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秀華
摘 要:不論是在哪個領域,興趣都是學生最好的引導者。判斷教育是否取得成功的標志,是教師能否正確培育學生自身的興趣。體育課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為“健康第一”,由于中學時期是一個較為獨特的階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強調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間的個體差異性。尤其是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有的學生身體素質良好,能夠接受并積極參與體育訓練;但有的學生不同,他們畏懼進行體育訓練。本篇文章以此為題,展開一系列的討論與研究。
關鍵詞:新課標;中學體育;學生興趣
一、厭學心理在目前中學體育教學中產生的原因
(一)教學方式老套、形式古板
在現階段,許多學校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大多老套、形式傳統老舊,長久以來,學生所接受的體育教育一直是在延續使用傳統的“三部曲”教學形式,并不會把季節氣候的變化納入體育課程安排的考慮因素當中,同時也不會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教學內容大多是重復一種形式,容易造成學生產生對于體育課堂的負面情緒和抵觸心理。除此之外,學校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不會去考慮學生的想法,一般都是進行灌輸式教學,只會關注教學內容是否已經灌輸給了學生,不會去關注學生是否學會。學生在選擇怎樣安排自己的訓練時間與內容時具有極少的自主性,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很多學校在體育課的教學上,都是采用最簡單的跑步—自由活動—跑步這種形式來上課的。這種形式不僅老套、沒有新意,而且無法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二)教學內容偏于競技化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競技體育的運動項目構建了體育教學的主要內容,所以它對學生身體素質發展所發揮的促進作用,被分開與隔離于它們各自相對獨立的競技體育項目里。除此之外,由于“全面發展”受到過度重視,如此便讓中小學生的體育課程過度競技化,最終導致學生在接受體育課教育的過程中,逐步喪失原來愛玩的天性。
例如,很多中學在體育教學中,會在體育課舉行各種各樣的競技類科目,比如籃球比賽、排球比賽,以及各種比賽等等,不能過度使用身體,而且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統一化,未根據真實情況進行改變
在大部分中學體育教學模式中,學校并未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和共性的需求,盲目的進行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一體化式教育。從而使學生產生各種負面情緒,例如:容易緊張,性格沉默;言行嚴肅,較為死板等性格特征。讓中學體育教學從生氣勃勃、欣欣向榮的學習環境變得“死氣沉沉”的流水線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會造成學生的叛逆心理,還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推動中學體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二、增強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必要性和興趣培養準則
(一)必要性
在體育興趣中可以進行種類的劃分:一種是直接興趣;另一種是間接興趣。由此可知體育興趣是一種層次劃分的興趣,并不只是單一的。在學校學習期間,學生的課堂學習,練習等壓力大,讓體育課堂變成了學生最受歡迎的課堂之一,因為體育運動可以充分發揮其優勢,幫助學生釋放壓力。其中一些學生是因為這種原因才喜歡體育課堂,稱為間接興趣;另一部分學生純粹是因為熱愛體育運動,稱為直接興趣。
在體育課堂教學期間可知,假如學生熱愛體育,對體育有著極大的興趣,一般都可以在體育課堂時經過上課的情緒表現出來,對于熱愛的同學來說,有著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學生來說,在課堂期間會表現出厭惡、躲避等負面情緒。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學生對于是否加入體育運動中,其關鍵因素是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這也和教師的教學質量相掛鉤。
在教學過程中,其藝術體現在勉勵、激發等,而不是單調的講課授課。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運動的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是有很多好處的,例如:體育運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運動知識,提高運動能力;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培養其互幫互助的精神;可以幫助學生戰勝困難,增強自信心;還可以培養其競爭意識,合作意識等,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培養興趣的原則
1.將個人培養和集體培養相互結合
在體育課堂中可以按照組織形式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劃分,一般可以分為個體學習和集體學習。個體學習是指學生獨自進行學習,而集體學習主要是含有競賽、集訓等多人活動部分,因此學生在進行個人學習和集體學習時的各方面都是存在差異的,集體的活動會對個人的行為和思想提供更好地開拓空間,促進學生學習進步。
2.將內在培養和外在培養相結合
在培養方式的表現形式上,又分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內在培養;另一種是外在培養。內在培養采用的是提高學生內部力量的方式,比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從而來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外在培養則主要是通過外部環境、外部力量來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比如:老師的鼓勵、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運動能力的提高,三者結合更深入的提升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能力。
三、如何提高中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
(一)體育教師應緊跟時代潮流,創新傳統的教學思想
1.堅持創新指導思想,緊跟時代潮流
隨著體育教育的不斷發展,“健康第一”成為了體育課堂的指導思想,這一指導思想明確了體育和健康課程的性質、目標、知識內容以及教學方式。教師要時刻關注時代潮流變化和教育需求的發展,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指導思想。所以教師應正確理解體育和健康課程的本質和重要性,通過這一課程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從而達到開展體育課堂的目標。
2.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原則,不斷創新體育意識
隨著體育課程標準的不斷變革,教師在思想上需要不斷創新體育意識,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按照傳統的思想把自己作為課堂的主體,而應該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從原來的傳授者變為學生的幫助者,從原來的管理者變為學生的引導者。現階段大部分的老師受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他們只做到了傳授知識,并沒有意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對于這一情況,體育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要意識到學校體育不僅是提高學生在校期間的體育能力,還應該通過學校體育去促進學生終身體育的發展。同時也要注重提高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從而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培養學生學習動機,調整課本內容
在調查后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感覺體育課是單調乏味的,很多學生是不愿意上體育課的,他們對體育課缺少足夠的興趣。另外,在課堂中,大多數是由教師主導,學生只是聽從教師的指令,自由活動的時間很少,且大多數學生在自由活動時無所事事,沒有進行具體的體育活動。這一現象的出現不利于體育教育的發展,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所以我們需要對一現象進行分析,下面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1.體育課程的內容的設定不符合學生興趣,體育課程沒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至于沒有推出學生感興趣的項目,讓學生對體育課程失去主動性和積極性。
2.傳統體育課程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無非就是跑、跳、投籃等項目,沒有及時改進和更新,課程內容單一乏味,趣味性不強,且體育課程缺乏系統性和有序性。
3.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并沒有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調查,這也是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積極主動性的原因。
4.體育教師自身需要進一步提升和發展,教學方式沒有與時俱進,依舊遵循傳統的教學方式。
因此,在開展體育教學的同時,教師務必要對學生在各個方面進行深層次的了解,比如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充分地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以便于實現新課標的要求和目標。經過對學生開展的抽樣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學生普遍對籃球、健美操、排球、武術、足球等體育項目感興趣。通過教師自身體育素質和專業知識的提升,對新增加的幾類體育課程可以很好地掌握,并教給學生基礎知識,以便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愛好興趣。所以在體育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將這幾類體育項目加入到體育課程當中,提升學生的熱情。
四、重視學生的興趣栽培,提升學生對體育健康的認知
傳統的體育教學思想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興趣的發展和對健康的認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著重這兩方面的培養。在提升學生對健康的認知上,要對學生展開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健康認知課程,讓學生了解到體育課程與健康之間的重要聯系,從而讓學生進一步重視體育課程;在栽培學生興趣培養時,教師要盡最大努力探究學生的興趣愛好,將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強身健體作為體育教學的宗旨,并在此基礎上大大改進傳統的體育教學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教學思想,對教學理念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如果學校情況允許,還可以合理安排學生自主選課。另外,在重視學生興趣愛好的時候,也不能忽視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進步,鼓勵并指導學生,讓體育課程逐漸具備個性化特點,提升體育課程素質教育的水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
體育教學與其他的課程教學是不一樣的,體育教學是具有藝術特征的學科,所以體育教學也具有藝術特征。為了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熱情,在體育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著重建設輕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的體育學習氣氛中體會到體育學科獨有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在體育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做到循序漸進的向學生輸送與體育相關的知識,切記不可急躁,應該嚴格地按照從易到難、從低到高的教學準則執行。此外,在對新的體育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全面的了解體育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師在對體育知識進行教學時,就要先講授簡單的內容,學生相對更容易掌握簡單的知識,因此,學生自信心便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會更加的相信自己的實力,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另外,在體育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重視自身形象的管理,特別是在給學生做示范動作的時候,示范動作美觀且準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提升教師在學生中的地位,讓學生更加的尊重教師。
比如,在學生學習排球移動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兩個學生為一個小組,用繩子把排球綁住,讓每個小組的兩個學生進行投球和躲球的活動,通過這種練習,學生對排球移動的水平也就相應的提高,同時也減少了單獨練習步伐移動時的尷尬和不協調,也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結束語
學生具有學習體育的熱情,從側面也顯示出學生富有積極向上的心態,學生對體育產生興趣對于學生的進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有效地把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落實到實處,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在體育教育教學實踐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另外,經過一系列的實踐證明了,有多種途徑都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只是這個過程需要教師根據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情況(比如教學活動項目、學生對體育課的感興趣程度以及學生的身體狀況等。)作出相應的指導,一一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于洪濤.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天津教育,2020(02):12-13.
[2]吳樂會.探究初中體育教學如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7):148-149.
[3]詹光校.淺析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文理導航(上旬),2020(06):85-86.
[4]吳思俊.以興趣為導向的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0(06):113-114+106.
[5]朱亞軍.基于興趣導向的體育教學改革研究[J].高考,2020(29):128.
[6]吳思俊.以興趣為導向的中學體育教學實施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0(06):113-114+106.
[7]王東升.體育游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解析[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0(16):60-61.
[8]甄偉、衛恒.淺談新課標下中學體育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24):175-176.
[9]葉展.探究初中體育教學中興趣教學法的應用[J].新課程,2020(02):74-75.
此文章是福建省建甌市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課題《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的研究》階段性課題成果,課題編號B1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