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 丹,李佳倩,賈夢帆,幸福堂
(武漢科技大學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81)
經歷了4年專業知識的學習,畢業設計(論文)是學生即將離開校門走向工作崗位的最后一個重要教學訓練環節,是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1]。畢業設計質量是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主要依據。畢業設計的課程目標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畢業要求的重要支撐[2]。
課程是工程教育的基本載體,是支撐畢業要求達成,實現培養目標,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3]。在工程教育認證的要求下,為了支撐所建立的基于成果導向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達成評價機制,需針對理論課、實踐課建立相應的課程目標評價體系。然而,在過去的畢業設計評價體系中,由于課程目標不明晰、考評方式相對單一、缺少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因而不能有效支撐畢業要求指標點的達成[4]。所以,建立基于成果導向的畢業設計評價體系對于完善學生的學業評價至關重要,是工程教育認證要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本科一流專業建設中的一塊基石。
在我國,按照慣例,畢業設計(論文)都安排在第8學期,即從3月開學一直持續到6月直至畢業前夕。一般都安排有調研、開題、設計(或實驗)、繪圖(或撰寫論文)、翻譯和答辯六大環節。在課程體系與畢業要求的支撐矩陣中,畢業設計的課程目標可承擔多個畢業要求,比如: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研究、工程與社會、個人和團隊、溝通、終身學習等。因此,評價畢業設計的訓練成果,需立足于“過程管理、定量評價、持續改進”的原則,從多目標、多角度、分階段來實施。
基于成果導向的理念和畢業設計的實施特點,畢業設計達成度評價的主要邏輯流程為:①確定課程目標,②反向設計畢業設計實施環節和評價單元,③制定評價標準,④確定評價方式和成績構成,⑤計算課程目標的達成度,⑥提出各評價單元的改進建議。
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包括課程分目標達成度評價和總目標達成度評價兩方面。課程分目標的達成度計算如式(1)所示,總目標的達成度等于各分目標的達成度乘以相應的權重之后匯總求和,如式1所示。
(1)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該課程需要支撐的畢業要求指標點,并依據《畢業設計》的課程特點,確立了《畢業設計》課程目標,分別支撐畢業要求二級指標點,由此完成了由畢業要求指標點對課程目標的反向設計。
以武漢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為例,該專業的本科畢業設計有以下課程目標。
目標1:能夠針對安全工程領域實際問題,了解并掌握企業生產和施工建設項目中與安全相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開展初步安全工程規劃設計或提出解決方案。
目標2:能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應用現代工具和方法,考慮作業場所特點,對其負責的安全工程問題進行全過程設計和優化。
目標3:能夠綜合應用所學安全工程知識,撰寫畢業設計(論文)并符合《武漢科技大學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基本規范》。
目標4:能在專業領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并與同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目標5:能運用合適的方法查找安全工程領域最新資料,能夠準確進行安全工程領域外文資料翻譯,具備自主學習安全工程領域最新理論和技術的能力。
要將課程目標的評價和對學生的能力提升落實于畢業設計的具體單元中。由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團隊組成評價小組,在不同的單元中發揮作用。
在調研和開題單元中,主要考察學生是否能針對安全工程領域實際問題,充分了解企業生產或施工建設項目中與安全相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能開展初步安全工程規劃設計或提出解決方案。評價小組根據該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專業性和創新性給與量化評價,并給出恰當的修改建議,以確保該方案能進一步實施。
在文獻綜述單元,主要考察學生能否運用合適的方法查找最新的相關資料,能夠準確進行專業外文資料翻譯,具備自主學習領域內最新的理論和技術,實現可持續學習的能力。由指導教師根據文獻綜述的全面性、系統性和邏輯性給予量化評價,并提出修改意見。
在畢業設計主體的實施過程中,主要考察學生能否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現代工具和方法,考慮作業場所特點,對其負責的安全工程問題進行全過程設計和優化。在這個過程中,主要由指導教師根據專業制定好的量化標準,完成對學生的指導和評價,重要的是在評價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幫扶,以促進目標的實現。
在設計評閱單元,由評閱教師執行對畢業設計是否滿足撰寫要求和規范做出評價。在答辯單元,由答辯小組對學生是否具備與同行專家進行溝通和交流的能力做出評價。
劃分各評價單元,明確學生在各單元中應掌握的能力目標,既為教師日常指導指明了方向,也讓學生能夠對照能力目標,有意識地培養自身能力。例如,要求學生“了解并掌握企業生產和施工建設中的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多方面要求,在安全工程規劃和設計中得到滿足”,在實際指導過程中,指導教師會側重讓學生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重視工程中的安全和環境問題,而非單純地指導學生如何完成設計作品[5]。
在確定了評價目標,劃分了評價單元后,制定評價量化標準至關重要。由專業教師團隊根據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和學校相關標準,形成本專業的畢業設計各環節的目標達成評價標準細則。
在確定了評價目標、評價單元、評價標準之后,完善了畢業設計(論文)過程控制及評價實施體系,如圖1所示。該流程能夠實現畢業設計(論文)的全過程量化監控和評價,切實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教學目標達成度,整體提升本科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圖1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評價實施體系
畢業設計的教學實施過程不同于單一的理論課、實驗課,由于其過程的多樣性和連續性,需要從多目標、多維度進行評價。一般建議由指導教師團隊基于學校的整體要求,結合專業的畢業要求和課程目標,用不同的引導動詞描述學生能達到的不同能力層次,制定評定標準。制定的標準經專業負責人或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審核后執行。
達成度評價是針對成果的評價,是對教師教學成果和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要貫穿于畢業設計的執行過程中,按照工作安排的節點進行各階段學習或訓練成果的檢驗,而不是等到畢業答辯時進行一次性檢驗。根據課程目標,將成果達成度評價落實于每一個單元或環節中,是為了實現不斷地持續改進,只有第一單元的目標達成之后才能進入第二階段的訓練,是最大程度地確保學生畢業答辯時能很好的達成總的課程訓練目標。
基于成果導向的畢業設計評價和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質量監控密不可分,而且涉及到指導教師、學生、教務管理人員、評閱教師、答辯小組等多角色人員的參與,所以,建議引入互聯網思維進行畢業設計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建立畢業設計實施和評價系統,教學院長、專業負責人、指導教師及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便捷地進行信息傳遞[6]。同時,采用管理系統可以方便地記錄各評價單元的評價結果,形成電子數據,便于各項統計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