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橋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側供給結構的不斷改革,我國市場經濟逐步進入全新的常態化模式,在新形勢背景下,合理調配個人收入、實現社會公平成了國家和個人關注的重點內容。新《個人所得稅法》于2019年1月正式出臺,該個稅法的頒布、實施也標志著我國在個稅體制改革工作中取得了重要發展階段,新《個人所得稅法》中將綜合所得、專項扣除加入個稅體制,將綜合性的稅收模式也分類稅制充分結合,在提高基本費用扣除標準的基礎之上優化了稅率級間的差異,使得個稅體制取得了重大突破。新《個人所得稅法》以保障公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及人權為基本目的,將公平稅收、合理稅收的理念貫徹其中,為促進社會收入公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個稅改革對社會發展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盡管個稅體制改革在現階段新形勢下已取得了長足發展,但此次改革的難度較大,部分制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將對當前個稅改革的法治成果及現存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應優化建議。
隨著我國稅收制度的不斷改革及現代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在目前的稅收體系中,個人所得稅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個人所得稅與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都位列我國稅收種類的前三位,隨著個稅體制的不斷改革,該稅種的占比也逐步呈增大趨勢。個人所得稅可有效組織國家的財政收入,也可對社會收入的再分配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此外,個人所得稅與民眾有著直接聯系,對其個人及家庭間的收入分配也會產生直接影響。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長期以來都存在著眾多不足和技術性缺失,以往的《個人所得稅法》無法同時兼顧稅收的公平性及稅收模式的科學性,其在分類征收方面的管理水平仍存在一定缺陷,這也是導致我國個稅法難以發揮其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和社會公平促進作用的重要原因。此次個稅改革增設綜合所得、專項扣除,同時也將基本費用的扣除標準提高,在優化稅率等級方面的效果有著顯著提升,以全新的個稅征管理念,將綜合征收和分類征收充分結合,使得我國個稅體制成功邁入了現代化混合型個稅臺階,對實現合適稅收、公平稅收有著重要意義。此次個稅改革雖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在其實施過程仍存在部分問題,為保障個人的根本利益,針對此次個稅改革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優化整改意見,現作出如下陳述:
一、個稅改革的目的和內容
(一)個稅改革的目的
目前,多數稅收制度相對完善的西方國家所采用的個稅制度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即在對個人不同來源、不同類型的收入進行分類征稅外,還會綜合性的對其黏度總收入進行征稅,一般都會以家庭為單位對其個人所得稅進行綜合征收。我國早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就已經將“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稅模式寫入相關章程。在此次個稅改革之前,我國實行的個稅制度仍是以分類征收為主,以“分別征收,各個繳清”的原則對個人所得稅進行征收和管理,在這種制度下,對有多元化收入的高薪階層而言,其個稅征收的種類較多,基數較少,其對應繳納的稅額就更少,而部分收入單一的家庭則可能會面臨稅負壓力過大,繳稅金額較多的情況。
以個人所得稅的演化規律來看,該制度應該是與當下的市場經濟體制緊密結合的,隨著人們勞動價值的提升,才有了個人所得的價值演變,蔣震學者表示,個人所得稅的不斷完善、成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進程是相適應的,在未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不斷深入,個稅改革最終也會以綜合制為最終目標,只有擴大個人所得稅征稅范圍,才可全面加強調控收入分配的作用。但我國以往的個稅制度并未與當下的物價水平、個人工薪水平相適應,個稅改革的期待日漸強烈。此次個稅改革的基本目的是要進一步貫徹我國便民、惠民、利民制度的推進,將個人日常工作中經常發生的收入項目納入綜合征稅的范圍之中,將基本扣除的費用標準提高,縮小稅率等級間的差異,以優化其稅率結構,此外,此次個稅改革還應完善個稅配套制度并完善納稅人的征管法律條例。
(二)個稅改革的內容
此次個稅改革為全面促進社會收入再分配的公平性,改變了既往的稅收征管模式,其改革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①本次改革新增了四項個人日常工作中經常發生的收入項目,主要包括工資薪金、稿酬、勞務報酬以及特許權使用費,以上四項內容增加后均采用綜合制模式進行征管,可每月或分次分項繳納,也可在當年一次性匯總,以多退少補的方式繳納;②此次改革在既往的個稅起征點基礎上將基本扣除的費用標準提升到了5000元/人/月,即指月收入在5000以下工薪階層暫時是無需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此外,除了工資薪金的個稅征收外,還新增了六項專項附加費用的扣除,主要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租金、老人贍養等方面;③自20世紀八十年代掀起稅改浪潮以來,稅率結構一直都是一個爭論較多的話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的形式下,優化稅率結構勢在必行。而此次個稅改革也首次對工薪、稿酬、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性所得進行綜合征稅,均統一實施相同的稅收利率,在既往征稅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基礎上優化了稅率結構,將以往的3%、10%、20%三檔較低稅率調整為5%、10%、20%,較高稅率級距仍保持為30%、35%、45%等三個檔次;④此外,個稅改革與當前社會的配套措施也是緊密相關的。目前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個稅配套措施的征管和監管制度也存在較大差異,前財政部部長肖捷也曾表示,個稅改革將按照“方案總體設計、實施分步到位,逐步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個人所得稅制”路徑推進。目前,加快推進個稅改革的呼聲一致,為促進個稅改革進程順利推進,應當推進相關部門共治共管以及聯合懲戒的制度,以互相干預、互相制衡的原則來完善納稅人的稅收管理支撐。
二、個稅改革后的法治成果分析
個稅改革對國家稅收的分配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可有效推進國家稅收制度的深化改革進程,在提升國家治療效率的同時對促進稅收征管的現代化建設也有著重要意義。張守文在其相關文獻中表示,持續推動收入分配問題的解決是貫穿中國改革開放歷程的一條重要主線,個稅立法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合理的稅務征管條例可有效降低低收入群體的稅務支出,同時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收入人群的納稅比例,以此可縮小現階段各地區的貧富差距。通過此次個稅改革,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得到了法律保護,綜合計征的模式也可顯著提升社會群眾的勞動積極性。筆者認為此次個稅改革的法治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