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 要】幼兒教育是教育的啟蒙階段,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本文通過論述當前幼兒園德育存在的一些問題,指出在構建幼兒園德育生態化的過程中,要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的年齡段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一日活動,增加養成教育實踐性內容,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滿足幼兒成長需求。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生態化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7-0050-02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Ecologicaliz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Kindergartens
(No.1 Kindergarten, Gaotai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WANG Juan
【Abstract】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s the enlightenment stage of education and the key period of cultivating good habits. By discussing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kindergarten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kindergarten moral education, we should combine the ag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interests and hobbies, carry out rich and colorful one-day activities, increase the practical content of nurturance education, highligh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children, and meet the needs of children's growth.
【Keywords】Kindergarten; Moral education; Ecologization
隨著我國幼兒教育的不斷發展,學前教育受到的重視度越來越高。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對幼兒的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及藝術等方面的發展要求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尤其注重了幼兒的習慣養成教育,由此可見,幼兒德育已經迫在眉睫。幼兒園生態德育以順應“社會發展需要”和“兒童自然成長”為整體教育目標,以“傳承優秀文化,讓每個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為出發點,以幼兒園和家庭為依托營造生態化的德育環境。生態化德育注重讓幼兒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進行習慣養成教育,將幼兒德育內化于心,外現于形,達到滋養生命的教育目的。
一、當前幼兒園德育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重說教輕實踐,幼兒德育未落到實處
雖然幼兒園的德育已經實施很多年,德育的形式也有之前的課堂理論學習轉變到現在的學與做,同時隨著幼兒教師隊伍的成長,一些專業素養較強的教師加入幼兒教育中,為幼兒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但是,受到社會、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當前的幼兒德育仍大量存在重說教輕實踐的現象,很多教師將一些飲食、勞動、健康養成等習慣采用口頭的方式說給學生,而不是將其融入一日活動中,在僅有的一些活動項目中也是教師為主,幼兒為輔,教師只是簡單地進行一些示范動作,幼兒實際參與的機會較少,良好的習慣很難形成。
(二)家長存在重智忽德的教育現象
目前很多幼兒在家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過度呵護,使孩子從小就養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嬌蠻、無理”的不良意識和行為。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既然交到了幼兒園,那么一切教育就得由教師完成,自己不需要參與幼兒園教育中,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應該以智力教育為主,習慣養成教育應該放在次要的位置,造成教師在實施德育時與孩子家長難以溝通?!吨改稀分袕娬{指出,要讓幼兒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形成良好的飲食、運動、衛生等個人習慣,可見幼兒的習慣養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兒教育中,如果孩子父母不能及時轉變教育理念,很容易使幼兒從小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在進入小學之后就會很難適應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
(三)存在重顯性輕隱形的教育現象
在幼兒德育中,雖然幼兒園積極地進行政策宣傳、教育引導和開展各種座談會等形式讓教師實施德育,但是仍存在較嚴重的重顯性輕隱形的教育現象。在一日活動中,教師忽視發揮環境熏陶、學科滲透、社會實踐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使孩子的思維不夠敏捷,習慣按照教師布置的活動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造成德育的收效甚微。我們也發現,在德育過程中,很多教師擔心幼兒出現安全問題,所有的活動都小心翼翼,體現不出幼兒主體地位,在教育中缺乏積極的道德情感的培養,導致幼兒參與德育的積極性不高。
二、幼兒園德育生態化的實施策略分析
(一)提高幼兒的安全自護能力
在所有的德育策略中,提高幼兒的安全自護能力是基礎也是核心,幼兒只有懂得保護好了自己,才能在今后的成長中提高安全意識。幼兒好奇心重,不能識別各種潛在的危險,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和家庭對幼兒進行安全自護教育,讓他們掌握一些常見的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比如對于上下學中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現場討論,讓他們知道在發生擁堵時如何處理,在交通路口應該如何看紅綠燈,可以利用一定的道具進行現場演示,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自護能力培養中,教師一定要樹立幼兒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親自參與其中,養成安全意識。
(二)增強幼兒生活能力,逐漸適應幼兒園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道:“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痹诰唧w的行動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能力培養:一是在進餐中,由于幼兒年齡小的原因,吃飯時專注力不集中,可以采用一些游戲化的方式,比如小朋友請客、比賽等,看哪個小朋友吃得最干凈,沒有將飯菜撒到桌子上,教師對于表現好的幼兒給予表揚,提高幼兒的自主進餐能力;二是,很多幼兒難以獨立如廁,教師要給予幼兒耐心指導,手把手交給他們如何脫褲子、如何提褲子等,最后要教會他們如廁后的正確洗手方法,比如“七步洗手法”,提高其安全衛生意識;三是,很多幼兒不會自己著裝,教師可以在一日活動中增加著裝訓練,以一件上衣為道具,教會孩子如何系扣子、如何脫衣服等,并將自己的衣服疊整齊放在柜子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幼兒可能沒有太大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個性,編制“穿衣服”的兒歌如“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讓幼兒主動進行學習,提高自理能力。
(三)提高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養成良好心態
在德育生態化的實施中,兒童情緒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要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管理情緒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壓制情緒;第二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緒,要善于把握表達情緒的分寸。在情緒管理中,幼兒園要與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平時多關注幼兒的舉止行為,對于發現的不良行為要及時制止,同時也要尊重幼兒的內心需求,及時給予其鼓勵和表揚。孩子做錯事出現沮喪情緒時,教師和家長不要任由這種情緒發展,要主動與孩子溝通,了解事情發生的緣由,并鼓勵孩子勇敢地面對各種困難,通過獨立思考或者向其他小伙伴請教的方式解決,提高幼兒自我管理能力。豐富的生活內容、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幼兒情緒的穩定。在一日活動中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增加一些益智類和探險類的游戲,比如跳棋、搶板凳、猜謎語、過獨木橋、滾輪胎等,讓幼兒在活動中具有探索欲望,感到快樂和滿足,逐漸養成良好的心態。
(四)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幼兒的學習品質包括了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和習慣等方面,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品質,他們才能主動學習。在學習品質培養中,教師要滿足孩子好奇心,在一日活動中多讓他們提問題,可以通過創設生動的自學、互學以及展學活動來讓孩子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比如教師在布置完一項任務后,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設置的任務既要趣味性十足,又要難易結合,讓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在學習方法培養上,教師要改變之前的單獨說教式的方法,可以在一日活動中融入多種學習策略,比如創設學習的情境,通過講故事、情景劇等讓幼兒參與進來,也可以讓幼兒根據一項任務的要求,自己設計步驟,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給予點撥開竅,讓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其知識的融通性,逐漸地形成優良的學習品質。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已經成為幼兒教育的常態,在幼兒德育過程中要結合幼兒的個性開展生態化德育過程,突出教育實踐性要求。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幼兒德育存在的問題仍較多,教育形式單一、幼兒參與性不足等導致德育收效甚微。下一步,在德育生態化的過程中,幼兒園與家庭要形成教育合力,確定不同階段的德育實施目標和策略,滿足學前教育的要求。
注:本文為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兒園6+N生態德育模式探索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423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彭鳳. “立德樹人”教育思想指導下的幼兒園德育[J].學前教育研究,2020(07).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