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 屈玉麗
內容摘要:《江格爾》是蒙古族長篇英雄史詩,歷史悠久、內容浩瀚、篇幅宏大,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江格爾》最初以口耳相傳的方式代代流傳,在新時代,傳承《江格爾》有了更多的渠道和媒介。《江格爾》在傳承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一些困擾,如國民重視度低、“江格爾齊”老齡化等問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有審美文化改變、傳承人培養困難、商業扭曲化嚴重等。因此,需要加大文化傳播力度、加強政府政策支持、引導商業良性參與,以期更好地傳承與發展民族史詩《江格爾》。
關鍵詞:江格爾 非遺文化 江格爾齊 英雄史詩 傳承發展
史詩是一個民族的絕唱,世界史詩有古巴比倫的《吉爾伽美什》、印度的《摩柯婆羅多》、古希臘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國有三大史詩,分別是《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江格爾》被音譯為《世界征服者》《世界主宰者》,主要講述了以江格爾為首的十二位猛將與數千名戰士共同保衛“寶木巴”家園與莽古斯等人戰斗的故事。這部史詩顯示了蒙古族人民對英雄人物的幻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江格爾》主要發源于新疆的衛拉特蒙古族部落,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布克賽爾縣、和碩縣、和靜縣等地流傳,其中布克賽爾縣是其發源地。但《江格爾》不是中國獨有的,在俄羅斯、蒙古也有傳承。在俄羅斯卡爾梅克共和國,《江格爾》以德文發表,這是研究《江格爾》的第一本書;蒙古國烏·扎格德蘇榮也在1968年出版了《史詩江格爾》;而直到1950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洪古爾》,是中國關于《江格爾》研究的第一本書籍。《江格爾》的傳承是活態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以前因經濟文化的落后,只能口耳相傳;后來發展到文字記載,《江格爾》被編成書籍;到多媒體的發展,出現了影視演繹,江格爾又被改編成話劇、動畫;到現在新媒體的出現,互聯網的發展,江格爾的傳承也進入了“數字化”時代。隨著時代一步步發展,《江格爾》的傳承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一.英雄史詩《江格爾》的傳承現狀
《江格爾》是一部英雄史詩,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文化意義,對當代仍有積極的意義。但《江格爾》在傳承發展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同所有的史詩與民間文學的傳承保護一樣,也遇到了一些困擾。
1.國民重視度低。2006年,《江格爾》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民族的精神符號,《江格爾》本應是一種喜聞樂見的民族文化,但卻面臨著國民重視度低的尷尬處境。它的價值與意義,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令人感到遺憾。
2.江格爾齊老齡化。《江格爾》是一部長篇史詩,鴻篇巨制,內容豐富。《江格爾》的演唱極其復雜,且部分內容晦澀難懂,曲調及歌詞較難掌握。《江格爾》的傳承人是“江格爾齊”。他們需要耗費極大的時間和精力才可以略懂一點《江格爾》的皮毛,并且也沒有人能完整演繹整部史詩。真正懂《江格爾》的老藝術家少之又少,現在的年輕人對民族史詩這種傳統文化藝術感興趣的更是鳳毛麟角,江格爾齊的培養越發困難。現在江格爾齊老齡化嚴重,“人亡藝絕”的現象將要出現,江格爾的傳承將會出現斷層,存在潛在失傳的風險。
3.傳承發展道路偏。《江格爾》文化內蘊豐富,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有利于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但《江格爾》在傳承發展過程中,文化內涵少有體現,“商業化”卻越發濃厚,已經逐漸淪為某些商人的“搖錢樹”,嚴重偏離傳承發展的正確道路。
二.江格爾傳承出現問題的原因
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本應在文化歷史長河中越發歷久彌新。但由于現代文明的沖擊,審美文化的改變,《江格爾》國民重視度較低;由于江格爾培養傳承人越發困難,江格爾齊呈現老齡化狀態;由于商業扭曲化嚴重,江格爾的傳承發展偏離了正確的軌道。
1.審美文化改變。在崇尚快餐文化的今天,人們更偏向于簡約碎片化的流行文化,因為流行文化通俗易懂,更容易激發年輕人的興趣。相較而言,人們與傳統文化之間普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感,尤其是像《江格爾》這類傳唱方式極為古老復雜的文化類型。從“碎片化閱讀”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過去傳統的“大部頭”書已經鮮少有人問津,《江格爾》的恢弘美、崇高美正逐漸被遺忘和忽視,人們的審美方式發生了改變。
2.傳承人培養困難。現在流傳的《江格爾》,大多是衛拉特蒙古族江格爾齊傳承下來的。《江格爾》的傳承發展不是一個或幾個人的功勞,它往往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江格爾》的傳承需要大量經費投入,但政府的幫扶并未到位,缺少資金支持,缺乏設備幫助,缺失專家指導。面對如此困境,江格爾齊只能用自己的收入去貼補,使得傳承人培養更加困難。
3.商業扭曲化嚴重。《江格爾》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卻被“過度消費”,逐漸變得“商業化”。一些商人打著“傳統文化”的旗幟,卻以此為噱頭惡意營銷。《江格爾》的英雄們驍勇善戰、不畏強敵、團結一心、保家衛國,這樣的英雄主義精神令人矚目。但現在的影視演繹缺少了文化內涵的雕琢,史詩精神挖掘不夠,作品欠缺了一絲厚重感。更有一些粗制濫造的文藝演出,為了迎合商業需求,把史詩改寫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藝術審美的視覺體驗,毀掉了史詩原有的內涵和底蘊。
三.《江格爾》傳承的策略建議
《江格爾》作為一部偉大的民族史詩,它的文化影響力歷久彌新。但在《江格爾》的傳承與發展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文化的傳承發展從來不是一蹴而成的,往往需要在困境中分析問題,尋找解決策略,下面從傳播力度、政策支持、商業價值提出了幾點策略建議。
1.加大文化傳播力度。互聯網的發展,5G的出現,“數字化”時代到來了,《江格爾》的傳承也應與時俱進。我們應嘗試用新的演繹方式對《江格爾》重新加工,加入當下流行時尚的元素,使之更加符合時代發展潮流,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文化。
A.數字化復原。《江格爾》最初傳播方式有限,口耳相傳是最主要的形式。但史詩宏大,設備和人力有限,很多章節不夠完善,未完整流傳下來,遺憾失傳。現在時代發展,技術進步,有了“數字化”的支持,我們或許可以對史詩部分內容嘗試復原,補全留存的斷層和空白,使得史詩趨向完整。
B.形象大使宣傳。隨著“丁真”的爆火,人們對“天府之國”有了更多的了解與向往,“丁真”儼然成為四川的一張精美明信片。“不倒翁”小姐姐則是西安大唐不夜城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和獨具旅游特色的一種特定文化符號,由此可見形象大使對于地域宣傳的重要作用。《江格爾》的傳承,也可以借助于一個強有力的形象大使,向外展示民族精神與史詩文化,使更多人了解到這里的風土人情特色,激發更多人主動傳承《江格爾》,成為江格爾齊的一員。
2.加強政府政策支持。《江格爾》民族史詩的傳承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江格爾齊需要從小培養。江格爾齊的培養不僅需要傳承人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國家社會的幫助扶持。落實法律政策、完善文化設施都是對江格爾傳承最好的應援,國家社會的支持是傳承《江格爾》的重要一環。
A.落實法律政策。《江格爾》的傳承發展,需要法律的支持。空喊口號并不能真正進行史詩的傳承,法律政策是文化傳承發展堅實的基礎。《江格爾》演出表演龐雜,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來保障演出的正常進行。完善的法律政策有利于保護江格爾齊的權益,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江格爾齊的培養。
B.完善文化設施。《江格爾》的傳承發展需要通過設立江格爾博物館、紀念館等文化設施展現其文化價值、藝術價值。需要設立“文化場館”“文化長廊”作為《江格爾》的文化匯演地點,《江格爾》的活動有了場地支持,舉辦活動的機會將大大增加。政府盡力完善《江格爾》相關文化設施,也有利于江格爾齊的培養。
3.引導商業良性參與。《江格爾》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合理宣傳,實現商業、旅游業的良性發展,這不僅可以促進《江格爾》的傳承發展,也可以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A.打造文化品牌。一個地域文化品牌,猶如一個活字招牌。以史詩《江格爾》為中心,量身打造文化品牌。每年定期舉辦以史詩《江格爾》命名的各類活動,如“江格爾說唱大賽”“江格爾傳習展示文化周”“江格爾專場晚會演出”活動。文化品牌效應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也有利于保護文化多樣性。
B.制作文創產品。《江格爾》英雄人物眾多,英雄形象鮮明。把《江格爾》中的主要英雄做成泥塑小人、紙扇再現史詩戰況;將英雄們的兵器具象化,作為紀念品收藏。民族史詩文化與旅游業相結合,不僅有利于文化的傳承交流,也有利于經濟的繁榮發展。
英雄史詩《江格爾》經過歲月長河的沉淀,流傳至今。這不僅是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更是人類重要的精神財富。《江格爾》的傳承應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英雄主義精神也應融入時代精神,促進社會的發展。《江格爾》是一顆不落的明珠,傳承與發展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裴玉.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族史詩《江格爾》說唱藝術傳承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2.
[2]接秀珠.《江格爾》的數字化保護與再生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4.
[3]黃適遠.英雄史詩《江格爾》的傳承及其面臨的困難[J].新疆藝術學報,2015,13(03):6-9.
[4]閆藝,李雪軍.“一帶一路”視域下新疆少數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播研究[J]廣州體育學報,2019(11):48-54.
本文系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漢語言專業、2019年度塔里木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國古代文學》過程考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TDGJYB1949)、塔里木大學“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項目:《胡楊精神視域下的中文系專業課程育人體系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屈玉麗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