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蘭芬
摘要:揚琴是我國的傳統樂器之一,音樂表現力豐富,所以不管是在民樂獨奏還是在合奏中,其都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明確揚琴的演奏技巧和特點,并對具體曲目的演奏特點進行分析,這對于加強揚琴曲目的演奏效果有突出的現實意義。《將軍令》是揚琴代表性曲目,其完整的體現了揚琴的演奏技巧。對《將軍令》的演奏技巧進行分析,這不僅對《將軍令》演奏認知有積極的作用,對揚琴認知和理解也有顯著的價值。本文對揚琴傳統樂曲《將軍令》的演奏技巧進行分析,分別從“擂鼓”“升帳”“出征”和“決戰”等四個部分的演奏入手,對不同片段的演奏特點、技巧運用等做討論,目的是要更加完整的呈現《將軍令》的整體演奏,從而為演奏教學以及舞臺表演提供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揚琴? 傳統樂曲? 《將軍令》? 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1)17-0078-03
在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受重視程度有了顯著的提升,越來越關注民族文化,比如傳統音樂、美術、服飾文化的人群數量在不斷增多。基于這樣的大環境,發掘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內容并強調傳承和發展,這對民族文化進步有顯著價值。傳統音樂以及文化內涵是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內容,了解音樂表現中的樂器以及器樂演奏有突出的現實意義。揚琴是我國傳統樂器,掌握揚琴的特點和演奏特色,了解揚琴曲目的演奏技巧,這對于豐富揚琴的實際表現力有突出意義。作為揚琴演奏的代表性曲目,《將軍令》在楊琴演奏中的地位突出,對這首曲子的演奏技巧進行探討,有利于更加深刻的掌握揚琴演奏。總之,作為揚琴演奏名曲,《將軍令》很好的體現了揚琴的演奏特點和技巧,且其是揚琴學習者的必修曲目。明確《將軍令》的演奏技巧和特色,這對于現階段的揚琴教學以及舞臺表演有非常突出的現實價值。
一、《將軍令》概述
要掌握《將軍令》的演奏技巧,首先要對《將軍令》有全面的了解。就《將軍令》這首演奏名曲來看,其是四川揚琴的經典樂曲,這首樂曲是項祖華和李小元根據李德才老先生的演奏進行整理而來的揚琴獨奏曲目。《將軍令》這個名字來源于四川琴書的曲牌,而四川琴書即為四川揚琴的另外一種稱謂,其具體指的是以主要伴奏樂器——揚琴命名的一種曲藝形式。《將軍令》作為耳熟能詳的四川牌子曲,經常作為在武打場面的場景開場曲出現,其所展示的是戰士和將軍在營帳中為了后續戰斗而準備的場景。《將軍令》主要分為4個部分,分別是擂鼓、升帳、出征和決戰。在這首曲子的演奏中,使用的是強有力的八分輪奏和揚琴特色技巧顫竹技法,這樣的演奏技巧和方法利用使得音樂實現了層層遞進,古代將軍和展示馳騁沙場的雄壯氣氛被演繹的淋漓盡致。在《將軍令》演奏的過程中,最先開始的是一段由鼓所產生的強有力前奏,這一段演奏所展示的是將軍在營帳中,戰士們隨地待命,時刻準備出征的場景,由于節奏感強烈,所以氛圍得以營造。在擂鼓段加入鼓進行一次次的呼應,使人聯想到出征前戰士們的威武身影,會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這一段的強弱結合表現出了鼓聲陣陣的場景。在升帳段的演奏中會加入打擊樂,打擊樂的加入使得氛圍營造更加的強烈,戰士們身上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會在這樣的氛圍烘托中得到表現。和升帳相比,出征表現的會更加緊張,演奏者們在演奏過程中,身體會在音樂的律動中跟著音樂節奏流動,這會為觀眾帶來視聽享受。在決戰的演奏中,木魚會被低音鼓替換,音樂也會由此被帶入高潮,并在高潮中結束。
二、《將軍令》演奏技巧分析
《將軍令》是揚琴演奏中的經典曲目,掌握《將軍令》的演奏技巧并基于技巧做訓練,《將軍令》演奏的純熟度會顯著提升,在舞臺演奏中,《將軍令》的整體表現效果也會更加突出。就《將軍令》的具體演奏來看,其主要分為擂鼓、升帳、出征、決戰四部分,因為每一部分的具體表現內容不同,因此在演奏的過程中會采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各部分演奏的技巧和方法,實現細節問題的解決,《將軍令》演奏的實際效果會更加的突出,所以著重分析四部分的具體表現內容和演奏技巧有突出的現實價值。
(一)擂鼓的演奏
擂鼓這一段在《將軍令》這首曲子中的性質可以定義為引子,其是節奏自由的散板,所表現的是點兵聚將的場景。就這一段的具體演奏來看,為了達到預期目標,需要從如下方面進行演奏控制。
第一是從節奏和速度上對演奏進行控制。就擂鼓這一段的揚琴演奏來看,其節奏寫法主要采用的是模擬捕鼓節奏的形式。就整體表現來看,這一部分的節奏自由,且呈現由舒緩到急促的狀態。從聽覺感知上來看,猶如彪形大漢在軍營中進行擂鼓,氣勢比較強。
第二是從力度表現上來看,擂鼓這一段需要采用很強的力度,所以在利用琴竹擊打琴弦的時候需要強調短促有力,這樣的演奏狀態所表現的是軍中緊張、莊嚴的氣氛。需要注意的是在擂鼓這一段的演奏中,因為整段并非完全強,其中一些句子是由弱到強,所以在演奏過程中需要掌握好力度,強調演奏力度的對比,這樣演奏表現出來的氣氛會更加濃烈,基于氣氛烘托,觀眾的情緒也會被感染,所以演奏中的緊張和不安會傳遞給觀眾。
第三是特殊技巧的使用。對擂鼓這一段的具體演奏做分析會發現有兩個地方需要利用頓音做特殊處理。就頓音的具體演奏來看,其強調的是齊竹后再捂音,這樣產生的音效會變得短促。對兩個頓音的具體彈奏做分析可知,在擊弦的時候必須要保持一定的力度,有力擊弦和短促的頓音配合會使氣氛營造更加突出。可以說,這一段的演奏中兩個頓音的使用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升帳的演奏
升帳是《將軍令》的第二段,其所表現的是大將軍升帳、點將以及布陣時的威風、莊重場面。基于場面表現對演奏技巧進行分析,整體演奏的效果會有明顯的提升。綜合分析這一段的演奏,其演奏方法和技巧如下:
第一是從節奏和速度上來看,這一段樂譜的演奏大量采用了附點音符,且演奏的速度整體比較慢。就這種演奏節奏來看,其主要借鑒的是慢速鑼鼓這種節奏型。在這樣的節奏烘托下,大將軍威風凜凜行走于中軍大帳的情形在觀眾的腦中呈現。這一段的樂曲進行到后半段的時候,節奏會有非常明顯的加快,樂曲也會漸漸的明朗,這會讓人有戰爭必勝的信心。
第二是從演奏力度上進行分析,這一段的演奏所采用的力度為中強,這樣的力度對將軍用兵的果斷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表現。在樂曲中段,演奏中會出現一些較弱或者是由弱到強的樂句。
第三是特殊演奏技巧。就升帳這一段的演奏來看,為了使得演奏效果顯著提升,使用了四川琴書的兩種特殊技巧:1.顫竹音。在顫竹音演奏的時候,拇指需要向下用力,中指和無名指需要向上用力,而且琴竹頭在擊弦落點之后,要規避迅速反彈的情況,琴竹頭會不斷的發生顫動擊弦的情況,這樣會產生一連串的音。2.強力度偏音。在升帳和下一段出征的銜接處,會使用到讓節奏產生變化的雙音,并且在一個較強的位置上會出現一個非常顯著的偏音b3,這是四川琴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技巧。在這個偏音產生的基礎上,演奏速度會在銜接段明顯加快,這樣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銜接表現的更加自然、緊湊。
(三)出征演奏
出征是《將軍令》的第三段,這一段所表現的是全軍將士滿懷畢生的信心、雄赳赳、氣昂昂奔赴戰場的壯闊場景。明確這一段的演奏技巧,這對于觀眾理解《將軍令》有重要的意義。就這一段的具體演奏來看,主要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表現在4個方面。
第一是節奏和力度的表現。就節奏而言,出征這一段的節奏穩定性比較突出,所以整體節奏沒有太大的變化,速度也比較快。在具體演奏中,有利于速度發揮的十六分音符得到了顯著應用,這種節奏在出征和行軍表現方面非常合適。
第二是在力度上。和升帳這一段相比,出征這一段的力度會有明顯的加強,不僅是力度加強,這一段在演奏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大跳的音程,同時還會伴隨一些低音,這對于宏大的氣勢表現意義顯著。
第三是特殊技巧的運用。在升帳演奏中所使用的特殊演奏技巧是四川揚琴中的不協和音程。在出征的演奏中會表現出一些特殊的意境,比如緊張、不安的情緒,利用不協和音程的強奏進行特殊意境的表現,這些情感的體現會更加真實。
第四是連接段方面的處理。連接段的處理對于樂曲的完整性影響是顯著的。就出征這一段的連接段處理來看,升帳和出征之間的連接與出征和決戰之間的連接存在著類似性,在連接段可以使用十六分音符節奏型進行演奏。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出征和決戰連接段演奏的時候需要強調其與上一連接段的區別,所以這一連接段要表現出更強的推動力,這樣全曲才會向最高潮的部分發展。
(四)決戰演奏
決戰是《將軍令》的最后一段,也是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其所表現的是千軍萬馬馳騁疆場,搖旗吶喊,壯烈廝殺的場景。基于情境的表現做演奏分析,其主要的特點集中在3個方面。
第一是在節奏和速度方面。這一段的主要節奏型為十六分音符,在演奏速度方面表現為逐漸加快,最后達到急板。就《將軍令》的整體演奏來看,這是整首曲子中節奏最快的一部分。
第二是力度。這一段的力度表現和速度表現呈一致性特點,即在速度不斷加快的同時力度也會不斷加快。當力度和速度到達一致狀態的時候,整首曲子會進入緊張、熾熱的高潮,此時的音樂會讓人振奮不已。簡言之,力度和速度的配合使得曲子進入高潮,給人以酣暢淋漓的感覺。
第三是在結尾處理方面。對《將軍令》的具體演奏進行分析會發現其突出的特征體現在樂曲結尾方面。就樂曲的結尾分析來看,其出現在速度和力度的最高潮點,且在這個高潮點出現的同時會呈現戛然而止的狀態,這會讓聽眾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留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這個概念在音樂表現中也有非常顯著的特點,《將軍令》的結尾體現的便是這一藝術特點,在高潮位置戛然而止,留下余韻讓觀眾回味,由此讓觀眾對音樂回味無窮,這正是《將軍令》的獨特藝術魅力之一。基于整體分析來看,《將軍令》的具體表現具有敘事性特點,之前的擂鼓、升帳以及出征均可以理解為鋪墊,所以在這三部分鋪墊基礎上,樂曲進入高潮,同時產生一個干凈利落的結尾,這樣觀眾會被引入到極具感染力的意境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音樂、傳統樂器均是我國不可忽視的保護和傳承內容,而要真正的實現保護和傳承,必須要對其做深入的理解。基于實踐總結可知,不管是樂器的傳承與保護,還是音樂演奏藝術的傳承與保護,均離不開背后的文化發掘,所以在傳承和保護實踐中關注文化發展,積極的強調文化研究現實意義顯著。揚琴是我國的傳統樂器,需要強調保護與傳承,楊琴演奏作為體現揚琴價值的技藝形式,更需要得到傳承和發展。《將軍令》作為揚琴的典型曲目,其所體現的并不僅僅是傳統音樂藝術和樂器藝術,還表現出了揚琴的獨特演奏技藝,因此需要對《將軍令》的演奏做分析與研究,這對于傳承藝術、發展藝術幫助巨大。本文對《將軍令》這首曲子的主要表現內容進行了總結,并對這首曲子四個部分的具體演奏技巧等內容進行了細致的解析,最終的目的是要更加全面的認知《將軍令》這首傳統揚琴演奏曲目的演奏技巧,從而為教學或者是演奏培訓提供理論方面的參考,這樣一來,《將軍令》楊琴演奏的實際效果會顯著提升,觀眾對《將軍令》的感知和理解會更加深入,傳統樂器和傳統音樂對國人的震撼會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葛金蓮,李哲.淺析揚琴曲《林沖夜奔》的演奏技巧與情感表現[J].藝術評鑒,2019(09):1-2.
[2]殷璟.揚琴現代作品《春》演奏風格與技法分析[J].北方音樂,2020(04):96-97.
[3]高佳一.淺析山西原創揚琴作品《晉韻情思》的藝術特征[J].黃河之聲,2019(20):10-11.
[4]米向前.淺析現代揚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現力[J].戲劇之家,2019(30):70.
[5]吳楚茵.揚琴的風格和演奏技法分析——以獨奏曲《天山詩畫》為例[J].藝術品鑒,2019(7X):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