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九生
摘 要:新課標是我國對教育事業提出的更高規范和要求,是迎合時代發展的教學改革標準。作為高中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課程教學也應當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嚴格遵循新課標的要求,努力為學生構建一個更加高效、精彩的歷史課堂,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參與到學習和探究之中,并從中收獲更加豐富的知識和技能,為后續學習和成長提供有力支撐。基于此,以下就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作為載體,著重分析教學不足及確保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希望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我國高中教學事業迎來了更高的挑戰。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具體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構建一個充滿活力與朝氣的課堂,全方位彰顯學生的主人公地位,有效培養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等能力。傳統的教學過于單一、無趣,大部分教師將重心放在知識的灌輸上,未能給學生傳授相應的學習方法、技巧,也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導致課堂過于乏味、枯燥。在新課標下,教師需要與時俱進,積極革新與優化課堂教學的理念和方法,有效改善、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最終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不足
就現階段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情況來看,或多或少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于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依舊將自己作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公,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將重心放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上,在極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導致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1]。久而久之,就很難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最終呈現出一種教師在課堂上盡興地講解、學生在座位上走神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就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最終導致教學質量大打折扣,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其次,在以往的教學中,一些教師雖然會借助提問的方式與學生展開相應的交流和互動,然而在設計問題時卻稍顯隨意,不僅無法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還浪費課堂教學的時間,難以達成預期的成效,阻礙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所謂課堂教學有效性,主要指的是教學質量和成效,換言之即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有所思、有所得,各項能力、素質等都有所進步、提升,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在新課標下,教師要時刻遵循“以學生為本”這一宗旨,將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需求有機融合起來,精心設計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全面彰顯學生的主人公地位,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歷史學習之中,最終實現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2]。
(一)巧設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同理,一旦學生對歷史這門課程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不需要教師督促,他們就會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歷史學習當中。由于歷史是一門時代久遠的課程,大多數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往往會忽視課堂教學的重點,甚至認為歷史是一門繁雜、抽象的課程,對這門課程產生一定的抵觸和厭倦心理,最終影響到整體教學的有效性。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新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直接關系著后續教學的開展[3]。對此教師就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課堂導入上,積極革新、優化課堂導入的方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一定程度的啟發,從而為正式學習做好充分準備。例如:在教學“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中的“‘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更加趣味的方式實施教學。具體來說,對于學生而言,與枯燥的文字相比,他們更加傾向于生動、形象的圖片或影像。對此教師就可以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優勢,為學生播放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如《孔子》等片段,以此刺激學生的各個感官,讓學生的視線集中在大屏幕上,并對接下來將要教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欲[4]。這樣一來,不僅為教師的教學做好了鋪墊,還高度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之中,極大程度上優化了歷史教學的效果,提高了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二)實施故事教學,提高學生激情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在此形勢下,教師就應當緊扣新課標的理念,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采用更加符合學生需求的方式實施教學,以此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其中,歷史故事的講述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的內容,引申出真實的歷史故事,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更好的把握課堂學習的重點。例如:在教學“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抗日戰爭”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學生處于一個幸福的時代,難以真正體會到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奮起反抗、不畏犧牲、英勇獻身的品質和精神[5]。對此,教師就可以采用“故事為輔、教學為主”的方式實施教學。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一些抗戰時期的英雄或事跡,這樣他們的注意力就會十分集中,認真、仔細地傾聽故事,如此一來,他們的學習激情就會更加高漲,積極性也會更加強烈,帶著高昂的情緒參與到歷史學習和探究中,從而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并進一步拓展自身的思維和視野,有效促進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目標的實現。
(三)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探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既要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課堂所學的內容,還應當有意識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汲取知識的同時,不斷促進自身學習能力的提升。對此,在正式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以此啟發學生的思維,強化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在教師和問題的指引下進行歷史知識的探究,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獲得綜合發展[6]。例如:在教學“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中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并未直接引申出本節課的內容,而是引導學生鑒賞《雅典學院》這幅名畫,當學生對本節課的主題形成初步的把握后,教師就可以設計以下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古希臘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是誰嗎?他們都有什么主張?為何會出現先賢們共論一堂的現象呢?這個時候什么運動產生了?”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就可以引申出“文藝復興”這個知識點。在此前提下,教師繼續引導:“同學們,哪個地方最先開展文藝復興運動呢?談談自己的理由。為什么資本主義萌芽是在意大利出現而非其他地區呢?它帶來了什么變化?除了政治方面和經濟方面的原因,意大利還具備什么有利條件?”等,通過循序漸進、由淺至深的問題加以引導,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逐步展開深層次的探究[7]。這樣,學生就會在解答上述問題的基礎上,達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從而推動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協調發展。
(四)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學生效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的產物,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和方法,將其應用到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讓每位學生都投入到歷史學習當中,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促進自身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形成。而在此之前,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學生合理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4-6人),確保各個小組實力均衡[8]。與以往的單方面教學相比,小組合作學習具有更為顯著的優勢。例如:在教學“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中的“古代的經濟政策”這部分知識內容的時候,考慮到本節課涉及到的內容相對較多,僅憑學生一人之力難以取得理想的成效。對此,教師選擇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劃分,讓學生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探討。具體來說,教師將學生劃分為農業小組、手工業小組以及商業小組,接著讓各個學習小組根據本組所代表的體系展開學習,如分析該經濟體系為經濟帶來的影響等。在這個過程中,各個學習小組互相交流、分享,實現了集思廣益,得出這樣的結論,即單一的經濟體系很難得到持久的發展,進而對我國古代的經濟體系有一個更為深刻、透徹的感知。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對于師生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是每位教學工作者重點關注的課題。基于此,在正式教學中,教師需要牢牢把握新課標的內涵,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意識地采取對應的措施加以完善、解決,從而實現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具體來說,可以從巧設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實施故事教學,提高學生激情;創設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探究;開展合作學習,提高學生效率四個方面入手,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更多的學生自主投入歷史學習,切實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進一步促進高中歷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參考文獻
[1]田穎.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新課程(下),2017,000(003):129-129.
[2]劉皇瓊.淺談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益的基本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014):88-89.
[3]蔡吉昌.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版),2018,000(002):193-193.
[4]魏婭.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J].成功:中下,2017(17):69-69.
[5]李云娜.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中外交流,2018,000(010):236-237.
[6]杜依令.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有效性[J].軟件:電子版,2018,000(001):133-133.
[7]段鳳玲.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時代教育,2017,000(024):96-96.
[8]庫爾班江.淺談新課程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明日,2019(37):0029-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