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度學習作為近年來教育教學領域的熱門詞匯,既是一種學習理解,又是學生思維深度的體現。由深度教學引發的深度學習,主要是指教師通過深度教學模式的設計,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自我構建,獲得思維的啟迪,進而在深度參與和深度體驗中,實現深度反思和深度拓展,由此更加全面地掌握數學知識,最終實現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文章作者對在小學數學中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教學策略展開探討,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列舉了具體的教學案例,旨在給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6-0050-02
引? 言
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在思考和交流的過程中,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質疑問難,最終實現和數學知識的深度對話。
一、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深度學習目標
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編排符合學生螺旋式的思維模式。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從整體上把握一個單元的核心知識點,依據學情確定學生的單元發展目標,然后設計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其次,教師在梳理教材內容時通常會發現不同板塊存在很多相似之處,且不同板塊有獨立的核心知識點。教師需要圍繞這些核心知識點,將知識從中心向外拓展,結合深度教學目標充分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牢固記憶概念公式。
例如,在教學“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掌握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和方法。學生需要掌握的核心數學思想是轉化,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是推理能力?;诖?,教師可以抓住這個靶心目標,圍繞目標循序漸進地向外拓展。比如,教師可以從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拓展到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再拓展到梯形面積的計算、圓形面積的計算、圓柱體體積的計算,等等。這樣將數學思想和核心知識整合在一起,從靶心目標往外拓展,不僅能使教學目標更有深度,還為課堂活動指明了方向。
二、精心設計問題,引發學生深度學習
不同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不同程度的思考。為了引發學生深度學習,全面發散學生思維,教師應注重問題的設計。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一節課的核心問題肯定不止一個,學生學習的內容也不限定于一項?;诖?,教師可以遵循“3W”問題法,即“what——是什么”“why——為什么”“how——怎么用”,通過設計類似的核心問題,使教學目標和教學環節更加明晰,進而循序漸進地調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任務的同時實現深度學習[1]。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知識點時,學生預習后,教師可以拋出問題:“什么是小數的意義?”“為什么要學習小數的意義?”“在生活中你會怎樣運用小數?”又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提出問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樣推算出來的?”“你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能否用相同的方法推導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兩種計算方法有哪些不同?”這樣,教師通過提問,從易到難,引發學生深度思考,進而達成深度學習的目標。
三、豐富教學形式,在過程中深度理解
單一的教學形式不能完全啟發學生思維,也無法長時間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基于此,教師要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深度理解,最終深刻地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在與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各抒己見,能有效地避免學生學習停留在表層的情況。同時,教師要明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積極應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生活情境。教師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全面解放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落實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個解放”,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放眼睛、解放手、解放嘴、解放腦、解放時間、解放空間,將理論知識全面付諸實踐,在實踐中不斷開拓思維、提升實踐能力,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2]。
例如,在教學“射線、直線和角”的相關知識時,對“畫有限長度的線來表示射線和直線的無限長”這一重點,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通常,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這節課時都會強調:“直線是無限延長的,我們只需要畫一部分來表示?!钡珜W生可能不會深入思考,只會一味地聽取教師強調的內容。所以,結合這一重點,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作業本上分別畫一條射線、直線和線段,引導學生在小組內和同伴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學生通過交流能慢慢意識到:射線和直線是無限長的,但作業本只有這么大,畫的時候一定要畫這么長嗎?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悟到了直線和射線沒有必要畫完,而是可以通過端點來決定線的長度。
四、設計深度練習,遷移應用,深化思維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其能夠將數學知識遷移到各個問題中,實現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短小的練習題,帶領學生開展常規訓練。同步練習、提高練習和拓展練習不僅考慮到學生在接收知識、消化知識方面存在的個性化差異,還能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的思維朝著深處發散。學生通過解答不同難度的數學題,層層遞進,能充分把握問題本質,獲得核心素養的提升[3]。
例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直接嘗試用豎式計算一位小數加兩位小數。在嘗試的過程中,個別學生可能會關注元、角、分等單位,依據“單位”的不同將數位對齊;還有的學生可能會想到整數加減法的知識,并在列豎式時呈現出末位對齊的現象。種種現象都反映出學生在計算時的想法、思維的差異。教師應敏銳地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把握矛盾沖突,引導學生表述自己的觀點,并和同伴之間進行辯論,讓學生尋找充分的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步驟和結果是正確的,而后尋找理由證明對方的步驟和結果是錯誤的。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陳述了一個個有理有據的觀點,還能不斷質疑辨析,大膽闡述自己的想法,使對話內容逐漸深入。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嚴謹態度,還激發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聯想思維,使學生在進一步的數學體驗中提升綜合能力。
五、引導深層梳理,持續完善知識體系
深度學習要求學生將新知識和舊知識有機整合,積累更多新的思想方法和經驗,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從而深入把握數學本質[4]。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白,數學知識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豐富的內在關聯性。教師在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梳理并整合知識點,讓學生通過圖片直觀地理解不同公式、概念、圖形之間的關系,掌握知識的本真結構形態,進而牢固記憶公式、概念。例如,對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的加減法兩個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將兩種計算方式進行比較,找出兩種方法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從而使其正確計算不同類型的題目,避免混淆,充分理解加減法的本質就是相同計量單位上的數相加減[5]。
結? 語
深度學習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注重對深度教學模式的創新,從多方面著手,加強引導,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通過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問題設計、練習題設計等,開拓學生思維,使其達成深度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耿鐳莎,李子卿.小學數學課堂中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以《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大單元主題教學為例[J].教育研究,2020,3(11):166-167.
王俊云.構建開放課堂 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教育研究,2020,3(04):162-163.
龐舒勤,趙慶林.讓學生體驗深度學習: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人民教育,2013(22):42-44.
李曉飛.深度學習導向下小學數學交流策略的探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08):68-72.
韓笑.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探討[J].讀寫算,2021(17):135-136.
作者簡介:丘金壽(1967.1-),男,福建長汀人, 大專學歷,現任長汀縣汀州小學副教導,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