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欣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增加,養老已成為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作為保障社會公平、維持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手段出現。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可以改善民生心態,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減輕家庭壓力。文中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著手點,分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給出優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措施。
國家出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以保障城鄉居民老年時期的基本生活。隨著我國持續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力推動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帶動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在穩定社會、保持社會公平及構建和諧社會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實際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制約養老保險的健康發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優化養老保險。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了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際情況,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居民個人賬戶的不完善
實際中可以發現,相當一部分農村居民參加養老保險時都會選擇最低繳費檔次,造成居民個人賬戶繳費水平偏低,繼而發生個人賬戶養老金總量嚴重不足的情況。
雖然政府通過調整最低繳費檔次的方式增加個人賬戶資金雷擊,但受到個人資金實力、認知等因素影響,依然有一大部分城鄉居民選擇最低檔繳費。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宣傳與講解不到位,造成很多居民不熟悉參保流程,實際繳費時存在觀望情況。
(二)中青年參與積極性不足
1.相比于職工養老保險,沒有年終分紅、房屋租賃收入的城鎮居民普遍認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偏低,希望政府可以適當提高繳費檔次與補貼力度,以提高未來養老金待遇。
2.40周歲以下的年輕人具有較強的勞動能力,覺得政府補貼偏少,待遇保障不足,政策吸引力不足,傾向前往城市尋求就業機會,領取更高水平的養老金。或是覺得40周歲以前參保太早了,當前首先需要解決溫飽問題,不考慮未來的養老需求。覺得繳滿15年就可以領取養老金,自己也可以等到45周歲以后參保即可。
3.部分城鄉居民家境殷實,為了給未來養老生活提供最大的保障,傾向或已經購買商業養老保險。
(三)相關服務水平有待提升
雖然大部分地區設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經辦點,甚至已經開通網上辦理渠道,通過手機app即可辦理相關業務。但實際工作開展時,存在部分基層經辦人員不熟悉辦理流程,無法解答居民的疑問。加上參保時間集中,基層人員數量有限,承受著巨大工作壓力,很容易出現服務質量不足的情況,直接影響到養老保險的推廣。
另外,基層經辦點工作人員自身信息化水平偏低,而且主要為人工辦理,會影響到工作質量與效率提升。
(四)養老基金管理水平偏低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策略直接關系到養老金發放水平。就現有調查情況來說,很多地方養老金保險基金管理過于保守,很多時候只能起到保值、而不是增值。其中最常見的形式就是購買債券,或是直接存入銀行,本身增值率偏低。
此外,養老基金監管體制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基層部門監管不到位,制度無法落實下去,容易出現不合理利用基金的情況。缺少第三方監管的情況下,不利于最優化利用養老保險基金,這也是未來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問題的成因分析
造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問題出現的原因很復雜,主要為以下因素:
(一)城鄉居民觀念因素
城鄉居民覆蓋的農村地區,很多年齡偏大的農民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加上農村地區信息閉塞等,沒有充分了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內容,也不愿意嘗試。雖然經過村干部及相關政府人員宣傳、勸說,也參加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但卻選擇最低當場,造成養老保險資金籌集難度增加。
同時,雖然當前農民收入增加,但很多觀念沒有轉變,造成很多農民不會主動參加養老保險,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基層政府宣傳不到位,影響到城鄉居民參保。
(二)城鄉居民經濟因素
城鄉經濟差距不斷擴大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造成養老保險實施過程中出現系列問題的原因。部分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地方政府有著較多的可支配財政資金,可以提供剛好的補貼,因此基礎養老金水平較高。但如果某些地區本身經濟基礎薄弱,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有限,政府部門的補貼就會減少,參保人員每年領取的養老金數量有限,甚至無法保證最基本的生活開銷。
在這樣的背景下,直接加重部分農村居民不愿意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思想。因此,要想實現全面參保,當前最為迫切的就是推進地方經濟發展,發放更多的養老金,才能吸引城鄉居民踴躍參加。
(三)養老保險管理因素
隨著國民法治意識提升,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監管訴越來越強烈。但就實際情況來說,很多基層經辦機構小、人員數量少,且存在一人兼多職的情況,缺少足夠精力開展工作。
這就容易出現兩方面的問題,居民不信任經辦機構,參保時出現觀望情況;監管不嚴,容易出現的腐敗情況,甚至發生挪用基金的情況。這些管理上的不成熟,影響到養老保險向著規范化與專業化的發展,可能出現損害居民利益的情況,不利于養老保險長遠發展。
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優化路徑分析
(一)協同城鄉發展,優化個人賬戶設計
通過協同城鄉發展,推動城鄉經濟發展,實現城鄉經濟的協同發展與進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需要推動經濟發展、完善教育制度、發展公共衛生等,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要求。還要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實現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逐漸形成城鄉一體化。如,可以根據農村情況加大農村投資力度,推進經濟發展。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實現統一規劃與管理城鄉養老保險,實現提高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參與率的目的。
同時,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設計進行優化,提高個人賬戶累積量。需要對個人賬戶繳費檔次進行規范,可以適當提高最低繳費檔次與水平。可以根據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設計最低繳費檔次,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情況,實現向著固定繳費標準過渡的目的;對財政補貼機制進行優化,對固定財政補貼方法改革,實施分檔激勵繳費財政補貼制度,激勵城鄉居民主動提高繳費水平;將統籌層次提高,形成多元化投資組合機制,重視基金管理運行,增加真實回報率,強化基金運行管理,增加基金投資市場化水平,增加基金效益,促進個人賬戶替代率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