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友
摘 要:通信基站電費成本在整個移動通信網絡中占比高達70%以上,是通信運營企業一項重要的運營成本支出之一。近年來,隨著通信運營商收入增長放緩、成本增長過快等壓力不斷顯現,對網絡運營成本的壓降需求日益迫切。因此,通信運營企業和鐵塔公司相互協同,加強基站電費的精細化管控,對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目標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通信行業;基站電費;成本管理;研究
中國鐵塔公司成立以后,通信運營商主要是通過租用鐵塔公司的基站來實現移動通信網絡覆蓋的,通信基站電費也是先由鐵塔公司進行墊付,再按一定的周期進行結算的。近年來,隨著通信運營商收入增長放緩、成本增長過快等壓力不斷顯現,對網絡運營成本的壓降需求日益迫切。因此,通信運營商和鐵塔公司相互協同,加強基站電費的精細化管控,對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目標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基站電費現狀
目前,通信運營企業向鐵塔公司租賃基站的電費主要采用傳導的方式進行結算,即先由鐵塔公司建設基站的電力配套設施并先行墊付用電費用,再根據三家電信運營商租用基站共享的情況進行分攤結算。以某省為例,鐵塔公司擁有基站約10萬座,2020年墊付三家電信運營企業租用通信基站電費總額為13.7億元,其中直供電8.3億元、轉供電5.4億元。
通信基站電費成本在整個移動通信網絡中占比高達70%以上,隨著移動通信網絡的深度覆蓋,租用基站數量的不斷加大,也大大增加了的通信網絡設施能耗成本。特別是進入在5G時代后,5G基站設備的功耗是同級4G基站的4倍左右,而同一覆蓋范圍下,5G基站的布點數量又是4G的3-4倍,所以對于通信運營商而言,5G網絡運行成本是4G的好幾倍,這一剛性需求成為企業運營成本的最主要也是最大的一項支出之一。
二、基站電費管理存在的問題
由于基站數量眾多,電費金額巨大,影響因素復雜,容易產生爭議電費和廉潔風險,同時鐵塔公司墊付巨額電費面臨比較大的資金壓力,上站抄表、分攤計算、數據稽核等也帶來巨大管理成本,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轉供電比例和電價過高,且存在稅務風險。通信基站采用直供電方式通常執行國家標準電價,但是如果基站周邊沒有直供電的電力設施可以接入,或者基站租用的場地業主不同意鐵塔公司采用直供電接入的情況下,只能采取轉供電的方式。以某省為例,2020年基站轉供電電費占比為40%左右,采用轉供電方式主要問題是電價偏高,直供電平均單價約0.63元/度,而轉供電平均單價為1.04元/度,部分基站轉供電單價甚至超過2元以上。另外,從目前轉供電提供的票據來看主要是發票復印件、雙方簽字確認的分割單和收據,根據稅法規定電費溢價部分應開具正規發票才能稅前抵扣,但目前轉供電很難取得合規稅務發票,存在一定的稅務檢查風險。
(二)基站電費管理難度大,隱藏管理風險和廉潔風險。由于基站數量龐大,位置分布點多面廣,有高山也有海島,有戶外也有室內,用電合作方既有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企業、經濟合作社又有個人,加上轉供電或多次轉供電等用電方式存在,并且上站抄表和結算周期也不盡相同,這些都加大了基站電費結算的難度。重復支付電費、以電費方式支付其他費用、拆站或已下電站址發生電費、預付電費長期未取得票據核銷以及偷搭電等問題帶來管理風險和廉潔風險。
(三)基站電費管理精細化程度有待提高。基站電費能耗來自通信設備和配套輔助設備,通信設備能耗相對比較固定,比較容易調節的主要是輔助配套設備,包括空調通風設備、照明設備、監控設備等。現實中往往存在空調溫度設置沒有根據不同季節和區域環境變化進行合理設置,存在溫度設置過低等問題,造成電費浪費。也存在通信運營商主設備沒有進場安裝,但是通信基站相關配套設備已上電空轉,造成電費浪費。沒有建立標桿電量庫,無法實現基站用電對標管理,缺乏對基站電費管理的效益評估。
(四)爭議電費長期未回款,增加鐵塔公司資金成本。以某省為例, 鐵塔公司平均每月30天以上未回款的墊付電費高達五、六千萬元,部分電費賬期更長,形成長期未回款爭議電費,給鐵塔公司造成巨大的資金壓力。這些長期未回款爭議電費的產生主要是由于電表損壞、手工抄表數據有誤,分攤比例不正確、運營商增減設備未及時更新以及偷搭電等原因造成PUE異常,導致通信運營企業在沒有核實異常原因情況下暫緩向鐵塔公司支付電費。
三、基站電費管理改進建議
要降低通信基站電費成本,改進電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除了降低電費單價以外,還應該考慮轉供電改造成本、資金成本、稅收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通過通信運營企業和鐵塔公司相互協同,綜合運用政策優惠、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不斷創新管理方法,引入節能降耗新技術,實現基站電費精細化管控,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一)充分利用5G建設紅利期,積極爭取電費優惠政策。充分利用5G新基建國家戰略,“超常規”推進5G新基建紅利期,持續與省政府、工信廳等溝通,推動政府公共設施無條件免費向基站建設開放以及《關于加強5G及相關通信基礎設施用電保障的通知》等政策落地,推動基站用電轉改直、打擊轉供電加價,推動電費大幅下降。一是借力5G相關政策文件,將高電費問題站址納入5G通信基站落地難站址問題庫,通過發改委牽頭,依托督辦部門協同解決,全面清理轉供電違規加價收費行為,清退違規多收電費。二是通過主管部門去函協助、與社區共同走訪等方式,推動私營與個人業主降電費,形成良好工作機制。三是審慎推動轉改直,提升直供電比率。有重點、有共享、有效益地推動轉供電站址的直供電改造,綜合評估站址維系關系、站址穩定性、共享方需求、投資效益比等,確保鐵塔公司和運營商均達到效益最大化。
(二)及時發現異常,減少爭議電費,縮短回款周期。由于供電公司以往于次月月初提供上月的基站電費賬單,上月的異常電費在次月才能發現,需收集支撐說明材料提供給運營商,導致電費回款周期長。利用國網開發每日用電量展示和線上分戶號繳費銷賬功能,推動電費及時回款。借助國網電商每日電量展示平臺,鐵塔公司能夠在次日獲取前一天基站用電量。依托自有電費系統,對基站每日直供電電量、直流、分路計量、訂單信息和門禁等數據進行分析,設立基站總用電標桿值及參照客戶稽核規則標桿值,對異常電費進行實時監控、分析,及時派單處理因偷漏電、客戶私接私掛等導致的電費異常問題,并提前與運營商確認電費異常原因,提升客戶電費稽核一次性通過率。
另外,借助分戶號繳費銷賬功能,打通回款阻塞環節。原各區縣供電所出賬時間不統一,分批繳納的電費集中入市供電賬戶,無法對具體站址回款銷賬。借助分戶號繳費銷賬功能,國網電力能夠清晰掌握每個基站的電費繳納情況,對于未及時繳納電費的基站下發催繳單。
(三)推進分路計量和遠程抄表,實現電費電子化出賬管理。通信運營商和鐵塔公司通過共同推進基站電費分路計量和遠程抄表部署及應用,積極與業主溝通,逐站協調更換智能電表、進行實名認證,實施基站清單制管理,逐步實現共享站址直流分路計量和轉供電遠程抄表全覆蓋。一方面協調運營商加快分路計量數據在電費結算分攤比例中的應用,實現與運營商電費管理系統對接,以及電費賬單的線上傳遞確認;另一方面加快遠程抄表設備安裝和啟用,推進轉供電業主鐵塔微信公眾號實名認證,實現轉供電電子收據推送和確認。通過上述措施有助于大幅提高轉供電抄表的準確性,提升分攤及時性,尤其在5G規模共享建設階段,避免手工分攤造成的電費爭議。也將極大減少代維人員上站次數,提高電費信息傳遞的準確率和支付效率,實現運營商電子化對賬的核對留痕、規范調整、可管可控,提高電費回款效率,降低鐵塔公司代墊電費占用資金的財務成本。
(四)取得個人業主支付電費免予代開發票政策,降低管理成本。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的公告》第九條規定:企業在境內發生的支出項目屬于增值稅應稅項目的,對方為依法無需辦理稅務登記的單位或者從事小額零星經營業務的個人,其支出以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或者收款憑證及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據此,主動與稅務局溝通,說明鐵塔公司持續發生向個人業主支付場租電費等業務的實際及代開票的困難,積極取得了稅務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明確對鐵塔公司發生的租賃和用電費用支出,對方為從事小額零星經營業務的個人的,可以使用稅務機關代開的發票,也可以以業主收款收據或鐵塔公司銀行轉賬回單及內部憑證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向個人業主支付電費免予代開發票的政策,免除了一線業務人員繁重的代開發票工作,有力促進了公司降本增效。
(五)推動技術創新,綜合運用多種節能降耗技術措施。一是通過對基站實施開關電源休眠技術改造、智能新風、熱交換及蓄電池恒溫技術柜等節能改造措施降低基站電費能耗。二是巧用“削峰填谷”,對基站用電“精打細算”,對基站使用儲能設備,在保證可靠備電的基礎上,峰時部分放電、谷時充滿備電,從而錯峰用電,降低電費支出。
(六)加強電費管理團隊建設和流程優化。加強電費管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實現持證上崗。充分利用物業系統已有的稽核功能,例如電費報賬度數、時間重疊或不連續問題的稽核提醒,進一步完善系統稽核規則和管控手段。優化完善嵌入式風險防控體系,將電費風險點管控稽核措施嵌入到生產流程中,例如報賬時要求必須稽核PUE、電價、票據類型,比對合同關鍵條款,拆站后定期稽核通報各系統業務痕跡的清理進展和拆站后成本發生情況。
四、結束語
鐵塔公司通過爭取基站用電優惠或補貼,推進轉供電加價整治及“轉改直”,積極爭取將通信基站用電納入電力市場化交易,實施機房節能措施降低環境能耗,加強電子化手段建設杜絕偷電漏電,2020年三家通信運營企業全國平均電費單價下降9.1%,年化節省用電成本20多億元,很好地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因志強.移動基站電費管控措施探討[J].2014(1)
[2]姜寧.基站電費標桿的研究[J].2012年中國通信能源會議論文集,2012:26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