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葆 王旭湞 文銀萍 蒲琳倩 龍紅波 宗靜巖 陳宏艷 張 紅
1.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治未病科,北京 102400;2.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北京 102400
腦血管病是我國目前首位致死原因[1],高血壓是腦卒中發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而中國高血壓患者大多存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偏高、葉酸偏低的特征[2-4]。由于高血壓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yperhomocysteinemia,HHcy)在腦卒中發病風險上具有顯著的協同作用,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國學者提出了H 型高血壓的概念[5]。H 型高血壓是一種伴有HHcy 的原發性高血壓。據我國大樣本數據調查結果,高血壓患者中H 型高血壓的比例高達75.0%~80.3%[6-7]。現如今我國高血壓患者有2 億之多[8],而且人群發生率呈明顯的地域差異,南方為32%,北方為58%[9]。可見在我國人口中H 型高血壓的患病率十分之高,患病人群至少有1.5 億人之多。中醫藥在調節機體整體平衡,控制血壓水平穩定等方面有著獨特優勢,為防治H 型高血壓提供了新思路。為更好的了解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獲得H 型高血壓人群不同于非H 型高血壓人群的體質特征,現針對H 型高血壓患者和非H 型高血壓患者進行中醫體質特征的統計分析。
選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 就診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的28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是否診斷為H 型高血壓分為觀察組(210 例)與對照組(70 例),觀察組中,男131 例,女79 例;年齡35~75 歲,平均(53.75±10.51)歲;病程1~35年,平均(12.2±9.2)年;1 級高血壓137 例,2 級高血壓44例,3 級高血壓29 例。對照組中,男31 例,女39 例;年齡39~80 歲,平均(54.21±10.05)歲;病程0.5~40年,平均(11.3±10.0)年;1 級高血壓37 例,2 級高血壓25 例,3級高血壓8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病程、高血壓分級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診斷標準:①高血壓診斷標準參考2010年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0],即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收縮壓≥140 mmHg 和(或)舒張壓≥90 mmHg 即可診斷為高血壓;②H 型高血壓參考我國2016年發表的《H 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5],高血壓合并Hcy(Hcy≥10 μmol/L)即為H 型高血壓;③中醫體質辨識標準,本研究采用的健康體質辨識自我評估觸摸屏電腦系統為醫院自主研發,具有國家專利,能夠嚴格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正式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11]標準對患者進行自我測試,自動計算出患者相關體質得分并判斷出患者的體質類型。
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在本地區居住5年以上;③意識清楚,能夠獨立或在醫生指導下完成中醫體質調查;④在開始研究之前,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心、肝、腎疾病或嚴重代謝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終末期,不能配合體質辨識調查者;②已接受其他治療或試驗,可能影響本試驗觀測指標及結果者。
本研究為病例對照研究,假設病例組與對照組存在不同的中醫體質特征,對兩組患者進行中醫體質辨識,通過比較兩組高血壓患者中九種中醫體質的分布情況,分析H 型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特征。
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相關病史、輔助檢查并進行中醫體質辨識。①一般資料:主要包括患者的人口學及個人信息,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年齡、身份證號、民族、職業、婚姻狀況、身高、體重、住址、聯系電話。②病史:主要包括現病史(高血壓確診時間、最高血壓、近期血壓)、慢性病史(包括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癥、腦梗死、腦出血發病時間)、家族史、過敏史。③輔助檢查結果:Hcy 值。④中醫體質: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完成中醫體質辨識,記錄體質類型。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滿足正態分布者用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進行描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率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均以兼夾體質為主,部分患者大于一種體質類型。觀察組中單一體質的個數為93 例,占44.29%;兼夾體質的個數為117 例,占55.71%。對照組中單一體質的個數為21 例,占30.00%;兼夾體質的個數為49 例,占70.00%。
因兩組均以兼夾體質為主,多數患者均為大于一種體質類型,故采用每種體質出現的頻數作為統計的依據。
觀察組患者的中醫體質頻數分布從高到低依次為痰濕質、氣虛質、陽虛質、濕熱質、平和質、氣郁質、陰虛質、血瘀質、特稟質,其中痰濕質分布最多。對照組患者的中醫體質頻數分布從高到低依次為氣虛質、陽虛質、氣郁質、痰濕質、陰虛質、血瘀質、濕熱質、平和質、特稟質。其中氣虛質分布最多。觀察組痰濕質分布占比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中醫體質分布情況[頻數(%)]
觀察組中男性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痰濕質、濕熱質的男性比例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體質類型男性比例及女性比例均無顯著差異(P>0.05)(表2)。
表2 兩組中醫體質類型的性別構成比較頻數[頻數(%)]
Hcy 是一種反應性血管損傷氨基酸,是心、腦及外周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高血壓和HHcy 同為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兩者的疊加使其對血管病的發病機制變得更復雜,也使臨床表現更加多樣化[12-13]。體質是人體在生命過程中,基于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和心理狀態方面固有的、相對穩定的特質[14]。體質學說是“治未病”的重要抓手[15],體質類型決定疾病的易感性及轉歸的傾向性,根據不同的體質進行辯證防治,可以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16]。以中醫體質辨識學說為基礎,通過對H 型高血壓與非H 型高血壓患者進行體質辨識,并探討中醫體質與H 型高血壓病的關系,對H 型高血壓患者“未病先防”與“既病防變”有一定的意義。
目前針對高血壓的中醫證型研究較多,而相關的中醫體質研究較少。趙榮等[17]對臨床214 例老年H 型高血壓進行中醫體質分型后發現,氣虛(27.10%)、血瘀(26.17%)、痰濕(30.84%)體質所占比例最多。但因研究對象均為老年人,本身就存在虛性體質的傾向性,故而不能夠概括所有H 型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情況。朱燕波等[18]針對中醫體質類型與高血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時,發現影響高血壓發生的中醫體質因素中,按影響程度的大小依次為陰虛質(21.53%)、氣虛質(23.10%)和痰濕質(32.56%)。林謙等[19]對371 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分析后發現痰濕質(31.27%)和陰虛質(35.86%)比例最大。錢岳晟等[20]對623 例高血壓病患者進行中醫體質分類后發現,痰濕質345 例(55.40%),陰虛質138 例(22.20%),占比例最高。總的來說,針對H 型高血壓患者的中醫體質研究較少,且樣本量較少及選取范圍存在一定的偏頗。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中醫體質中痰濕質(占18.21%)分布最多,且明顯高于對照組的痰濕質分布比率(12.06%)。中醫認為脾居中焦,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的來源,職司運化,通上達下,是水谷精微升降運行的樞紐。若脾失健運,痰濁內生,脾不升清,布散失職則致病。痰濕體質多因平素飲食偏嗜辛辣油膩之品、感受霧露潮濕之氣而致脾虛不運,津液聚而為濕,濕聚成痰所致,津液疏布失常,機體得不到充分濡養從而影響Hcy 的代謝,引發HHcy。目前有相關論述[21]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多與中醫證素痰濁、血瘀密切相關,此結論也與本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兩組體質類型的性別分布中,觀察組的男性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其中觀察組痰濕質、濕熱質的男性比例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男性H 型高血壓發病率較女性高,與既往研究[22-23]結果相符。此外,王夢卉等[24]研究發現大量吸煙可使血漿Hcy 水平升高。賈亞丹[25]發現雌激素可能具有降低女性血漿Hcy 的作用。提示男性H 型高血壓發病率高于女性可能與吸煙、雌激素分泌等因素有關。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H 型高血壓與中醫各類型體質均有相關,其中與痰濕質關系最為密切,且痰濕質男性比率顯著高于女性,這對指導中醫從體質角度入手治療H 型高血壓,改善偏頗體質,提高臨床療效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