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宇 臺州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仙居的皤灘古鎮和高遷古民居是浙東傳統村落的典型代表,在地面鋪裝中應用了大量鵝卵石。由于皤灘和高遷周邊山谷林立,溪流縱橫,當地的鵝卵石資源豐富。皤灘,即“白灘”,因古鎮位于永安溪上游一段,河谷灘地中布滿鵝卵石而得名。石塊經溪流日積月累的沖擊,形成無棱角、光滑的卵石,狀如鵝蛋,俗稱鵝卵石。鵝卵石是臨溪村莊常見的材料,一直以來,鵝卵石以其經濟性、功能性、美觀性而成為體現鄉村風格的一種鄉土材質。鵝卵石取材于自然,相較于磚、石等材質,無須燒制切割等額外人工,是一種原始生態經濟型材料;在功能方面,戶外卵石地面鑲嵌鋪貼有利于滲透排水,高遷古村的鵝卵石鑲嵌天井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鵝卵石地面歸屬濕地,換個新鮮說法叫‘海綿體’,雨水可以直接滲透,多了從四角陰溝排出。這是很生態的做法,極具智慧[1]”;再者,鵝卵石因呈點塊狀,可以自由地鋪貼出各類不同的圖案,更具藝術化表現。
仙居山區建屋喜用卵石鑲嵌墻體、鋪砌庭院。卵石墻體、門堂和道路除不變形、不變色、方便維修外,還有堅固、防滑、防曬的效果,經過選、定、平、鋪、壓、固等七道工序制作而成。卵石鋪砌構成有直鋪法、橫鋪法、橫直綜合鋪法、排列鋪法和扇形鋪法(如圖1)。

圖1 卵石鋪砌構成
在仙居遞進式院落民居中,建筑通常和天井組合,天井是建筑不可或缺的空間負形態。“天井”一詞原指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如《孫子兵法》中記載:“凡地有絕澗、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必巫去之,勿近也。”在相對封閉的建筑中,天井作為建筑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一個日常起居的空間,也是人們與自然溝通的場所。居住者可在此洗涮晾物、嬉戲玩耍、養魚種草,還可在庭院中聽雨看云、納涼曬暖、觀花賞月,可以說天井是人、建筑與自然三者有機融合和和諧共處之所。本文所涉及的鵝卵石鋪裝主要就是以建筑中的天井地面鋪裝為研究對象。
仙居古民居中的卵石鑲嵌圖形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傳統吉祥紋樣,另一種是純粹裝飾的韻律幾何圖案。吉祥紋樣脫離不開中國傳統紋樣的大框架,通過圖形符號的類比、諧音、引申等常用手法體現吉祥寓意。“類比”是屬性、特征類同的兩種事物產生的關聯想象,如石榴寓意“多子多孫”,銅錢寓意“富裕有財”,鴛鴦寓意“百年好合”等 ;“諧音”是傳統紋樣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手法,如蝙蝠諧音“福”,鹿諧音“祿”等;“引申”是某物的特性意義的延展,如松樹寓意“堅韌不屈”,竹子寓意“節節高升”,梅花寓意“高潔孤傲”,三者并稱“歲寒三友”。另外,這里所謂的幾何圖案并非幾何學上的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而是屬于傳統圖案的范疇,如扇形、海棠形、花瓣形、卷渦紋、回紋等。這些裝飾圖案通常以生活中常見的自然形象為基礎,經過反復、組合、重構等藝術手法構成紋樣,并且這類紋樣通常作為主體紋樣的底紋、委角、花邊來使用,在構成上有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鮮有單獨紋樣。
鵝卵石造型圖案的應用也需注意不同建筑文化生態下的圖形內容差異,以及和該區域相同類型民俗工藝的借鑒與互生,也稱“互源現象”[2]。文化生態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建筑格局和裝飾內容。
皤灘古鎮由于交通便利逐漸發展成“商旅”文化類型的建筑村落,皤灘是水陸交匯之地,曾是永康、縉云、金華、麗水等浙江內陸地帶食鹽集散地和交易市場,是古代浙東南一帶的著名商埠和鹽路的重要中轉碼頭。商賈往來所帶來的頻繁文化交流,使皤灘形成了風格獨特的鹽埠建筑群和古街文化。皤灘的建筑群以“龍”形古街為軸線依次展開,其地面鵝卵石鋪裝紋樣也具有一定的“商業”屬性。最具特色的是古街上的春花院,“正堂屋檐下的地面上,用鵝卵石鑲嵌成九個銅鈿,環環相扣,暗示這里是有錢人來的地方,中間是一朵鮮花,暗示這里的姑娘十分漂亮,寓意為‘腳踩九連環,方得美人心’”[3](如圖2)。而高遷古民居則是典型的“耕讀”文化類型的古村落,在儒家文化的影響下世代秉承著耕讀傳家的人文理念。“高遷村一門七進士奠定了該村耕讀的文化格局,這不僅在當時影響巨大,也為該村的后世子孫樹立了文化的榜樣,并以此激勵著子孫取得更高的成就。”[4]從高遷村建筑的堂號中就可看出儒家思想及耕讀文化的深刻影響,如“思慎堂”“省身堂”“折桂堂”“日新堂”等。在“新德堂”天井中有鵝卵石鋪貼的太極八卦圖(如圖3),四周有蝙蝠、麋鹿、壽桃等圖案。太極八卦圖雖為道家特定符號圖案,但古代文人無不通曉易理,儒道互補,中庸和諧,因此太極八卦也可視為臺州文人經世致用學理的體現。

圖2 銅錢紋鑲嵌

圖3 太極紋鑲嵌
通過對仙居非遺“卵石鑲嵌”材質的鄉土化、圖案的民俗化及與文化生態的協調性的探究,對當下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鵝卵石材質的設計創新應用提出了一些靈感和思路。
鄉村環境藝術設計需關注周邊自然環境和人文生態,注重與整體地域特征相統一,并形成設計主題。自然村落中長期積淀的歷史人文和民俗民風都各不相同,這種地域特征應是環境設計的切入點。通過對地域文化的歸納分析,既延續傳統也適度創新,形成環境設計的不同主題,這樣才不至于造成“千村一面”的泛濫式復制。在進行鵝卵石的鋪貼時要緊跟整體環境設計的主題展開。
鵝卵石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材質也需求變和創新。通過對現代材質的大量應用案例進行分析,筆者認為大致有三種基本途徑:一是鵝卵石和現代材質的結合,如和玻璃顆粒結合、金屬鑲嵌收邊等;二是鵝卵石材質的再加工,如橫豎切割加工,讓其呈現異于常態的展示面;三是表面肌理替換,如噴填色彩、金屬鍍鉻等。
鵝卵石的應用需關注現代藝術設計不同門類的創作形式,從中借鑒可落地的造型手法。例如,扁平化的插畫設計,其剪影化、拼貼式、卡通形的表達方式是鵝卵石應用的參考思路之一。又如,當代藝術展現出強烈的時代性和人文關懷,其對自然、社會、人性在哲學維度上的思考也是藝術設計,對鵝卵石鋪貼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