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偉玲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中,促使學生由自我學習轉變為小組學習,既實現了學生之間的彼此交流,也促進了良好數學學習思維的傳遞,因而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展開探究具有一定的意義。本文將從小學數學中選取一些教學內容,并結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談一談如何實現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6-0079-02
A Probe into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Hetian Central School, Changti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SHANGGUAN Weiling
【Abstract】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l is applied in the primary school math classroom, which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from self-study to group learning, it not only realizes the mut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but also promotes the transmission of good mathematics learning think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explore has a certain meaning. This article will select some teaching content from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combine 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to talk about how to realize cooperative learning among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Analysis
一、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學生的分組問題
開展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應該先做好學生之間的分組,即引導學生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組合成一個個學習小組,并以組的形式進行數學課程知識的探討,以讓學生在自由合作學習中提升自己、收獲知識。但是,如果教師只是按照前后座合作的方法來推進小組合作學習,則容易造成一組之中都是數學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這樣無法實現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也不利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因此,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就必須認真對待學生的分組問題。
(二)注意合作目標的確認
一些學生參與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合作學習任務,會出現不知道探究什么合作學習問題、完成什么合作學習任務、達到什么合作要求等情況,這些都是學生缺乏小組合作學習方向的體現。那么落實小學數學合作學習之前,要注意明確好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并利用清晰明了的方法呈現這些數學合作學習目標,從而使一些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合作學習任務、達到什么樣的合作要求等,進而幫助學生找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向,最終避免學生盲目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
(三)注意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
并不是所有的數學教學內容都適合學生之間展開合作討論,因而教師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精心選擇。比如,選擇一些具有分析性的數學學習內容來引導學生展開組內合作,使學生可以針對數學內容進行合作交流,從而促使學生可以在交流中拓展大腦思維,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解和認知能力。所以,推進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仍然需要注意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
(四)注意學生合作時間的安排
小組合作不同于學生單人的學習,需要比較多的時間來展開問題的探討。比如,在探究某一數學問題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而每位學生都發表自己的意見則需要很多時間。如若教師只是簡單地引導學生參與合作問題的討論,每個人只能簡短地說一句話,都很難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那么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時,教師仍然需要注意學生合作時間的安排,多給予學生合作思考的時間,又或者將合作學習繼續延伸至課后,使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進行合作,從而提升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二、小組合作學習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方法
(一)重視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分組
由于每位學生的思維方式、理解與接受能力不同,因而教師應該先對學生的個人學習情況進行充分的了解,以知道每位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以及水平,這樣才能做好有效的分組。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日常學習的觀察、相關的學習測驗等方法,以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從而將學生歸入不同的學習層次,進而實現學習好的學生與學習基礎弱的學生進行合作,最終實現優勢互補的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效果。
以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圓的周長”教學內容為例,為了有效開展小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先從分組開始,盡可能將學習好的學生與學習弱的學生組合為一組,以使學習好的學生帶領學習弱的學生探討關于圓的周長問題。這時教師可以結合適當的測驗來考查學生對圓的周長的理解和認知。比如,從圓的周長的公式書寫:C=2πr開始,并由周長公式繼續延伸出各種圓的周長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獨立去分析與解決,以知道學生處于哪一個學習層次。此時,有些學生只掌握了圓的周長公式,但是對于公式的應用還比較生疏,但也有些學生理解能力比較強,也有獨立分析圓的周長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將學習能力強與學習能力弱的學生組合起來,以發揮出學生合作互助的優勢,以共同完成數學知識的合作探討。
(二)明確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
明確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能夠指導學生有效參與數學探究活動,以快速找到合作學習的方向,從而展開對數學知識的針對性分析與研究。那么圍繞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關內容,教師可以基于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并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確定相關的合作學習目標,以目標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探討。
以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數乘法”知識點為例,針對小數乘法有關內容,學生要掌握小數乘法的算法以及原理,那么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問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問題來理解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以及原理。以小學生購買鉛筆計算問題為例:在商店中,一支鉛筆的價格為1.5元,那么小明要買3支鉛筆,而他有10塊錢,可以購買3支鉛筆嗎?圍繞這個問題,教師既考查了學生的小數乘法能力,也使學生所學的乘法知識與數學內容相結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課程教學效果,也有效達成了數學教學的目的。在問題引導之下,學生可以互相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思路,以此引導學生走進小數乘法情境中。
(三)引入有趣且好玩的小學數學合作學習內容
教師可以引入各種有趣的課外素材來豐富合作學習內容,以使學生產生合作探究的興趣。首先,針對小學數學內容以及數學教學活動課主題,從網絡上搜集與之相關的小學數學教學信息資源。其次,結合多媒體教學技術,將搜集到的數學信息資源與教學內容融為一體,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當穿插生動形象的參考信息,使數學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從而引領學生走進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中,進而激發學生對數學課程知識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興趣。
以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小數乘法”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圍繞數學教學主題,搜集一些生動的視頻內容,引導學生走進合作探究情境中,從而促使學生產生學習與探究的興趣。在上述情景問題中,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情景問題短片,如真實展現小明購買鉛筆的視頻,再引導學生分析如何幫助小明計算價格,以及如何運用小數乘法思維來解答計算問題等,從而構建一個生動形象的合作學習情境內容,使學生產生合作探究的興趣。
三、結語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給學生帶來了更多的學習互動體驗,也活躍了數學課堂氣氛。因而結合相關的小學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從分組、目標確定、內容豐富等方面,組織學生參與合作分組,以激發學生的合作學習參與熱情。
參考文獻:
[1]孫麗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J].新課堂,2017(08).
[2]范德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科普童話,2020(08).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