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
摘 要:生物學科的高考復習的一大特點是時間緊,知識量大、學生習題特別多。由此,高考復習的習題講評課也就成了提高學生成績的一大課型。本文主要分析核心概念、變式訓練、典型案例方面的習題講評,以供參考。
關鍵詞:學科素養;高中生物;習題講評
在傳統的生物習題講評課中,往往是教師反反復復的講述,學生漫不經心聽,這樣的形式固然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學生獲得的收獲也十分有限。怎樣發揮出生物復習習題講評課應有的價值,讓學生在參與講評課的學習之后,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自身能力呢?這就需要站在學科素養的角度上,找尋有效地講評課策略,筆者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提出關于學科素養提升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基于核心概念的習題講評
曾經有教學家提出這樣的理論:當前學科教育的開展,往往是借助科學領域相關概念和理論的教學實現的,這也是我們提出核心概念的基礎。在生物教學環節,也需要重視核心概念的教育價值。在開展生物核心概念教學的同時,也會涉及多樣化的領域,構建一個原理、理論的綜合體系,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生物知識和概念,并實現學科間的融合,讓學生能夠有一定的學習能力,站在全面的角度上學習知識。
高中生物學習題大多以生物學現象和事實為載體設置新情境,教師在講評習題的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記住生物學事實的層面,并且也要著重注意根據事實提出生物學的核心概念。利用習題來幫助學生弄清生物學核心概念的構成要素以及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形成概念之間的知識網絡,提高解題能力。
例:在實際的研究中發現,在宿主細胞內存在免疫缺陷病毒攜帶的RNA,不能成為合成蛋白質的模板,其中心法則如下圖所示,描述存在錯誤的是_____。
A.要能夠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質外殼的整個過程需要經過④②③環節
B.在侵染細胞時病毒當中的蛋白質并不會進入到宿主細胞
C.通過④所形成的DNA能夠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DNA上
D.科學家能夠研制出特異性抑制逆轉錄酶的藥物治療艾滋病
在本題中,①為DNA復制、②為轉錄、③為翻譯、④為逆轉錄、⑤為RNA復制。A項中,RNA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遺傳物質,需要將RNA逆轉錄成DNA,在宿主的細胞染色體上實現整合,才能夠進行轉錄和翻譯,實現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質外殼的目標,因此A是正確的。在選項B中,細胞被侵染時,逆轉錄過程是HIV病毒必經的一步,因此需攜帶逆轉錄酶進入宿主細胞,所以選項B錯誤。在選項C中,在宿主細胞染色體的DNA上,經過④逆轉錄過程形成的DNA會實現整合,因此選項C是正確的。在選項D中,在HIV病毒侵染細胞的過程中,逆轉錄過程是不可缺少的,想要治療艾滋病,可以使用藥物抑制其逆轉錄酶,因此選項D是正確的。故選B。
本題涉及多個聯系的生物學概念,例如DNA、RNA、蛋白質、轉錄、翻譯、逆轉錄、RNA復制等。學生難理清概念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對題目中所涉及的概念進行梳理、比較,構建成下圖所示的知識網絡,促使學生能夠輕松的理清這些概念之間所存在的關系,以此便能讓學生形成知識的外延,逐步構建起更加堅實的知識架構,這樣對學生后續的學習活動也能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
二、基于變式訓練的習題講評
通過進行變式訓練改變題目的形式、內容和條件,促使學生能夠從變式習題當中發現不變的規律,這樣學生便能夠進一步掌握生物知識的概念。
命題和設問往往會對習題的考查帶來一定的限制。在實際的講評課上,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講評方法;針對試卷中的具體習題,需要合理地進行延伸和創新,讓試題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去探究和挖掘,來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照光培養后,使用黑布將綠藻的培養罩住,正常生長的綠藻細胞中的葉綠體不會出現哪種現象( )
A.O2的產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此題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中光反應和暗反應之間的物質變化。突然停止光照,O2、ATP、NADPH的產生均會停止;而此時暗反應仍在進行,即ADP、NADP+仍在產生,則ATP/ADP比值下降,NADPH/NADP+比值下降。NADPH和ATP是暗反應發生的條件,在沒有了光反應之后,在暗反應中的CO2的固定會減慢,因此此題選擇B。
針對此題,教師在講評中,可適當改造和延伸相關的設問和條件。如:“綠藻的條件可以由黑暗轉移至光照”“改變環境溫度使酶的活性發生變化”“改變環境中的CO2濃度”“C3和C5的比值變化”等。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夠變得更加靈活,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促使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同步發展。
三、基于典型案例的習題講評
正面示范和反復練習無法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只有“自我歸納”“自我總結”才是唯一的方法,這是建構主義的理念。對于一些典型的題目,教師可以借鑒學生所設計的實物模型完成實驗。對該模型進行知識歸納,可以包括模型的具體結構、能體現哪些知識點等等。
例:(2017江蘇卷,多項選擇題)右圖為某細胞結構示意圖,
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④屬于生物膜系統
B.結構③能增大細胞膜的面積
C.⑤具有選擇透過性,而⑥具有全透性
D.細胞膜不同部位的化學成分和功能有差異
此題主要考查細胞的結構和功能。A項中,①為內質網、②為細胞膜、④為中心體,而中心體無膜結構,不屬于生物膜系統,所以A錯誤。B項中,結構③細胞膜折疊,以此來進一步增加細胞的表面積,并且有效提升細胞的吸收功能,B正確。C項中,⑤⑥分別為核膜和核孔,兩者均具有選擇透過性,C錯誤。D項中,在細胞膜的不同部位當中其功能和化學成分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D正確。故選BD。
針對此題,可以由學生學習小組先制作細胞結構模型。在課堂上介紹該模型的結構,分小組介紹如下內容:各細胞器的結構名稱、形態和功能、各細胞結構之間的聯系等,并通過該模型輻射到其他知識點,如:物質的運輸、細胞代謝等。最后通過這一專題的高考題進行復習檢驗,以達到由點到面的效果,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
四、基于規范答題的習題講評
在高考生物試卷當中非選擇題占據的分值比重較大,且綜合性較強,學生的答題難度較大,尤其是語言文字描述題,更是很多學生的軟肋。教師在講評練習過程中,可以從語言組織能力方面對學生進行輔導。
1.使用專業術語答題
在解答生物習題的過程中,要重視使用自然學科的專業術語,尤其是在自然學科中,有部分專業術語有一定的相似度,學生一定要明確他們之間的區別,并且進行合理的使用,一旦專業術語的使用錯誤,就必然不會得分。在教學環節,教師也需要借助有效地方式,強化專業術語、名詞和概念的教學。在帶領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讓學生使用生物學語言進行回答、按照生物學的習慣進行書寫,這是規范答題的基本要求。
例:(2010新課標)紅色、紫色和白色是某種自花授粉植物花的花色。現在有紫色、紅色、白色甲、白色乙四種不同的純合品種,開展雜交實驗的具體結果如下。
實驗1:紫×紅,Fl表現為紫,F2表現為3紫:1紅;
實驗2:紅×白甲,Fl表現為紫,F2表現為9紫:3紅:4白;
實驗3:白甲×白乙,Fl表現為白,F2表現為白;
實驗4:白乙×紫,Fl表現為紫,F2表現為9紫:3紅:4白。
綜合上述實驗結果,請回答:
寫出實驗1(紫×紅)的遺傳圖解(若花色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類推)。
此題主要考查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知識,重點考查遺傳圖解的書寫規范。正確答案為
或
學生在書寫答案時,會出現以下錯誤:①未標記代數符號P、F1、F2;②自交符號()混淆不清;③AABB寫成BBAA;④表現型及比例不書寫等。對于這部分錯誤導致的失分,是可以通過教師在習題講解過程中的引導、強調得以改善的。
2.語言文字保持規范性、簡明扼要
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必須遵循生命過程的規則,體現出一定的邏輯性和順序性。學會使用分段的方式敘述生物現象出現的原因。首先,要使用教材中的原文來回答;其次,在原文的基礎上使用自編語言,通過運用這樣的方式便能夠保證在答題時做到邏輯嚴密、文字精練準確、語言規范,學生會做的題也便都能作對、做準確,避免出現一些無謂的丟分情況。同時簡明扼要。
例:(2018年全國Ⅰ卷)甲、乙這兩種植物的凈光合速率會隨著光照的強度而產生變化,變化趨勢如下圖。
在單獨種植甲、乙兩種植物時,如果種植的密度較大,植物凈光合率下降明顯的植物是,具體的原因是:
在本試題當中主要所考察的便是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因。光照強度低,造成甲植物凈光合速率低下、降低幅度比乙種植物更大,其主要原因是在密度大的種植環境下,光照強度必然會變得更弱,因此植物甲的凈光合速率就有明顯的下降,所以答案是植物甲。但在作答時,可以分“段”敘述,如①光照強度減弱是由于種植密度大造成的。②據圖,甲曲線的降幅會在光照強度低的情況下大于乙。這樣描述可以做到簡明扼要,條理清楚。
結合實際的題目類型和內容,教師要嘗試挖掘題目背后的思維和邏輯。對解題策略和技巧強化訓練,真正實現習題課的高效性,著眼于學科素養的提升,才能夠真正實現“習得”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黃飛平.生物高考復習的“整體性思想”[J].法制與經濟(下旬),2012(07):111-112.
[2]續永紅.生物高考復習中實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J].集寧師專學報,2004(0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