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凡?陳曉燕?華倩文?李波

目前,膠囊倉以其顯著的“流量”經濟效應,引起國內外對于火車站經濟圈建設的重視,對于帶動火車站經濟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實際,初步探討了膠囊倉對火車站經濟圈發展的影響,試圖為火車站建設膠囊倉起一拋磚引玉作用,為我國城市火車站經濟圈的建設與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上的指導。
一、引言
火車仍然為當前我國居民實現跨城遠途出行的主要運輸交通工具之一。火車站也因此而成為一個城市最為核心的經濟區域中心之一。火車站的人流量據不完全統計,為我國各類出行交通工具的人流量占比首位。在城市最具活力的核心經濟圈構建中,具有較為矚目的地位。膠囊倉為集住宿、娛樂、休閑、消費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縮微版酒店,具有利用有效使用空間小,但功能設施齊全以及帶動多樣消費群體的顯著特點,俗稱膠囊酒店,是旅客短暫停留以供休憩為主的主要活動場所。而實現膠囊倉的規模劃效應,實行集群化建設時,則又稱之為“膠囊太空倉”。目前,膠囊倉以其顯著的“流量”經濟效應,引起國內外城市火車站經濟圈建設與發展的重視,對于帶動火車站經濟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實際,初步探討了膠囊倉對火車站經濟圈發展的影響,試圖為火車站經濟圈構建膠囊倉起一拋磚引玉作用,為我國城市火車站經濟圈的建設與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上的指導。
二、火車站膠囊倉建設的必要性及意義
(一)火車站膠囊倉與火車站經濟圈的關系
火車站經濟圈是以火車站為節點構建的以商場、酒店、網吧、文化傳播等經濟實體為主,以火車站為中心,向周邊地帶幅射,帶動商貿、旅游、飲食等不同梯次產業發展的“火車頭”,是可滿足大流量群體日常消費、住宿、旅游休閑觀光、娛樂以及文化傳播等多種需求的經濟集群。火車站經濟圈以其在不同城際之間流動的大流量流動人口為主要消費群體,滿足遠途旅客出行的日常供需,正日益發展為我國城市經濟中體量龐大的經濟體之一,據相關部門不完全統計,火車站經濟圈的經濟總量為城市GDP總貢獻值的1/5~1/7,在我國較為發達的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所占比例更高。
膠囊倉是以睡眠倉為主體構建起來的可供火車站內旅客短暫臨時休息且位于站內的微型酒店。具有投入少、經濟實惠等特點,但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配置有液晶網絡電視、WI、插座、電腦桌等設施,通風孔與空調相連接,在高效率利用的有效空間,還配備有梳妝鏡、小滅火器、感應燈等,中控面板具有刷卡功能,在經濟技術較為發達的城市中,甚至引進了美國航天局(NASA)發明的記憶棉床墊枕頭,是現代多種技術綜合應用的產物,使得膠囊倉利用有限空間,為火車站旅客實現最大功能化的包括休息、休閑、娛樂、學習等類似于現代酒店多種功能化服務的微型站內活動場所。膠囊倉以其占地比小、高效率使用有限空間,能吸引站內龐大的流動旅客,帶動各行各業的消費,已受到目前世界各國城市建設中的核心經濟區域板塊——火車站經濟圈建設的總設計師、總規劃師們的青睞。
火車站經濟圈在經濟活力上的一大顯著特點,典型表現為實時“流量”經濟,旅客旺盛、活躍的流量是其顯著標志,而可持續性消費,則是其硬核驅動因素。對于遠途出行的流動客源爭奪及如何刺激其消費,也是當前火車站經濟圈如何實現可持續性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而膠囊倉則是順應新時代火車站經濟圈構建與發展的產物。一方面,膠囊倉的產業化,本身是當前火車站經濟圈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本身依附于火車站高流量的客源生存,與火車站經濟圈的發展同樣離不開旅客流動;另一方面,膠囊倉對客源實現的凝聚吸附效應,可最大限度實現對于在不同城際之間頻繁流動的人口在短時間內停留的最大流量化,同時也為火車站經濟圈的發展,帶來更大流量的客源,反過來,又將刺激更多的旅客入住膠囊倉。因此,二者在實質上具有相互依附生存,又相互促進發展的關系。
(二)膠囊倉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在歐美及世界上一些發達國家,東京、倫敦、華盛頓等一些國際化大都市的火車站嘗試“膠囊倉”試點,但在如何具體建設上仍然缺乏樣板化工程,處于實際摸索階段。我國在這一方面起步更晚。我國當前正處于經濟全面復興、民族復興階段,隨著經濟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的發展,也帶動了人口在全國范圍內的大流動,在諸如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主要一線及擁有火車站的大中小城市,隨著火車站經濟圈不斷取得矚目的成就,在城市主體經濟中的地位不斷上升,火車站經濟圈的建設也日益成為各大中小城市的重頭戲之一。但其中也凸顯出不少問題,成為火車站經濟圈發展的阻礙因素,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遠途流動人口基數龐大,但在以火車站為中心的經濟圈幅射區域,客源流失嚴重。表現為火車站經濟圈中的虛火上升現象。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僅2017年暑運武漢站、漢口站以及武昌站總客流量達1415萬人次。占武漢鐵路局客流量的45%。龐大的流動人口基數,為火車站經濟圈帶來活躍消費的同時,也刺激了火車站周邊以酒店、商場等為主體的經濟圈的經濟發展。但經濟的可持續性增長遠末達到預期,相反,在一些主要城市,已日益呈現疲態。火車站流動人口的高流量所帶來的興旺,卻日益呈現一片“虛火”景象。究其原因,雖然火車仍為目前我國人口在各大城市之間流動的主要出行工具之一,龐大的流動人口已成為火車站經濟圈中各類產業集群的主要消費群體,但客源流失日益嚴重。旅客因在站內候車缺乏臨時的休息場所,而周邊酒店消費昂貴,大多數旅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未待消費其時,即已散歸各處。未鎖定火車站流動人口群體中的目標群體,缺乏凝聚吸附能力。表現為火車站經濟圈中的產業配套不足。當前,進出火車站的主要旅客,主要可分為旅游群體、外出務工群體、開會學習交流群體等。由于受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影響,也在不同程度上拉開了不同群體在消費能力上的差距。因此,進出火車站的旅客實際上在消費層次上呈梯次分布。而在各類群體中,尤以外出務工人員,大多處于中低消費水平。而這類群體往往對于周邊昂貴的酒店望而卻步。有學者研究認為,在火車站的經濟圈配套建設中,針對不同消費層次的群體,應充分鎖定目標客源,特別中低消費群體,尤有必要建設膠囊倉,以滿足其需求,增強對該類群體的凝聚吸附能力。末有效充分利用火車站經濟圈的“火車頭”優勢,表現為規劃用地在高效率利用有效空間上的不足,造成大量資源浪費。我國目前絕大多數火車站,旅客候車均以功能較為單一的候車室為主,成為旅客在站內停留的短暫臨時休息的主要場所,而各大站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限時、限流措施,導致旅客規模化消費效應并不明顯。而實際上,在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火車站,在建設用地規劃及空間使用上,都處于高起點、高標準規劃,空置空間較多,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資源。如何高效率利用站內有效空間,建設以供休息為主,功能上實現上多元化服務的配套硬件,這在當前火車站的自身建設上,也是值得探索的問題。而膠囊倉建設以使用空間小,服務功能多元化,則在很大程度上可提高火車站有效空間的利用率,同時也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