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良

在會計系統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因均具自身屬性,故屬不同模塊內容,但兩者間又有一定的內在聯系,即均通過對一些數據信息進行整合,進而在企業管理者對與發展相關的信息收集時,提供參考依據。部分企業及會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因將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視為不同模塊,故在核算時,也需用不同方法,來對數據資源具有的共享性特征利用,最終引發不必要的浪費。本次研究從財務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特征、相關性、有效融合理論支撐、現階段運行狀況、有效融合具體舉措展開探討,旨在指導相關工作的開展。
目前,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態勢整體趨于穩定,但就經濟回而言,我國有相對特殊的情況,其中結構性矛盾是待解決的核心問題。經濟在發展進程中,會計職業作為負責企業內部事務的重要管理者,應緊跟經濟形勢變化,將會計職能與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緊密結合,才可增強企業競爭力,推動有序發展。本文就新形勢背景下,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有效融合發展舉措展開探討,現總結如下。
一、財務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特征分析
(一)管理會計特征分析
對于管理會計而言,以向企業管理團隊提供合理、優化的解決財務問題的方案為主要工作內容,進而使企業不斷改進運營方式,增強自身收益。管理會計就內容上,含管理控制系統、成本會計兩部分,主要經對企業財務收支、經營現狀、未來發展目標進行調整與管理控制,為企業科學制定發展戰略提供有力參考。具體操作者除需對企業既往財務展開分析和整合外,還需依據既往企業發展和經營狀況,合理規范對資產分配情況進行調控,進而協助企業管理者科學制定決策性意見及建議,展開針對未來的合理性預測。
(二) 財務會計特征分析
就財務會計概念而言,一般指企業負責財會工作的人員在企業收益、資金用途、資產來源方面展開監督與核算,進而將上述信息按準則列報于財務報表中,而財務報表可對企業所具有的財務經營狀況進行直觀體現,故對于企業的管理者、投資人、及政府負責經濟管理的工作人員,可通過分析財務報表,來掌握了解企業具體的運營情況。在企業管理中,財務會計作用具體表現在:其一,企業管理者可依據企業的財務會計報表內容,對企業具體經營狀況了解,進而依據發展狀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促使企業自身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其二,財務會計及時準確做出財務報表,可使企業信息透明度增強,將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得以量化,為決策制定提供有力參考。
二、企業管理會計與內部財務會計兩者間的相關性
(一) 企業管理會計與內部財務會計之間的關聯性
首先,企業管理會計與內部財務會計均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有力協作與服務。其次,兩者之間在信息資源方面具同源性特征,信息來源均為企業所發生的經營活動,而在企業日?;顒蛹敖洜I中生成的信息相對復雜,需兩者共同從多方面、多角度整合數據,依據實際工作需要,科學處理地分析后制定應對方案。
(二)企業管理會計與內部財務會計之間的差異性
企業經營過程中,管理會計與內部財務會計兩者間的差異也較為明顯,這種現象是由于兩者在工作重點和功能上存在差異,故在有效融合前,需深入探討及分析所存差異,進而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參考。差異具體表現:其一,在工作重點方面,對于管理會計而言,以企業歷史數據為盈利預測的前提對企業在制定未來發展數據戰略時,提供參考依據為側重點。而財務會計,以有效記錄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為側重點。在信息特征差異方面,管理會計不完全受原則和制度方面的約束,形成預算方案或三年中短期規劃,成為企業經營成果的對標,管理質量及水平明顯增強,并可與企業發展需求結合,對所輸出的信息展開更為多元且靈活的調整,方便企業運行過程中找問題補短板,更有利于日常財務會計工作開展。
三、精準施策:新形勢下管理會計和內部財務會計有效融合價值
(一)增強企業經濟收益水平
通常情況下,企業管理會計和內部財務會計在部署后續發展戰略時,需結合企業歷史發展狀況,為挖掘企業潛能提出更高的經營目標,但戰略規劃形成后,踐行期間,面對經濟環境變化,易承受一定的沖擊,與此同時,企業管理會計需與當下具體發展狀況有效結合,對戰略目標做出糾偏或改進,進而達成戰略目標的實現。兩者融合,不斷增強會計職能所具有的高度,確保會計工作形成的財務信息,精準地、及時地服務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促進對現有資源充分利用,進而為企業具備豐富的經濟成本提供保障,不斷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及收益水平。
(二)改善企業管理質量
就企業管理會計和內部財務會計工作職能而言,目標一致均為增強企業經濟收益,促進長遠發展。企業開展日常管理工作時,管理人員需及時掌握財務情況和精準核算預算結果,再科學預測及管理,循環往復以實現兩項主體在職能范圍方面的融合,不斷提升信息共享效率,促使企業實現成本收益最大化,經對財務數據分析,使企業會計管理方面的工作流程更為有效性和標準化,不斷增強工作效率以及質量。
四、謀定后動:新形勢下企業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現況
新常態下,社會經濟結構在持續發生變化,不同類型企業內外部環境均存在較大差異,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經營管理需求。
(一)缺乏高水準的信息化條件
隨著我國會計電算化進程加速,僅依托財務核算軟件及計算機來完成財務工作,會計管理人員缺乏合理、充足的系統化數據來進行財務分析,易造成在參與企業管理制定目標及保障措施時,較難獲得有效的基礎性數據支持,進而影響到整體工作運行的時效性、目標指標的科學性。
(二)企業管理會計人才缺乏
當今, 對于企業而言,構建的人力資源系統僅為保障工作正常經營的基礎。但從內部會計人員層面展開分析,我國領域內管理會計教育相對緩慢,會計教育與企業財務管理需要以及經濟發展比較,均呈現出不匹配性,在培養會計專業人才時,需對各項法律條例、行業規定等進行理解和掌握。既往,在對會計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時,均從初中高級會計實務以及會計學基礎等入手,財務管理地位被忽略。故在對人才培養時,造成知識面狹窄的情況,對人員思維擴展構成了阻礙,管理會計專業人才缺乏,此種情況,不利于企業有序、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