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少霞
【摘 要】目的:分析助產責任制護理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16例產婦,隨機將之分為實驗組(助產責任制護理+產時體位管理,58例)與對照組(助產輪班制護理,58例),對比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并發癥狀況、分娩結局。結果:實驗組、對照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依次為13.79%、31.03%,實驗組產婦下肢麻木、產后出血、產程異常等發生頻次皆低于對照組;對照組新生兒酸中毒、胎兒窘迫、窒息等不良分娩結局共計18例,發生率為31.03%,實驗組不良分娩結局發生率僅為6.90%,明顯比對照組低(P <0.05)。結論:助產責任制護理聯合產時體位管理不僅有助于降低產婦不良分娩結局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還可切實改善分娩方式,提升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分娩方式;并發癥;體位管理;助產責任制
所謂分娩,即指母體與胎兒相脫離,胎兒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具體可被劃分為宮口擴張、胎兒娩出、胎盤娩出這三個產程。產婦生產時極易由于精神過度緊張、恐懼等情緒而對產程進度產生不利影響,致使分娩難以順利進行[1]。鑒于此,本文選取研究對象116例,對比分析了助產責任制護理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116例產婦,隨機將之分為實驗組(助產責任制護理+產時體位管理,58例)與對照組(助產輪班制護理,58例)。實驗組,年齡20歲~39歲,平均年齡(25.42±3.75)歲,孕周38周~41周,孕周平均(39.42±2.47)周;對照組,年齡21歲~39歲,平均年齡(25.61±3.38)歲,孕周38周~41周,孕周平均(39.57±2.18)周(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輪班制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進行基礎性的輪班助產服務,首先,在宮口全開時,引導產婦以膀胱截石位娩出胎兒。其次,如若分娩過程存在異常,與剖宮產術指征相符,則需要及時轉為剖宮產。
1.2.2 研究組(助產責任制護理+產時體位管理):①值班助產護士需對產婦各個產程進行認真觀察,在第一產程階段可引導產婦依據自身舒適感選取合適體位,同時,在產程活躍階段,針對胎頭異常的產婦,護理人員需實時給予體位干預。②助產護士需全程陪護分娩,實施“一對一”服務(產婦入待產室至分娩后2h)。第一產程:首先,在潛伏期助產護士需將分娩知識詳細對產婦進行講解,并在此基礎上持續為產婦提供生理、心理方面護理干預服務,將縮短產程、緩解疼痛的措施告知產婦。同時,需間歇性引導產婦食用高熱量、易消化食物,合理調整飲食,并引導其適量活動,放松盆底肌肉,繼而在減輕產婦疼痛感的同時,為后續體位管理工作做好準備。其次,在分娩活躍階段,助產護士則需輔助醫師開展產婦B超監測工作,采取腹部四步觸診法來進一步明確產婦胎位,并以此為依據,給予體位指導干預措施。第二產程:首先,針對宮口全開產婦,則需引導產婦保持膀胱截石位、半坐臥位進行分娩。其次,胎兒頭部撥露時,則需將產婦體位轉為膀胱截石位、平臥位。第三產程:助產護理人員在產婦分娩后,需要對新生兒的呼吸情況、面部顏色進行觀察,觀察孕婦情況2h后若不存在異常,即可將產婦送至普通病房。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產婦下肢麻木、產后出血、產程異常等并發癥的發生頻次。對比兩組產婦酸中毒、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胎兒窘迫等不良分娩結局發生頻次。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并發癥狀況
實驗組、對照組產婦并發癥發生率依次為13.79%、31.03%,實驗組產婦下肢麻木、產后出血、產程異常等發生頻次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分娩結局情況對比
對照組新生兒酸中毒、胎兒窘迫、窒息等不良分娩結局共計18例,發生率為31.03%,實驗組不良分娩結局發生率僅為6.90%,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
分娩是否順利通常取決于胎兒、產力、產道這三項因素,而產時體位管理與科學的服務模式亦可直接影響分娩結局和分娩方式[2,3]。通過本次研究結果究其原因:對照組所采取的輪班制護理干預難以充分激發護理人員責任意識,無法全方位滿足產婦分娩時心理、生理、體位等方面的需求,而產時體位管理、助產責任制護理的有機融合則可有效彌補上述缺陷。宮頸乏力是產婦產后出血的主要誘因,而研究組所采取的產時體位管理即可使增加子宮強度和收縮頻率,減輕產婦下腔靜脈所受壓力,如此一來,即可避免下肢麻木、產后出血、產程異常現象,有效改善分娩方式。
綜上,助產責任制護理聯合產時體位管理不僅有助于降低產婦不良分娩結局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還可切實改善分娩方式,提升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迎迎,李捷.責任制助產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高齡初產婦分娩方式、母嬰結局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4):745-748.
[2] 李瑛.助產責任制護理模式聯合分娩球實施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0,33(8):190-191.
[3] 張琳.助產責任制護理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 產婦分娩方式與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