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森
新課程改革已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其中生物教學開始擺脫傳統教學方法中的不利影響,已逐漸轉變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生物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已經得到明顯加強,對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以及實踐鍛煉能力的提升,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分析并探索了培養學生主體性的策略,希望對以后的教學實踐和其他生物學教育者有所啟發。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生物課的教學與以前不相同,學生越來越成為教學課堂上的主體。當前,高中生物課堂也更多以學生作為主體進行教育改革的嘗試。如何才能把學生作為主體,是如今生物課堂上的一道重要難題。本文將對如何體現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簡單分析。
一、生物課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大多數高中生只在初中二年級時學習過生物課。這種簡短的學習沒有為學生奠定良好的生物課基礎。有的學生可能對生物課感興趣,但沒有將這份興趣發展下去。高中階段課程增多,學習任務繁重。許多教師在實施教育任務時,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和主導地位,忽略了與學生互動以及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新的課程標準出臺后,許多學校已意識到這些問題,并做出了相應的改進,但仍然有許多學校的生物實驗室設備不完善,有的學校甚至沒有最基本的生物實驗室。生物課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有生物知識的儲備,能進行生物課程的實際操作。基于生物學的特點,學生更側重于利用生物實驗的時間操作。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生物課程教學,很難給學生營造和諧活潑的學習氛圍。
二、培養學生主體性的實踐策略
1.設計預習導學案,樹立學習主體意識
使用導學案進行導學,能夠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有了導學案后,學生才具備主動學習的基礎。當前的導學方案就像一位教師,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對關鍵知識點進行分類。在課堂上,學生可在導學案的書面指導下進行自我學習和自主討論,自覺地進入每個學習環節,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高中生物學課程教學中,可為學生設計一個預習指導方案,能夠幫助他們建立對學習主題的認識,并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例如,當講授《細胞中的無機物》的內容前,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個預習導學案。具體內容如下:1.細胞中水的兩種形式是什么?在細胞內,哪種存在形式比較多?2.什么是自由水,作用是什么?3.自由水與無機水的區別和聯系是什么?4.水的存在形式和新陳代謝有什么關系?5.水的存在形式與抗寒性有什么關系?學生在上課前閱讀生物教科書,并根據課程計劃尋找問題的答案。在課堂上,根據課程計劃,認真聽取教師的講解。通過這種方式設計導學案,可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并建立對促進課堂教學發揮重要作用的主體參與感。
2.重視教學活動的設計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師生之間很少互動。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在講臺上向學生解釋各種生物學概念、原理和方法,沒有給學生提供參與教學的機會。為了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應強調教學活動的設計,并向學生提供作為主體參加教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3.試行探究式學習方式
探究式學習,就是為學生分配主題,充分利用學生的主觀性、主動性和探索性進行探究。例如想觀察二氧化硫對植物的影響,教師可為每位或每組學生分配相關任務,從對健康植物的標本收集到對受影響的植物收集,然后進行觀察并得出最終結論。每個人負責發現不同過程中的不同內容,鼓勵每個學生都利用機會參與課堂和課下的生物研究中,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在生物學課上的潛力。
4.學會辯證思考方法
基本的實驗學習方法是“問題決策—假設—猜測—測試—實驗設計—實驗活動—觀察—實驗—實驗數據分析”。經驗猜想是否基于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實驗的猜測是否建立在有力的理論支撐上?課堂交流以思維探索為前提,采用創造性討論式教學法。在實踐中,可根據需要選擇或綜合采用啟發討論式、答疑式、小組討論式、師生討論式等。總之,課堂交流教學提倡以自我為主體,從各種角度來探討問題。這些問題都要求教師在每一個步驟上不斷認真地訓練學生。進行生物實驗需要謹慎,如果材料或方法不正確,可能會產生不良后果。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習和實驗中發現對錯的能力極為重要和必要。
總之,一堂真正優質生物學課,應該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輔以教師的精彩教學,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并融合教師和學生學習的智慧、思想和熱情。這一過程中,強調學生在生物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僅能創造教育資源,又可形成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因此,生物學課堂教學同樣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