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細蘭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本文介紹了加強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解決管理中存在問題的方法,以期進一步提升就業補助金的使用效率,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
現階段,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會經濟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我國經濟壓力也逐漸增大,就業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以及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鎮定劑”,政府部門可以通過發放就業補助資金的方式,促進當地就業形勢的穩定發展。
一、加強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的重要性
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作為我國民生工程之一,我國政府在其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中央印發的《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中強調,當前我國就業補助資金需要盡量提升其操作的簡便性,以便提高資金使用的精準性以及高效性。但是,在當前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國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機構資金分配不夠合理、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就業補助資金的績效管理存在問題、當地政策限定與政策資金之間存在矛盾等問題的出現不僅大大降低了就業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率,還可能使得當地就業環境變得更為混亂,因此加強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成為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二、解決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問題的方法
(一)加強績效管理
現階段,我國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過程中,就業補助資金績效編制的績效評價體系主要被分成資金預算執行率、產出指標、效益指標以及滿意度這幾個部分,這種評價體系當中就業補助資金的投入、產出以及產生的社會效益并不能呈現出明顯的數學邏輯關系,這就使得在進行績效判斷的過程中資金的使用效率并不能得到完美的衡量,同時這種情況的存在也不能提升后續就業補助資金的管理導向性,大大降低了就業補助資金的使用效率。另外一點是,根據某市就業補助績效評價的相關情況來看,大部分的績效評價由財政部門通知單位財務部門進行評價,在實際過程中財務部門往往只是充當出納的角色,具體的業務經辦過程以及政策的決策財務部門并未參與,這就存在績效評價的片面性和不客觀性。為解決上述問題,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合理調整就業補助資金績效評價機制的方式,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具體來說,第一,在當前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的過程中,管理工作的主體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資金的使用部門,就業補助資金的監管部門也應當被增加到管理體系當中,以便保證整個管理過程能夠全面地體現出補助資金的使用監管效果。績效的評價工作也應由政策的制定以及政策落實情況的監管部門來進行評價,甚至可以請專業的第三方績效評價團隊來進行評價,只有這樣的評價才能做到客觀、公正。
第二,我國推行就業補助資金的目的在于提升某些地區的就業人數或者減少某些地區的失業人數,以便達到促進這一地區經濟穩定增長的目的,然而,當前部分地區工作人員在進行就業補助資金使管理的過程中,其績效考核標準僅僅是參考就業補助資金考核工作人數的增減,并沒有對這些資金下發后,資金是否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作初明確的規定,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無法有效發揮自身的導向性作用,降低了就業補助資金的使用質量。為解決這一問題,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對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體系進行優化,具體來說,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當前工作管理過程當中,為進一步提升就業補助資金的使用管理效果,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借助各種先進的統計方式,制定科學的績效評價方式,明確就業補助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的產出效率、項目后期收益等內容,以便達到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目的。舉例來說,某市相關部門在開展技能提升培訓資金使用績效的管理中,為進一步提升資金的利用率,該單位舍棄了傳統依據接收資金補助人員獲得多少證書為考核指標的績效考核方式,而是借助大數據技術對當地就業補貼資金投入后,促進了多少人就業、避免了多少人失業以及當地社會經濟增長率為多少的方式,全面提升了當地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促進了當地社會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就業補助資金發放審計管理
盡管今年來,我國大力弘揚誠信文化,不斷對誠信體系建設進行完善,以期提升社會整體的成新水平,但對當前就業補助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核的過程中仍會發現部分個人或企業重復領取就業補助金、超過法定勞動年齡領取就業補助金、死亡人員仍享受就業補助金、非定點培訓機構或者非園區企業獲取職業補助金、定點培訓機構利用虛假勞動合同騙取就業補助金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損害了企業或個人的合法權益,阻礙了政府部門落實就業補貼政策工作的順利開展,還加大了當前就業補貼資金安全流通的風險性,為當前社會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現階段,為切實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進一步提升就業補助資金的使用管理可靠性,政府部門在開展就業補貼資金發放、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明確各項與就業補助資金相關政策文件、資金發放程序等規范的基礎上,采集與就業相關聯的外部數據信息,在保證資金發放合規的基礎上進行補貼資金的發放。具體來說,現階段,在采集與就業補助資金業務相關的數據包括:第一,政府部門為培訓機構(園區企業)的撥款,這種職業培訓補貼的內容包括政府撥款的年度、補貼的金額等內容;第二,為參與培訓的人員介紹職業的單位撥款,這種職業介紹補貼撥款的主要內容包括政府實際支付補貼的年度、單位享受補貼的年度、介紹職業人員的姓名、是否繳納社保等內容;第三,政府為高校畢業生求職提供的補貼,其內容主要包括畢業生的姓名、享受補貼的年度、補貼的具體金額等;第四,政府為一些公益性崗位就職人員提供的補貼,其內容包括人員的姓名、用工單位、享受補貼的年度、補貼金額、上崗時間等;第五,政府提供的社會保險補貼,其內容包括補貼人員的姓名、補貼年度、補貼金額等;第六,政府提供的就業見習補貼,其內容包括補貼年度、補貼金額、人員姓名、見習開始與結束時間等;第七,政府提供的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其內容包括人員的姓名、身份證號、補貼年限與金額等。同時,采集與補貼所需關聯的外部數據包括:政府補貼財政供養人員、養老保險繳納情況、公積金繳納明細、人員死亡時間、城鄉居民醫保明細、人社部門批準的定點培訓機構(園區企業)的名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