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雅榮 瓊臺師范學院生態經濟研究中心 瓊臺師范學院自貿港智能財務教育研究中心
李援 瓊臺師范學院教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研究所
近年來,海南省由于“一帶一路”倡議和自由貿易港政策帶來的政策利好,經濟發展迅速,與海內外的聯系越來越緊密。隨著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海口港作為海南省及其腹地貨物進出以及國際貨物中轉的樞紐作用凸顯。同時,隨著國內外港口物流競爭的加劇,海口港的發展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對海口港發展所面臨的國際和國內的經濟、地理環境以及自身的優勢和劣勢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海口港的發展建議。
海口港被譽為“瓊州門戶”,包括秀英港區、新海港區和馬村港區三個港區。秀英港區有各類碼頭泊位近30個,其中深水泊位6個;新海港區泊位2個和汽車滾裝碼頭泊位10個;馬村港區生產泊位8個,其中萬噸級泊位4個。海口港三個港區的裝卸設備擁有起重機械、裝卸搬運機械、輸送機械等各種設備約410臺。海口港口倉庫堆場情況是秀英港區擁有總面積45.9萬平方米;新海港擁有儲油罐6個,總容量約18000立方米;馬村港區的倉庫有效面積10666平方米,容量106200萬噸。堆場有效面積128830平方米。
2.1.1 區位優勢
海口市是海南省的省會,是海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經濟輻射能力強。全省各地的物品流動大部分都經過海口市集散。得益于海口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其承擔了大部分的貨流量。海南地處世界的中心位置,連接東北亞和東南亞的區域中心,依托中央授權管轄的200萬平方公里的南海海域,是往來兩大洲和兩大洋的必經之地,每年全球79.1%的貨物運輸都要經海南輸出,而海口港在其中承擔了1/3的輸送量。
2.1.2 自然資源豐富
海南省具有豐富的熱帶作物資源,其中橡膠、椰子、油棕、檳榔、可可等熱作物栽培面積大,且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同時土地儲備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

表1 2019年海南省代表性農產品產量(萬噸/個)
海南省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特別是天然氣和漁業資源。海南的海域擁有豐富的天然氣和原油儲藏量。近年來,海南省海洋漁業面積發展到近30萬平方公里,海灘養殖面積擴展到25,700公頃。
2.1.3 人才政策優勢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海南必須堅持五湖四海招人才”的重要指示,促進海南更好地引進人才,合理利用人才,最終留住人才,以更快地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提升“一帶一路”服務能力,海南省實施了百萬人才計劃。截至2020 年,海南已引進各類人才20余萬,重大人才項目成果顯著,重要人才平臺載體順利推進建設,人才公共服務保障體系也日趨完善。
2.2.1 海南省經濟結構單一,經濟腹地范圍小
海南省經濟結構單一,主要是房地產業和旅游服務業,其次是第二產業,最后是第一產業,因此海南自身對港口貿易的需求量偏弱。另外,海南是一個典型的小島型經濟,四面環海,這也就限制了海南的經濟腹地。海南的工業對港口物流運輸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對廣東、福建等地的石英砂的運輸;廣東、廣西的木料運輸;廣東、廣西和福建等地的礦石運輸。由此可見,海口港輻射的經濟腹地除了本省外,主要集中在西南沿海地區,并且這些地區已建有大型港口,因此海口港腹地服務能力弱。
2.2.2 海口港功能有待完善,現代化服務水平亟需提升
盡管海口港在近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整體上看,港口物流設施載體缺乏,支撐效應不足。海口港的核心港區均已超出負荷,全省集裝箱和公共散雜貨泊位年實際吞吐量也已超過年設計通過能力。海口港的主要業務集中在運輸、裝卸和倉儲等業務上,業務擴展局限,而隨著經濟多樣性的發展和激烈的競爭,海口港越來越難以適應客戶靈活多樣的個性化和一站式服務需求。另外,海口港缺乏成熟運作的現代物流園區作為相應的配套,各項業務銜接松散。
2.2.3 海口港的公共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
目前,物流信息技術和裝備已經得到了快速發展,而這些技術在海口港尚未得到廣泛應用。同時,海口港的信息技術研發與創新也較為滯后。海口港在統籌協調沿海物流以及全面的貨物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信息平臺的滯后在港口物流激烈的競爭中阻礙了海口港的發展。
2.2.4 碼頭長度有限,貨物吞吐量小
2017年,我國沿海規模以上港口包括上海港、廣州港、天津港、寧波—舟山港等15個港口,海口港亦位列其中。2017年,沿海主要港口貨物吞吐總量為865464萬噸,海口港的貨物吞吐量僅為11297,占比約為1.31%。同年,沿海主要港口碼頭總長度為864459米,海口港碼頭長度僅為9576米,占比約為1.11%,如圖2所示。由此可見,海口港貨物吞吐量較小、碼頭長度有限的劣勢,在其發展的道路上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礙。

圖2 海口港貨物周轉量(萬噸)
2.2.5 本土專業人才培養能力不足薄弱
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學校21所,在同級別城市中數量偏少,而且僅有1所本科院校開設港口業務相關專業,4所本科院校開設物流管理、國際貿易相關專業。由此可見,海南省培養的港口、物流以及國際貿易相關專業的人才數量較少。
2.3.1 黨中央給予強力的政策支持
2008年,海南省政府正式啟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行動計劃》。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海南國際旅游島已初步建成。國際旅游島的建設不僅使海南成為一個全新的國際消費市場,同時提高了海南省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海南省的交通等配套也得到了提高,這為海口港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發展基礎和機會。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致力于亞洲、歐洲、非洲大陸及其附近大洋的互通互聯,建立并加強沿線各國貿易伙伴關系,形成多方位、復合型的互通互聯網絡,從而架起“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在文化以及經濟上的通暢的交流之橋。海南省是“一帶一路”上重要的橋頭堡,而海口港是海南省的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海口港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資溝通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也為海口港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發展機遇。

圖1 2020年海南省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比例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有兩大走向,一條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經馬六甲海峽到達印度洋,再延伸到歐洲;另一條是從中國沿海港口出發,經過南海,向太平洋延伸。南海是這兩大走向的必經之地,因而,作為中國最南門戶的海南就成為了“一帶一路”的重要一環。海南的港口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中海口的港口業務量占海南航運業務量的1/3以上,因此,海口港在“一帶一路”經濟帶中既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又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2018年,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宣布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2020 年 6 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正式出臺,海南發展建設進一步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都為海南經濟發展注入了無限活力。

表2 世界十大經濟體GDP增速及預測
2.3.2 新冠疫情影響為中國提供經濟發展機會
受新冠疫情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多個國家在2020年經濟增長速度為負,這對世界經濟發展是個巨大的打擊。由于中國疫情控制速度快,結束時間節點早,因此,疫情對中國的負面經濟影響較弱,而且迅速恢復經濟發展速度。另外,中國GDP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經過新冠疫情影響后,中國經濟的發展更為迅猛。海南作為中國改革的先鋒,經濟發展潛力大,從而有利于海口港的發展。
2.3.3 環北部灣經濟區帶來的機遇
“北部灣”是指北部灣海域的廣東省雷州半島、海南省西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沿海和越南的北部沿海地區。環北部灣經濟圈是我國沿海地區四大經濟圈之一,在地理上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因此,環北部灣經濟區是面向東盟的國際通道上的重要樞紐。海口市位于環北部灣經濟圈東部,處于重要位置。隨著環北部灣與東盟貿易的開展,海南已積極融入其區域經濟合作,獲得了十分難得的機遇,海口港隨之獲得了發展機遇。
2.4.1 國際港口威脅
在國際上,鹿特丹港、漢堡港和安特衛普港等經過了多年的發展,都是年吞吐量億噸級的港口,并且位居物流中轉要道。因此,海口港的國際業務不可避免地受到國際港口的威脅。
2.4.2 國內港口威脅
海口港直接腹地海南省,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經國家統計局統一核算,2019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308.94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占比0.54%。因此要發展壯大海口港需要依賴中轉腹地,海口港的中轉腹地主要是華南地區、北部灣經濟區以及東南亞沿海國家。盡管這些腹地面積較大,但它們自身已經擁有港口,并形成緊密的港口群。如福建港口群、廣東港口群和廣西港口群。
海口港與洋浦港等共同組成海南港口群。其中位居全國第五名的廣州港2018年的吞吐量為60616萬噸,福建港口群2020年實現6.21億噸的吞吐量。
華南地區有廣州港、深州港,北部灣經濟區的防城港、北海港,東南亞的巴生港、新加坡港等等,這些港口地理位置相近,功能相似,與海南各港口形成激烈的競爭關系。
當前經濟狀態下,港口經濟發展趨于成熟,單純依靠港口投資、能力增長來獲取效益持續增長的效應降低,為避免港口能力過剩、功能趨同,同質化競爭,就需要利用好“互聯網+”促進傳統港口產業的轉型,打造智慧港口來全面提升港口物流服務的質量、效率,全面提升海口港核心競爭力。
抓住政策機遇,全力推進全省港口資源整合和新港區建設,努力完成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建設和物流資源整合,加快推進港口重點項目建設。
從當前港口競爭來看,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雖然海口港是環北部灣港口群的重要一環,然而東有珠三角港口群與其競爭,又缺乏腹地經濟支撐,因此,首先需要積極尋求海南區域內部港口的資源整合,再提升在港口群中的作用和實力,從而提升整體港口群的實力,與其他港口群競爭,也能更好地滿足“一帶一路”發展的需求,并提升海口港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