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宗民 王冠玉 王巍 那仁滿都拉 賈長生 王志剛 陳文山
摘要:消化道疾病的發生率呈現逐漸升高的態勢,該類疾病的發生不利于生豬的健康和生長發育。防疫存在漏洞、飼養環境及衛生條件差、飼料價值不均衡、營養物質供給不足、飼養管理不當等因素造成生豬體質、免疫力下降,致病菌或病毒便趁虛而入,引發消化道疾病。由于生豬消化道疾病的發病原因十分復雜,臨床上診斷難度相對較大。如果沒有明確致病病因就盲目采取措施進行防治,勢必會造成防治失敗,也會因為藥物使用不當,造成病原的耐藥性顯著增強,疾病的防控效果逐漸變差。該文主要論述生豬養殖期間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生豬養殖業;消化道疾病;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8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4.018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in Pig Breeding
TIAN Zongmin,WANG Guanyu,WANG Wei,NA Renmandula,JIA Changsheng,WANG Zhigang,CHEN Wenshan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Hulunbuir,Inner Mongolia 021008,China)
Abstract:The incidence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is increasing gradually. The occurrence of these diseases is unfavorable to the health and growth of pigs. There are loopholes in epidemic prevention,poor feeding environment and sanitary conditions,unbalanced feed value,insufficient supply of nutrients,improper feed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factors,resulting in the decline of health and immunity of live pigs,and the introdu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or viruses,causing digestive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cause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in pigs,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them clinically. If we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disease blindly without clear cause of disease,it will cause the failur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and cause the drug resistance of the pathogen to increase obviously,and the effect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 will become worse graduall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s of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during pig breeding.
Keywords:pig breeding industry,digestive tract,disease,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0引言
消化道疾病是生豬養殖期間發生流行率極高的一類疾病,細菌、病毒、寄生蟲的感染及微量元素缺乏等都可以造成該種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消化道疾病發生后,會顯著降低豬群的生產性能,豬群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養殖周期變長,飼料利用率顯著下降,限制養殖場(戶)經濟效益的提升。為了更好地防控消化道疾病,需要明確疾病發生的原因,從引發疾病的病因入手,構建綜合性的防控方案,確保在短時間內能夠控制病情。
1發病原因
豬消化道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病因復雜的疾病,通常是由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混合引發。感染因素主要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常見的引起消化道疾病的細菌主要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痢疾密螺旋體、魏氏梭菌、沙門氏菌、小腸結腸炎葉氏菌、彎曲桿菌等。常見的引發消化道疾病的病毒主要包括傳染性腸胃炎病毒、流行性腹瀉病毒、輪狀病毒、豬瘟病毒、繁殖與呼吸道綜合癥病毒、偽狂犬病毒等。同時,豬隱孢子蟲、蛔蟲、球蟲、弓形蟲、圓線蟲、小蛋線毛蟲也都會造成豬群出現嚴重的腹瀉癥狀,帶來的經濟損失不可估量。非感染性因素主要包括飼養管理不當、環境調控不當以及喂養不合理造成的營養不均衡、微量元素缺乏等。生豬養殖管理期間,圈舍環境溫度、濕度、衛生、通風條件、光照強度等因素均可以成為消化道疾病發生的誘因。在飼料搭配過程中,飼料種類選擇不當、飼料存在不同程度的發霉變質情況、生產過程中沒有加入相應的脫霉制劑等,都會造成豬群存在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中毒,導致胃腸炎發生,干擾消化酶的正常活性,進而產生嚴重的腹瀉。
2疾病診斷
2.1細菌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
細菌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主要包括仔豬黃痢、仔豬白痢、豬痢疾、仔豬副傷寒等。其中仔豬黃痢主要發生于2~3日齡的新生仔豬,1~3日齡是發病的高峰期,表現為仔豬劇烈腹瀉,排出黃白色的水樣腹瀉物,腹瀉物中夾雜少量的凝塊,患病豬迅速脫水,身體迅速消瘦,器官衰竭,昏迷死亡,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仔豬白痢常發生于7~30日齡的豬群,尤其是7~14 日齡最常見,陰雨連綿,氣候突然發生變化會加重該種疾病的發生流行。臨床上發病仔豬排出乳白色或者灰白色的糊狀糞便,發病率較高,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低。豬痢疾感染范圍較廣,不同年齡、品種的豬均易感,1.5~4月齡的豬群最容易發生,常呈地方流行,流行經過較為緩慢,發病時間相對較長,常常呈急慢性發病,以腹瀉、排出血便、糞便惡臭帶有血液、黏液及壞死組織碎片為主要特征,很難根除。
2.2病毒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
病毒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主要包括傳染性腸胃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感染等。豬傳染性腸胃炎和流行性腹瀉主要對新生仔豬構成嚴重威脅,常常散發流行或地方流行,以冬春季節發病流行率最高。大多數患病豬出現嘔吐腹瀉癥狀,排出綠色和黃色的水樣稀便,機體嚴重脫水,精神狀態逐漸變差,在短時間內就會死亡[1]。輪狀病毒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主要危害1~8周齡的仔豬,呈地方性流行,流行范圍十分廣泛,秋冬早春季節高發,以嘔吐,水樣腹瀉、機體嚴重脫水、厭食、精神萎靡為主要表現,但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低。
3防治措施
3.1預防措施
首先,要加強疫苗定期免疫接種和定期驅蟲工作,尤其是應該做好仔豬大腸桿菌病、仔豬副傷寒、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腸胃炎、輪狀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免疫接種工作,促進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對于部分寄生蟲,應該在每年3—4月和10—11月分別進行一次體表體內寄生蟲驅蟲處理[3]。其次,做好定期檢疫工作,尤其對種畜和外引生豬要進行嚴格檢疫隔離,經檢疫合格后方可進行配種和混群喂養。再次,加強日常消毒工作,選擇有效的消毒劑和消毒方式,定期開展消毒滅源。豬群飲用水消毒可以使用2%~3%的次氯酸鈉;空欄和車輛消毒可以使用1:200~1:300的戊二醛或者1:100~1:300的復合酚;使用0.5%過氧乙酸溶液進行豬舍內外環境的噴霧消毒;使用2%~5%碘制劑、1:100~1:300的復合酚進行帶豬消毒;豬場大門處消毒池,可以配置1%~5%火堿溶液進行消毒;人員進出消毒通道,可以使用超聲波霧化消毒機霧化1:300的百毒殺進行消毒;糞便等污染物作化學處理后采用堆積發酵或焚燒的方式進行消毒。最后,要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做好產房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和母豬生產環境,注重做好防暑降溫工作,保證整個養殖環境干燥整潔,避免潮濕不堪,加速空氣流通,注意控制飼料的質量,避免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保證飼料中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添加合理。
3.2科學治療
對于細菌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應及時隔離病豬,對養殖環境、飼喂器具、飲水等進行嚴格徹底有效的消毒,被污染的污物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選擇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進行足量、足療程的治療,并對健康豬群進行緊急免疫,及時有效地控制疾病的發生,對嚴重脫水的病豬補充體液及營養物質,保證機體的正常代謝。病毒感染引發的傳染性消化道疾病,應及時隔離病豬,對養殖環境、飼喂器具、飲水等進行嚴格徹底有效的消毒,被污染的污物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對健康豬群進行緊急免疫,對病豬按照抗病毒增強機體抵抗力、免疫力的原則進行治療,如繼發細菌感染,同時要采取抗菌治療。寄生蟲感染引發的消化道疾病,應該根據寄生蟲的種類選擇使用吡喹酮、阿維菌素、依維菌素、丙硫咪唑等藥物進行針對性的驅蟲治療,在驅蟲期間應該做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3]。在抗菌、抗病毒、驅蟲治療的同時,要結合患病豬的臨床癥狀,做好支持治療工作,補充電解質,維持酸堿平衡并保證微量元素科學補充,清理腸道,加速有毒物質排除,確保腸黏膜能夠快速恢復。
4結束語
消化道疾病是生豬養殖場(戶)中發生流行率極高的常見疾病,做好飼養管理、防疫衛生、預防免疫接種、檢疫、隔離、消毒等綜合性防治措施是提高生豬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控制和杜絕消化道疾病發生、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疾病防控過程中,基層地區的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員和廣大養殖場(戶)需要能夠對消化道疾病的發病原因做出有效的確診,并在明確具體疾病原因的基礎上建立有針對性的防控方案,確保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此外養殖場(戶)一旦出現消化道疾病或其他傳染性疾病,應該做好患病豬隔離治療和養殖場所的消殺工作,并將病情上報當地主管部門,防止病情惡化,減少經濟損失,促進生豬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蔡亞波.豬的消化道疾病的類型和特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5(12):282.
[2]呂廣賓.豬消化道疾病預防與控制[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7(10):70.
[3]康梓博,吳昱.卜慶威.秋冬季節豬消化道疾病防治要點[J].中國畜禽種業,2017,13(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