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莉
在飯桌上,常常聽到某人說,“我有糖尿病,這個要少吃”,似乎糖尿病這個詞語隨處可見,許多人都深受其害。那么糖尿病應當如何預防呢,患上該病后又應當如何護理呢?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講解。
第一次聽到糖尿病時,就會有一種奇怪的想法:“尿液難道是甜的?”其實這一想法一點也不奇怪,這要追溯到我國古代。糖尿病屬于一個較為久遠的疾病,早在公元前400年,我國的醫書中就對這一疾病有了記載,當時這一病癥叫做“消渴癥”,有一名醫生發現患者的尿液是甜的,故后來也將其稱為糖尿病,當時這一疾病多發生在富裕家庭,故也將其稱為“富貴病”。雖然說患者的尿液是甜的,但糖尿病的誘發和平時的吃糖沒有太大的聯系,從根源上來講,糖尿病主要是體內的胰島素分泌缺乏,又或者是胰腺功能喪失,難以有效利用胰島素所引起的疾病,其顯著特征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過高,尿液中有尿糖。
一、中醫看糖尿病
就中醫角度來看,糖尿病有另外一個名字,即“消渴”,認為糖尿病的發生主要和肺、胃、腎等有關,若他們出現陰虧,水谷轉輸不暢,便可能誘發糖尿病。飲食沒有節制,情志不調,郁郁寡歡等,這會讓脾胃受到損傷,釀成內熱,郁而化火,消灼津液,引發消渴。另外勞逸失——素體陰虛、五臟柔弱之人,勞逸失度,房室失節,致津液虧耗,腎陰受損,腎失固攝,精微下注,故為下消。糖尿病的基本病機是陰虛燥熱,陰虛為本,燥熱為標,二者互為因果,燥熱甚則陰愈虛,陰愈虛則燥熱愈甚。因為氣虛、陽虛,會影響血液運行,陰虛火旺,對津液產生煎灼效果,進而產生血瘀情況。腎陰欠缺,肝臟未得到滋養,眼睛缺乏潤養,會有干澀之感,嚴重的會出現眼花、失明等情況。
二、糖尿病的預防
1.長期以來飲食因素一直被認為與糖尿病相關,特別是長期食用精米精面或甜食、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質,不但會引起肥胖也是公認的引起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對此在日常的飲食中應注意成分的合理搭配,限制總熱量和總脂肪,增加五谷雜糧蔬菜水果的攝入。五谷雜糧、蔬菜中含有不可溶性纖維可幫助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其中可溶性纖維素則對降低糖尿病風險和減少心血管疾病有幫助。
2.睡眠不足也容易導致糖尿病。美國一項研究中對兩組健康成年人長時間的觀察發現,每晚上平均睡眠5小時和正常睡眠8小時的人進行對比,前者分泌的胰島素多50%,對胰島素敏感降低40%。若人體睡眠不足,則會降低體內血糖調節能力,存在血糖上升的危險,隨后誘發糖尿病。故建議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按時入睡,積極運動。
3.不抽煙。煙霧中的尼古丁等物質會對血管造成刺激影響,引起并加重胰島素抵抗,導致身體對胰島素反應不敏感,導致血糖升高。香煙中的有害物質還會干擾神經系統,導致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呼吸功能降低,誘發其他疾病。飲酒對糖尿病患者而言也是不利因素,應避免飲酒。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對血管有影響,其次乙醇需要肝臟來代謝分解,但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謝紊亂導致肝臟內葡萄糖的貯存不足,使得代謝乙醇的能力很弱。同時糖尿病本身會引起糖尿性肝病,而乙醇對肝臟也有傷害,長期飲酒會加重肝臟損傷。
4.運動鍛煉。積極進行合理的運動鍛煉可以控制體重,改善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同時運動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增強身體代謝能力,促進內分泌穩定,此外運動鍛煉還能改情緒,釋放壓力,維護身心健康。運動鍛煉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控制體重,保持血壓的穩定這對于治療糖尿病有利,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運動鍛煉。
5.糖尿病教育與心理預防。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對疾病并不了解因此出現了害怕、擔心甚至恐懼的心理,認為該疾病非常嚴重。對于這樣的患者醫生應及時給予患者心理教育,首先指出糖尿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相關知識和治療方式,使患者認識到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保健就能將疾病控制在正常的狀態,不影響日常的生活。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為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此外醫生應多叮囑患者日常生活中應積極進行鍛煉,幫助康復治療。
三、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
1.可以多吃一些粗糧。粗糧以及復合碳水化合物是比較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一些豆類、蔬菜、全谷物等,它們高纖維含量高,能夠降低糖的吸收,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很有好處的。適當食用蔬菜、谷薯、水果等食物,一般來說,蔬菜類每天應攝入300-500克,谷薯類每天應攝入250-400克,水果類每天攝入200-350克。
2.嚴格控制糖類攝入。對于含有一定唐量的食物,應控制其攝入量,例如葡萄糖、甘蔗等。
3.控制蛋白質的攝入。一些肉類、蛋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應當對其食用量加以控制,一般來說,畜禽肉類食物每天應攝入40-75克,水產品類每天應攝入40-75克,蛋類每天攝入40-50克。
4.做菜時少放油鹽。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應當清淡,不要過于油膩,因此,做菜時應當少放油,食用油盡量使用植物油,一天油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5-30克之間。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控制鹽的攝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每天的攝入量應低于6克。當然,鹽的攝入也不能過少,不能讓身體缺鹽,要滿足身體日常所需。
5.確保熱量的攝入。一般來說,一個人所攝入的熱量和體重呈正相關關系,按照體重每千克每天攝入30千卡計算,若體重為50千克,那么其每天攝入的熱量應控制在1500千克左右,這些人量的補充,大多來源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如果在日常飲食中,吃得較少,熱量攝入不足,為了維持身體正常運行,則會消耗脂肪和蛋白質,這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極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