出來,學生能夠在這種情境的帶動之下體驗到皮影作品的藝術魅力。在展示優秀的皮影作品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各皮影書架的制作技巧,制作主要有配色、染色、水洗、晾干等步驟,學生能夠一邊學習,一邊嘗試制作,教師給予指導。在設計皮影書架圖案的環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設計。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啟發,學生能夠對皮影的藝術元素、配色技巧、制作技巧等有所了解。學生受到一定的啟發之后再自由地設計。學生結合自己的審美和喜好創設出多樣的圖案來,從而可以保持學生審美的獨特性,學生能夠設計出多種多樣的皮影書架,在逐漸熟悉手法的同時,所制作的作品越來越有藝術性。并且在實踐過程之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創意構思、產品制造等方面,能夠充分感受到制作文化創意產品的樂趣,并實現了文化創意產品的價值轉化[2]。如版畫類課程教學內容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多門類美術元素,創作出豐富多彩的版畫作品,并轉化成文創藝術品,拓展課程教學的目標和意義[3]。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堅持深化課程改革,能夠高效、便捷地推進藝術類課程中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及價值轉化,實現學校服務社會的功能。因此,高校藝術類課程教學應該結合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和價值的轉化,從而能夠更好地實現學校為社會服務的功能。
基金項目:宜春學院教學改革課題,“實踐+創業”育人新模式版畫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P320152033。
參考文獻:
[1]宋藝文,李夏楠.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創意產品開發傳承與推廣研究[J].藝術品鑒,2021(05):90-91.
[2]徐晨帆.基于地域性的文創產品設計研究——評《文化創意產品設計》[J].林產工業,2021,58(02):119.
[3]劉佳,門昌瑋.新剪紙元素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應用研究[J/OL].包裝工程:1-9[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