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皓 周雷
摘? 要:制藥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順應新形勢下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特征做出的主要舉措,目標是培育一批擁有較強適應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國家、社會提供專業的制藥工程人才。學以致用,能夠把書本知識在實際工作中活學活用,是實現這一目的的關鍵環節。本文現對南京工業大學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卓越制藥工程師計劃”的實踐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及取得的階段成果進行總結,探討更多培養新工科制藥工程師的新途徑。
關鍵詞:制藥工程;“卓越制藥工程師計劃”;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R-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10-0-02
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發布《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質量工程”),把培養高等學校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目標[1],明確提出要大力加強實驗、實踐教學改革,推進高校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隊伍、管理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2]。南京工業大學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本院)作為2011年國家第一批申請“卓越制藥工程師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的單位,目前為止已進行了10年實踐,積累了大量寶貴的實踐經驗。本文將根據本院“卓越制藥工程計劃師”平臺構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找出解決方法,進一步拓展新型制藥工程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應用教育新模式。
一、“卓越制藥工程計劃師”簡介
工程教育的根本和靈魂是實踐,工程教育的重要特征和本質要求是將產學研完美結合。“卓越工程師計劃”的主要目標是:面向工業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各類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堅實的人力資源優勢,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3]。以“卓越計劃”為基礎的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和應用與傳統工科專業課程之間具有明顯的分界。傳統的工科專業課堂教學是以講解傳授為主、綜合性案例與實際項目相結合的教學[4]。“卓越計劃”實行“3+1”校企聯合培養方式,前3學年在校內學習,最后1學年在企業學習,著重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加強訓練學生的創業能力,要求本科生“真槍實彈”地做畢業設計。以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標,以“卓越計劃”作為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與應用的有力抓手,不斷創新“卓越計劃”的工作新渠道、新途徑、新載體,不斷探索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與應用教育的新模式,培養出符合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有創意、能創新、善創業”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工程人才,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目前高校制藥工程人才培養的現狀
(一)師資問題
目前,高校實踐教學的教師短缺且水平參差不齊。再加之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在高校擴招之后,隨著學生和學習課程的增加,實踐教學教師更難以滿足需求。另外,體制結構的不合理、實踐經驗的匱乏直接成為實踐教學教師的短板。實踐教學教師學習的內容從理論到理論,難以脫離書本付諸實踐。
(二)內容與方法問題
實踐教學內容落后、方法單調、手段過時,制定的計劃與實施過程中的指導不科學。有些學校的教材、實踐內容、實踐方法十幾年都沒有變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將實驗內容、操作方法與步驟等每一步都寫得十分詳盡,這種單一且規范的教學致使學生完全在教師設定的范圍內缺少目標的去完成實驗,缺乏自主思考。
(三)管理問題
實踐教學的機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教學結果的評價不科學。高校實踐教學在宏觀上沒有形成良好的循環體系,很多方面沒有相應的標準、規范和法律支持。微觀上,由于長期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高校缺乏對實踐教學質量積極主動的自我管理機制,教學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不利于整個實踐教學體制的發展與健全。
三、基于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制藥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途徑
(一)以“卓越計劃”實施為契機,提升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在一些歐美國家,會通過制定相應的法律和規章制度來保障高等教育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規定每位教師在上崗前必須參加相應的工程實踐培訓,把定期接受工程實訓能力的培訓作為一項規定。在信息化時代,隨著科技和技術的進步,相應專業教師的培訓更可以基于網絡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先進企業,全面學習。工程實踐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到實地考察,到企業進行學習。掌握行業特點和相應的技術要求,讓教師在安排教學工作時,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學院聯合企業和國內外考察的培養形式對教師進行學習培訓,以“卓越計劃”的實施為契機,選派專任教師以帶隊實習、聯合指導畢業論文(設計)的形式進入合作企業進行工程方面的實踐,提升專業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二)以“卓越計劃”實訓為抓手,整合開拓實踐教學條件
依托學校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科技獎項以及江蘇醫藥大省優勢,聯合正大天晴、先聲藥業、揚子江藥業、濟川藥業等知名藥企共同打造沉浸式實境實訓基地。在學校設有全流程中試車間和計算機虛擬仿真軟件,在企業學生可以參與從藥物的初始設計到最終藥品的生產、銷售整個流程。通過校企聯合培養,讓學生在現實的工作環境中活學活用所學專業知識,提升人才培養效果。
(三)以“卓越計劃”培養為目標,構建“能力進階式”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把校企聯合培養作為“卓越計劃”改革的核心,大力推進課程體系改革。比如及時加大工程學方面的課時比重,更新藥事法規、藥品GMP等課程方面的教學內容,由企業參與藥品生產企業管理等課程的教學過程。學院按照實踐型制藥工程師的專業要求制訂培養計劃,改變傳統的“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和化學、生物、藥學及工程學課程群相互分割獨立的培育模式,根據專業課程之間的內在關聯,打破各課程群之間界限,設置模塊化課程、設計集成化大綱和實施一體化教學,將相關課程有機聯系起來,合理安排課程進程,以“能力進階式”的培養方式對應用型制藥工程師專業教學計劃進行安排。將學生的工程教育置于現代藥物制造產業的背景下,使其得到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完整的全過程體驗,在體驗中自主獲取知識,在體驗中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體驗中培養學生集成創新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5]。
(四)以“卓越計劃”的持續發展為基礎,探索出一套校企聯合培養機制
應用型制藥工程師的培養目標是向社會輸送合格的應用型人才,高校培養的學生能否被企業接受是檢驗培養效果的關鍵,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聯合”尤為重要。為了積極推進“卓越計劃”,學院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工作方法探索出一套“事前充分研討、事中緊密協調、事后總結提高”的聯合培養機制。為此,學院定期組織制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企業培養方案研討會,學校有關領導和學院負責人與來自省內的21家友好合作企業的領導一起,共商制藥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企業培養方案,并簽署了相應的合作協議,頒發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制藥工程專業實踐基地”標牌。在“卓越計劃”實施期間,學院采用電話回訪和上門走訪的形式密切聯系合作企業,及時協調解決相關問題;同時,對參與計劃的學生,學院積極實施“校內外聯動同心圓計劃”,即以學生為圓心,校內做好組織實習小組、開具介紹信、購買保險、發放日記本,校外實習企業安全培訓、黨團活動開展、鑒定報告提交等工作,讓學生心無旁騖地完成實踐和畢業論文相關工作。2012年7月,首批45名加入“卓越計劃”的學生順利進入九家企業參與為期一年的學習實踐。截至2020年底,參與“卓越計劃”的學生畢業率達100%,一次簽約就業率達到87%。
四、結語
“卓越計劃”這種新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工程技術能力的培育,是順應世界發展潮流和國家戰略需求的,是對現有工科教育教學理念以及方法的一次大變革。“卓越計劃”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培育學生服務社會,并追求不同類型工程人才的卓越培養。它把社會需求作為導向,實際工程作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大方向,堅持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匯、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統一、個性培養與社會責任并重,促使學生工程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養成。從而使當代大學生具有國際競爭力,能夠滿足工廠企業的需求,為中國從工業制造大國到工業制造強國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
參考文獻:
[1]郭玲玲,等.移動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9):25-27.
[2]王海波,范姣蓮.語言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0(12):78-81.
[3]王海,等.工科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對策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1(28):34-35.
[4]余志衛.論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師的培養[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81-84.
[5]何敬宇,等.制藥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石家莊學院為例[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5(2):73-75+53.
(責任編輯:張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