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 河南漯河 462000)
在當前國家推行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面對證書制度的改革和企業用人新要求,推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將現有人才培養模式與1+X證書制度相融合[1],是職業院校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實現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水平逐步提高的關鍵所在。為了充分了解1+X證書制度背景下現有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施狀況,筆者針對LS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基本情況進行了調查。LS學院電子商務專業設置于2010年,現有在校生646人,近三年平均就業率為92.96%,就業率基本平穩。
本次調查,旨在通過對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LS學院電子商務專業學生、老師和合作企業導師的調查,了解企業、學生對于“1+X”證書的認知狀況,發現“1+X”證書制度試點背景下職業院校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2],并力爭找出對策。由于影響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因素主要包括電子商務企業和職業院校師生,本次調查采用問卷形式,調查了與該校合作的電商企業15家,電子商務專業學生243人,電子商務專業教師36人。
1.電商企業。本次調查利用問卷星,對15家合作企業人員共28人進行網絡調查,收回問卷28份,有效問卷28份,有效率為100%。從被調查企業規模看,主要以11~50人的小型民營企業為主。
2.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參與調查的教師共36人,其中男教師10名,占27.78%,女教師26名,占72.22%,該校女教師比例較大。本次調查樣本選擇電子商務專業的36位教師中,年齡為20~30歲占比最大(50%)。從教師學歷分布看,研究生以上學歷10人,占27.28%;本科學歷23人,占63.89%,大專及以下學歷占比很少。
3.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本調查利用問卷星對264名電子商務專業在校生進行網絡問卷調查,回收問卷243人,全部為有效問卷,涉及2020級、2019級、2018級共三個年級的學生。

表1 對電商企業調查結果
1.關于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育人的重要程度,超過67.8%的企業認為一般重要或者不重要。
2.關于畢業生職業能力對企業的重要性,從調查結果看出,電商企業最看重的是崗位操作能力。
3.關于校企合作育人對企業的重要性,從調查結果看出,電商企業參與校企合作育人的最大需求是招工。

表2 對電商專業教師的調查結果
1.關于教師企業工作經驗調查,本次調查發現,75%的電商專業教師沒有企業工作經驗。
2.關于教師對現行教學情況的評價,教師對現行教材內容的評價最低,其次是考核方式及教學方法,對教學模式的評價也不高。
3.關于教師對學生職業能力重要性的評價,從調查結果看出,教師最看重的是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對崗位技能操作看得較輕,這一方面跟企業的分歧較大。

表3 對電商專業學生的調查結果
1.學生對“1+X”證書制度的了解程度。從調查結果看,超過一半的學生對“1+X”證書不太了解。
2.學生對于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學習效果評價。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效果,“一般”占比最高為45.27%,認為“不好”和“不太好”的分別占比6.17%和13.17%。
3.學生對于學校獲得的知識、技能與工作崗位匹配程度調查。認為學校獲得的知識、技能與工作崗位一般或不太匹配的占比高達65%,可見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成果并不能滿足就業崗位要求。
過去,由于各種官方與非官方的職業資格證書種類繁多,部分證書的含金量不高,難以衡量學生的學業和技術水平,尤其是電子商務方面的證書,企業對證書的認可度不高,證書未能成為企業招工、員工晉升的權威標準,學生也不能通過考取證書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較高的工資薪酬。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育人的重要性認知程度不高,只有10.71%的企業認為該類證書對育人能夠起到重要作用。根據筆者參加網店運營推廣、新媒體營銷、直播電商等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發現,1+X證書的實施和推廣可以解決學校教育與企業崗位脫節的問題,但是由于企業對證書缺乏認知,導致企業對于證書的含金量認知不清,沒有把證書作為招工的重要參考條件。從對學生的調查結果看,超過一半的學生對“1+X”證書不太了解,導致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參與育人的主要目的是滿足用工需求,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電商企業為小型民營企業,待遇低,招工難度大,學校育人既要考慮學生的就業,又會兼顧到學生的長遠發展,而企業育人主要考慮的是眼前的用工需求,這就導致了校企雙主體育人之間存在矛盾。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認知方面,企業和教師也出現了較大差別。企業首先看重的是崗位操作能力,其次是團隊合作能力。而教師最看重的是自我學習能力,對崗位操作能力不重視。因此企業與教師之間對于職業能力的認知出現較大偏差,這也是導致畢業生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原因之一。
現有課程體系是學校主導制訂的,一般是基于“職業分析”理論。首先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分析該專業的“職業面向”,根據“職業面向”確定“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再根據“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設置課程體系,按照“崗位—能力—課程—環境”的思路設置專業課程。1+X證書制度的標準是由第三方評價組織開發制定的,一般是由企業根據工作崗位技能、工作流程、工作任務、技術要求等要素,側重于技術和能力的評價,與學校制訂的課程體系缺乏融合。
調查發現,LS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教師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占比達75%,教學過程難免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電子商務專業技術技能更新較快,教師的業務水平難以跟上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步伐。學校的實訓設施因經費不足更新換代較慢,也是導致學校技術技能教學水平較低的原因。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于在校學習的效果滿意度不高,認為較好和非常好的只占35%。
企業和學校共同制訂基于1+X證書的人才評價體系,企業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主體之一參與到學生培養全過程,將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等級評價相結合,使X證書真正成為企業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成為企業招工、職位晉升、漲薪提資的重要標準。同時,根據X證書考核標準,篩選出對應的課程,對這些課程實施“以證代考”,將考核結果作為學生本門課程的成績并獲得相應的學分,實行結果性評價,引導學生認識到1+X證書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到1+X證書考核之中,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
企業是畢業生的接收方,也是檢驗育人效果的公認權威方。企業作為用人單位應積極投入到人才培養全過程,參與專業建設、師資培訓、教材編寫、實訓指導、課程講授等各環節,同時提供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使人才培養的方向和目標準確。另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實施差異化的薪資和晉升機會,助力1+X證書制度的推廣和落實。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無疑是主要的責任承擔者,學校應主動與企業開展合作,在企業的協助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企業實際崗位需求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實現學歷教育與技術技能教育相融合,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核內容融合到課程體系之中,承擔起貫徹落實1+X證書制度的主體責任。
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使之符合1+X證書的考核要求,是落實1+X證書制度的主要途徑。當前,需要對高職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與X證書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進行對比,緊跟生產模式和產業結構調整,使課程體系設置和學生的能力塑造適應企業和行業的需求,重新建構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融合X證書的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重新劃分課程結構,以職業活動和工作過程為導向,整合課程知識內容。
職業院校應立足于技術技能教學,與1+X技能等級考核要求對接,引入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3]。隨著產教融合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真實工作任務進入課堂,學生有機會參與其中,教學內容也隨之改為真實工作任務,實訓場景改為真實工作情境。學校應加大投入,建設具有完成真實工作任務能力的實踐教學基地,在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下完成工作任務,在此過程中,課程內容的學習轉化為在工作情境中完成工作任務,拉近了學校學習與工作崗位的差距,有利于解決二者脫節的現實問題。學生因其面臨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而引起探索欲望,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