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琪,徐 斌,余江勇,黃佳敏
(廣東東籬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335)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正處于社會經濟轉型的大趨勢下,城市建設的重點也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更新[1],改善作為建筑灰空間的屋頂環境將促進城市環境品質的提升。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及作息不規律使不少處于城市辦公建筑的青年身心狀態處于非完全健康的狀態,卻依然擔負著正常的工作任務,然而當前高密度的辦公建筑群中往往沒有提供足夠且合適的空間,供青年群體做短暫的環境轉換和調節自我狀態,可選擇的只有樓梯或廊道等空間。而屋頂花園能用于各個辦公建筑的頂層,其建設將為眾多城市青年提供高品質的休憩放松的場所,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綠化覆蓋面積[2]。將屋頂花園納入城市規劃的考量,并融入康養景觀和園藝療法,關注城市青年的療愈訴求,有助于城市青年群體恢復身心,獲取積極向前的力量,讓城市空間具有人文關懷的溫度。
園藝療法的理論認為,人天生就對自然有著親近性和積極的反應[3],自然也是人的生存所需的物質來源,自然環境對人的積極作用是源于環境形象的直觀物態性、四維性和時空性以及全面的通感性[4],對自然的接觸有助于注意力的恢復、壓力的緩解以及抑郁情緒的調整。在園藝療法中,其景觀系統由具有療愈功效的要素構成[5,6],主要通過利用體驗者對外界要素的感知進而刺激感官,起到促進健康的作用(表1)。如芳香療法、植物保健、園藝操作活動這3種療法都是通過植物本身的氣味、色彩、機能去調動人的味覺、視覺、觸覺等感官來改善心理狀態、激發身體潛能的目的;園藝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不僅僅是植物本身,還有園藝小品、園藝設施、水景等景觀要素都會成為園藝療法的有效工具,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同的園藝景觀組合對人的感官沖擊不同,就會產生相應的療效,具體要看場景和治愈人群結構。
康復景觀的概念最早由蓋斯勒(Gesle)提出,并將其定義為有益于恢復人們身心健康和維持健康快樂的場所、設施、建筑及周圍環境等,包含有自然或人工景觀[7]。目前國內外關于康養花園的類型研究多集中在療愈景觀、健康園林、綠色療法、康復景觀等方面,研究的人群多集中于老年人,研究范圍集中在社區、養老院、醫院和公園[8,9],而面向城市青年的康養問題的景觀研究還較為缺乏。
未來辦公屋頂花園的營造應重視療愈景觀的融入[10],做到防患于未然,促進城市青年的身心健康。如何設計出對城市青年們有療愈作用的屋頂康養花園,讓花園引導城市青年們去探索、感知康養空間中的“養分”,達到康養恢復的效果,將成為屋頂康養花園的重點問題。
當前社會環境處于不斷的變革中,大眾受教育的程度在不斷提高,傳統的社會束縛在社會進步中逐漸被掙脫,社會意識形態呈現多元化,青年群體的生活方式開放而多樣。與此同時,各種矛盾與利益的沖突糾葛日趨復雜,生活壓力和競爭的增大,使城市青年群體經常面臨復雜情緒和內在沖突,各種因素導致不少城市青年對于康養療愈空間也有著極大的需求[11~13]。

表1 當前景觀園藝療法的療愈功效及要素設計
由于面向群體不同的大眾,建造康養屋頂花園時需側重考慮城市青年行為偏好、生理、心理、審美等多層次的需求,以引導其自發性活動,達到自我療愈的效果。
了解當代青年的療愈訴求是設計康養花園至關重要的前提,長期處于室內辦公環境的青年需要一個短暫的環境轉變,以緩解壓力和平衡情緒,具有針對性的康養療愈功效的屋頂花園為城市青年提供一個緩解疲勞狀態的空間,暫時脫離緊張快節奏的辦公環境,讓精神和生理上處于非完全正常狀態的城市青年得以放松身心、調節情緒與親近自然。當代城市青年群體整體體現出較高的獨立自主的個性,注重精神世界的豐滿,同時眼界和思想不斷拓展,對戶外場所更加敏感和挑剔。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歸納為生理、安全、社會、尊重、自我實現5個層次[14],這一理論為屋頂康養花園滿足青年療愈訴求提供了可實施的路徑和參考的框架。本文對馬斯洛五大需求進行自下而上地梳理,并按青年群體生理、精神、心理3個層面進行分類歸納,理清屋頂康養花園對青年群體的健康影響機制(圖1)。

圖1 屋頂花園對城市青年的需求滿足與健康影響機制分析
將屋頂建設為具有康養功效的共享花園,不僅能激活辦公建筑中的“失落空間”,就近解決城市青年辦公群體親近自然、療愈自我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城市美好形象的塑造,體現一種人性關懷的溫度。
本文選取兩個分別針對慢性疲勞綜合征設計的阿爾那珀康復花園和關注感官體驗治療的腓特列斯貝屋頂花園作為案例,探索案例中療愈空間的營造、體驗者的需求滿足和園藝療法的融入方面的經驗,案例中面向的人群與城市青年具有相似之處,為探索康養型屋頂花園的設計建造提供借鑒。
阿爾那珀康復花園位于瑞典農業科學大學校園內,占地約2 hm2,設計團隊包括校內風景園林系教師、園藝治療師、理療師、職業和心理治療師。
在阿爾那珀康復花園面向的群體大多是受到過不同種類和程度精神壓力并需要精神疲勞恢復的人群,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圍繞基于自然的康復景觀進行實驗觀察,探索結合園藝療法的康復花園設計方法。花園有效地幫助了人們逃離精神壓力、促進疲勞恢復,從2002年8月至2014年參與治療體驗的人中,約有200多人被治愈[15]。
其設計策略包括以下三方面:
(1)營造8種不同空間。阿爾那珀康復花園之所以對疲勞康復有一定的效果是因為它同時具有了8種不同功能的空間,使游客和自然之間產生有效的交流,8種不同特點的空間在康復花園中可能單一存在,或重疊出現,有多重組合方式。
(2)滿足CFS康復需求。包括體驗者感官刺激的需求、自由選擇的需求以及抽象與具體活動相結合的需求,即通過提供多種空間或鼓勵不同行為模式等途徑刺激感官,讓體驗者有多種選擇的空間,避免因空間的單一功能限制活動,通過多種可能的活動感知內在和生活的新樂趣。
(3)不同復雜程度和形式的園藝活動。同時設計者在花園內設置了森林種植、傳統種植、溫室種植3種多樣的園藝活動,花園環境的這種體驗也可以稱為“遠離”,使人們可以從日常的煩惱中得到休息和恢復[16],花園為人們提供了與綠色植物互動的積極干預,因而并被視為恢復他們的身心健康的場所。參與者描述了大自然如何帶來積極的感官體驗、身心健康,以及大自然和花園如何促進與其他參與者有益的社交互動[17]。
阿爾那珀康復花園是西方康復園林的優秀案例,花園為試驗者提供了一個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場景,在花園里,使參與者擺脫了日常的煩惱和壓力,其園藝體驗激發了體驗者對家鄉的回憶,也是一個與其他人進行互動的地方[18],讓人體驗到自我享受的從事娛樂性工作的價值[19]。
Magneten是一家為身體殘疾和有精神疾病的群體提供治療服務的機構[20],位于哥本哈根的一處娛樂公園之中,其屋頂花園便位于公園停車場上方,為日常前來的使用者帶來多感官的體驗(圖2)。

圖2 Magneten屋頂花園總平面
4.2.1 保障空間的相對封閉性
治療師和使用者都希望有一個屏蔽的感官花園,所有使用者都可以享受它并且可以將其用于治療。該花園應包括較小的一對一私密場所,較大的團體活動空間和諸如平衡運動之類的體育活動區域。最重要的是,花園需要容納多種自然體驗,以激發所有感官。
4.2.2 策略性地選擇感官體驗
Magneten花園策略性地打造了多感官體驗的場所,通過季相變化鮮明的花園和園藝活動空間引導體驗者進行種植、耕作、采摘等親近自然的自發性活動,給使用者帶來豐富的嗅覺、觸覺和視覺體驗。花園中受控的環境為達到療愈的目的提供了基礎條件,讓體驗者在感受花香、雨水、陽光中充分享受自然。
4.2.3 多元功能的園藝空間
Magneten花園主要分為花園、菜園和篝火花園3個區域。其中花園位于相對隱蔽區域,提供了親密交流的場所,使用者可以在凸起的花壇之間漫步(圖3)。郁蔥植物有著豐富的季相變換(圖4),多樣的氣味和顏色可刺激感官,促進體驗者身心的健康。菜園進一步豐富了季節感受,蔬菜田、蜂箱和果樹提供了新鮮的食材(圖5),體驗者可以在此參加種植、除草、摘果品嘗的勞作活動。篝火花園則是冬季中重要的聚集空間,體驗者在此感受溫暖火氣和木材氣味,一起互動交流(圖6)(圖2~6引自https://mooool.com/magneten-sensory-garden-by-masu-planning.html)。

圖3 平衡練習活動區

圖4 蔥榮花草圍繞的花園

圖5 新鮮果蔬采摘

圖6 菜園的園藝體驗活動
從相關案例的實踐經驗可以看出,花園發揮康養功效的開端是從人群的特征出發,其功能分區應根據人群的行為偏好及需求進行設計,同時融入多感官的環境體驗,充分利用自然體驗進行積極干預,引導人們愿意自發去接觸花園中有治愈力的事物,汲取自身恢復的力量,達到恢復身心健康的效果。本文最后對城市康養型屋頂花園的設計方法進行探索總結。
安全性是辦公樓屋頂空間利用的前提和保證。為確保屋頂花園在使用時有足夠的安全性,可以通過加設防護網、防護欄桿或利用綠化的方式保證屋頂空間邊界的安全性。將安全防護設施納入屋頂空間的整體景觀設計考慮當中,打造宜人邊界,確保整體景觀效果的統一和協調,是使用者產生舒適感和滿足感的前提。
針對城市康養型屋頂花園的景觀應根據青年群體的身心特征,設置滿足青年群體功能需求及景觀需求的空間。對應城市青年生理、精神、心理三層次的需求,實際設計中可分為靜坐觀賞區、互動交流區、園藝體驗區和藝術體驗區等分區,并根據實際場地面積進行選擇和搭配,注重營造舒適宜人的氛圍,通過不同景觀要素的結合豐富視覺、觸覺、味覺等感官上的體驗,促進其身心機能積極的轉變。
康復花園為使用者提供了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自然景觀及人文景觀,讓體驗者以主動或被動的方式獲得療愈,其中可控感[21]是促成壓力緩解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設計中需有策略、有選擇性地設置感官體驗景觀和活動,避免過于復雜、目的性過強的設計,給予體驗者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上以靜坐、觀賞、慢步游覽等休閑空間為主,社交空間設計成U型的內凹型空間,便于體驗者的交流或獨處需求,同時合理設置景觀設施,從而給體驗者足夠的進行自發性活動和注意力轉移的空間。
康養屋頂花園要給體驗者提供多元的感官體驗,設計時可選擇具有保健和療養功效的植物,刺激體驗者的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和觸覺,讓體驗者在天然柔和的自然植物環境中得到療愈;或設置多樣的園藝空間如小菜園、特色花園、藥草園等方式,通過提供活動參與機會或創意展覽的方式,讓暫時脫離辦公環境的城市青年在天光云影下,欣賞植物的芳香、色彩和變化,感受大自然的溫度,也感知內心的需求。
城市青年群體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快節奏的生活壓力下,城市青年的康養問題是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關注城市青年的療愈訴求,營造具有人性關懷溫度的城市空間也是當今城市設計的重要議題之一。康養型屋頂花園提供了一個恢復身心健康的空間,其營造不僅能激活城市屋頂空間,提升綠化率,而且為青年常年身處的辦公空間提供了暫時脫離壓力的空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康養園林的服務人群將更加廣泛,當前的康養花園中具有療愈功效的要素也適用于面向城市青年的屋頂花園。由于城市屋頂花園位置較特殊,面向的人群有較大的共性,設計時需注重安全宜人邊界的打造,分區設計上可針對青年群體生理、精神和心理上的多層次需求進行區分,其中的要素配置避免過強的目的性,同時為提供用多樣的園藝參與空間,讓青年能自發地親近自然,在環境的轉變中逐漸得到療愈。
本文通過梳理了當前康養景觀的研究現狀,分析城市青年的群體狀況與需求,并在兩個優秀案例中總結康養型屋頂花園的設計途徑,以期為康養型城市屋頂花園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