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黔群
【摘 要】校本課程開發作為學校重點的工作內容,在新課程背景下,對校本課程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本課程開發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對于學校、國家、教師以及學生等多個方面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必須做好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質量,為我國現代教育體系發展和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對新課程背景下校本課程開發的管理與實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意見和措施,旨在進一步提高學校課程校本開發與管理工作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教育體系;優化措施
校本課程作為我國新課程改革中的重點內容,是我國現代教育體系改革中的重點和亮點。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目的是明確校本課程及開發的相關知識,從而解決校本課程在開發與管理中認識模糊的問題,并解決在開發過程中遇到的關鍵性問題。校本課程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做好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工作,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教師隊伍專業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對于提高我國綜合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新課程背景下校本課程相關理念概述
根據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中對課程的分類,校本課程并不是一種課程類型,而是屬于課程管理范圍之內,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國三級課程管理相適應的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的一部分。我國現階段的校本課程是在學校本土中生成的,既能夠體現出學校的辦學宗旨,滿足學生對學習資源的需要,也能夠與國家課程以及地方課程等緊密連接,是一種具有多樣性和可選擇性的課程體系。從總體情況來看,校本課程是我國基礎課程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是指學校對本校課程實施、課程計劃、課程設計的總體規劃和安排,基本定位是通過采用興趣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個性發展所需,校本課程中開發的主體是全體教師而非教育專家。
校本課程開發具有校本性、關聯性和選擇性,校本性是指校本課程是為學校而服務的,且是依托于學校而存在的,這也是校本課程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最大的區別體現。校本課程需要以適應學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基礎,要根據學校的辦學宗旨進行整體性開發,從而凸顯出學校辦學特色,同時還需要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發展情況,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切入點和落腳點,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實際需求;關聯性是指校本課程雖然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著一定的區別,但是又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著緊密的聯系,校本課程作為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部分,雖然校本課程有其獨特的優勢,但是并不能取代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是互相補充的關系,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是對國家課程以及地方課程的補充和完善,具有輔助性的功能特點;選擇性是指校本課程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學生自主選擇課程的可能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發展,彌補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中存在的不足,為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打下基礎,是補足當前我國應試教育體系中存在問題的關鍵手段。
2.新課程背景下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與落實,我國課程體系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其中很大一部分成就得益于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校本課程開發對于我國教育體系有著以下幾點重要的作用:
第一,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有利于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加速實現現代教育體系。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是對我國教育體系以及各地教育體系的整體規劃和要求,但是不同地區、不同學校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區別,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標準體系中必然會存在一些與學校和學生不適應的部分,依靠校本課程開發能夠將這部分補足,從而有利于我國教育方針全面落實與推進,對于實現我國現代化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第二,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師隊伍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發展,師資隊伍是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但是在我國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對于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現階段部分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已經不能滿足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需求與學生學習需求。因此,教師隊伍作為校本課程的主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教師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成長,使其能夠更加全面的意識到我國教育體系的調整,并更加準確地掌握本校學生基本特點,從而對課程進行全面的優化。
第三,校本課程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引導學生個性發展、強化學生個性發展是我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任務,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這就需要通過校本課程來引導學生個性發展。校本課程是基于學校實際辦學情況和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而制定的課程,相比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具有更高的針對性,可以照顧到本校學生的興趣、愛好,設定符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的課程,從而能夠克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脫離地區實際情況的弊端,對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自主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有效實施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全面落實與推進的背景下,學校需要做好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工作,從而能夠不斷提高校本課程的質量,發揮出校本課程的教育優勢,形成具有學生特色的教學模式,對于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1加強校本課程合作開發與管理
合作開發與管理是我國當前校本課程工作中的主要形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工作進行完善,需要學校做好以下幾點合作工作:
3.1.1學校合作
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不能只局限于學校本身,而是需要與當地其他學校建立合作關系,從而構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模式,發揮出一定區域內多所學校的共同優勢。因此,學校合作模式的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需要學校選擇與其教學宗旨相近、區域跨度較小、教學資源互補、教學優勢互補的其他學校,建立深度合作關系,通過學校合作提供開發的模式,能夠提高本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能力,促進一定區域內學校共同發展。
3.1.2學校與教育專家合作
雖然教育專家不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體,但是教育專家在教育方面具有教師所沒有的優勢,其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更加豐富,從而能夠為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提供更加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導,能夠提高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的科學性,使學校所開發的校本課程更加具有科學性、專業性和權威性。
3.1.3學校與教育管理部門合作
盡管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主體、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著明顯的區別,但是地方教育管理部門在教育方面還是具有學校所沒有的資源和優勢,通過學校與當地教育管理部門的合作,教育管理部門可以為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提供方針和原則,且能夠提供充足的教育資源支持,使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工作能夠更加順利的開展。
3.1.4教師與學生合作
教師是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的主體,學生是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服務對象,因此學校在對校本課程進行開發與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準確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從而能夠提高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管理的針對性,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與成長。
3.2加強校本課程獨立開發與管理
校本課程合作開發與管理是一種有效的模式,但是獨立開發、自主開發更加能夠彰顯一所學校的辦學能力,是學校綜合教學能力與科研能力的集中體現,對于學校長遠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需要做好以下幾點獨立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工作:
3.2.1明確校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凝聚教育合力、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形成學生特色教學模式的重要方式,所以負責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的校對隊伍首先要明確校本課程的基本理念和內涵,并以其作為指導。
3.2.2明確校本課程開發需求
需求是決定校本課程開發方向和內容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進行全方面的調查,還要對當地的地區需求以及社會需求進行全面的了解,在滿足多方面需求的基礎上完善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內容。
3.2.3加強校本課程資源評估
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需要充足的資源作為保障,例如信息資源、能力資源和物質資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需要加強對本校各方面資源的評估,從而制定出可行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避免出現因與本校實際辦學條件不符的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方案,導致教育資源出現浪費。
3.2.4做好校本課程優劣評價
校本課程開發不能為了最大程度凸顯自身辦學特色,而忽略了校本課程可行性和實際效果,所以需要對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進行優劣評價,對學校的管理優勢、教師優勢和學生優勢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劣評價,從而提高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新課程背景下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且提出了多種提高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工作質量的有效方式,希望可以對我國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魏政.學校教育應當適度地向社區滲透[J].教書育人,2002(09):40-41
[2]劉純.學校教育中如何加強高中生責任感的探討[J].亞太教育,2015(15):39
[3]李永培.課程改革:學校教育和管理創新的新起點[J].中小學校長,2009,(01):38-41
【本文系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育科研項目《高考綜合改革背景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項目編號:JZ190158)課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