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隨著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逐步實施,既為高校的財務核算工作創造了機遇,同時也明顯提出了挑戰,獨立學院作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也不例外。首先,從核算方法、資產負債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分析了新會計制度對獨立學院財務工作的影響;隨后,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或潛在的問題;最后,針對重點突出的問題,從不同層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為建設獨立學院優質財務信息平臺,分析會計數據,完善內部控制體系,提高獨立學院財務人員業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成本核算質量提供參考意見。
隨著財政部財務會計[2017]25號文件的實施,自2019年1月1日起,高等學校將實施《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及報表》(以下簡稱新政府會計制度),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排除在外。新政府會計制度的頒布實施,將給獨立院校的財務會計核算、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財務人員專業素養、財務管理體系優化等方面帶來重大創新,也將給各高校帶來新的升級挑戰。該聲明具有里程碑式的現實意義。文章結合獨立院校會計實務工作,在分析新政府會計制度對獨立院校財務工作的影響的基礎上,提出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困難和挑戰,并明確給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提升院校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提高單位財務會計核算水平,以便能夠更好地推動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對接融入實施。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的現實意義
貫徹實施政府會計準則制度,是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黨的十九大關于“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等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對于科學、全面、準確反映政府資產負債和成本費用,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更好地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工作涉及面廣,技術性、政策性強;獨立學院作為其中之一,為其財務會計工作的升級,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可信,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具有關鍵的現實意義。同時,獨立學院要健全會計機構,充實會計人員,加強基礎管理,完善內部控制,為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規的實施背景
(一)原有規章制度涉及領域及規章制度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前,我國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法制管理制度的基礎政策法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涉及的重點單位會計制度:各行政機關選用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使用的機關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市屬各院校、醫院等。政府、科研組織等領域、政府機關事業單位、科研院所等行業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相關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會計制度等。領域和規章制度的多樣性導致各個領域的財務報表不同,報出標準不一致,不易一概而論,財務信息的可比性較差。
(二)原有規章制度的選擇基礎單一
按照原預算體系制度,獨立學院一直以來以收付實現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收付實現制雖然能夠反映獨立學院的基本預算收支的執行情況,一定程度上對資金運用的情況和財務預算報告也提供了相應的數據;但是,隨著我國教育主體的不斷發展,獨立學院作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財務核算及財務管理狀況也越發受到重視。而在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背景下,基于收付實現制的單位預算會計制度早已遠遠落后于日益復雜的高校會計事務,不能反映獨立學院的財務狀況,尤其是對于部分資產、負責的核算不能體現真實性原則,不能向會計信息內容使用者提供詳細、準確的財務報告。
(三)原有規章制度的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缺陷
由于我國政府會計的制度更新改革較慢,改革前,獨立學院所采用的舊會計制度不足以應付單位內部會計核算的需求及財務管理的需求,資產負債的核算工作和資金的統計工作也存在一定漏洞。這導致獨立學院在舊的制度下,單位內部財務信息無法完整披露,財務信息數據質量偏低。同時,財務人員在報表制作環節,部分重要的信息無法在報表中體現,計算結余數據不準確,影響了下一年度的單位預算工作。政府會計制度的革新速度影響了會計核算方法的更新,最直接的影響了報表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上一年度和下一年度的數據都會受到影響,一定程度上給獨立學院的資金預算工作和財務運轉工作帶來了困難。
三、新政府會計制度對獨立學院財務的影響
(一)改變財務核算方法
新制度的改革重點在于將原來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制度,改革為現在的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并存,這意味著過去獨立學院只需要按照準則制度出一套賬即可,而改革后既要進行財務會計的核算,同時也要進行預算會計的核算,兩者相輔相成,互相補充,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核算體系。財務會計部分囊括了五大會計要素,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其核算的基礎為權責發生制,主要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預算會計包含收入、支出、結余三大會計要素,其核算基礎為收付實現制,主要反映預算執行的情況和結果。期末將預算收入與預算支出相抵,最后的結余可反映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
(二)強化資產負債管理
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指導下,獨立學院需要對資產、負債進行全面清查、分類和整理,以順利完成從舊制度轉變為新制度的前后銜接工作。通過此節點展開重整工作,不斷提高完善學校內部控制管理體系,降低財務風險。在資產管理方面,由于此次改革涉及到的資產類科目較多、占比較大,尤其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在核算時既要采用雙分錄的處理方法,又要按新制度每年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而對于應收款項、股權債權投資,也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因此對于資產類管理,需將每項資產情況真實、完整的反映,設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由部門統一管理資產,并配合財務部門的核算工作。在負債管理方面,舊制度和現行新制度相比,負債類科目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分化,同時新增個別會計科目。因此對于負債類管理,需要提高負債管理的水平,注意檢查、核對賬目中的負債變動情況,構建負債風險預警機制,將負債按風險程度分級,并細化債務信息,使負債清查工作有據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