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棟 徐向峰
作者簡介:李國棟(1982— ),男,漢族,河南新密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基金項目: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重慶市物聯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201ZDJJ41)。
摘 要: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的經濟復蘇提供技術動力。從重慶市物聯網發展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以及政策環境出發,分析物聯網產業鏈發展的路徑,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優化政策及建議。
關鍵詞:物聯網;產業鏈;對策
物聯網產業鏈的形成和快速發展對于區域經濟增長有著積極的作用,隨著近些年物聯網技術和資源不斷積累,重慶市物聯網產業鏈體系基本上逐步形成了規模效應,在物聯網創新支點、人才隊伍建設、產業集群、服務社會經濟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不斷成為國家高科技產業重點關注的區域,物聯網產業作為川渝經濟圈優勢也成為重慶市未來重點打造的一個方向[1],,也是重慶市在“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的產業。
一、重慶市物聯網產業鏈的發展水平
(一)感知層方面:芯片和傳感器等硬件研發及生產情況
重慶市物聯網發展的起步較早,在2002年就展開了傳感器的研究,目前擁有“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重慶物聯網聯合研發中心”,吸引了從國家到地方各類科研機構。重慶市完成了物聯網技術研發中心的布局,各類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逐步升級,在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突破,企業物聯網研發也同步發力,傳感器、芯片、智慧互聯網等核心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物聯網發展逐步走向快車道,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全球首款工業物聯網核心芯片-“渝芯一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IPv6傳感網協議棧軟件、工業物聯網SIP芯片CY2420S、重慶機動車射頻識別標準等。
(二)網絡層方面:軟件開發、終端設備系統及改造升級等情況
重慶已經形成了物聯網相關產品制造產業集群、軟件開發應用與配套產業鏈,目前:SK海力士芯片封裝、奧特斯集成電路基板、富士康高清顯示模組、萊寶觸摸屏、華數機器人等已投產。在云服務及物聯網運營方面,重慶在“十三五”期間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產業。重慶已建成中移動物聯網全國運營管理平臺、中國移動農信通全國平臺、中國移動二維碼全國管理平臺、遠程醫療物聯網全國平臺、中國電信智能調度與實時監控平臺、社會公共安全視頻信息管理平臺、企業智聯網平臺、大數據交換平臺等一系列物聯網運營平臺[2]。
(三)應用層方面:初步物聯網的應用情況
重慶市物聯網的發展和運用較早,目前擁有物聯通、宜居通、二維碼、農信通、車務通、電梯衛士等30多項成熟的物聯網產品及應用,覆蓋了5000多萬客戶。總之,近幾年來,重慶市物聯網的發展,關注重點科技,重點在市場中檢驗物聯網技術,全力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建設并完善研發體系,力爭使物聯網的技術研發和應用能力處于國內前列。經過“十三五”的努力,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快速聚集,產業鏈逐漸完善并壯大,2020年,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完成投資410億元,產出突破1500億元,產值、規模和增速都呈現較為良好的姿態。
二、重慶市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戰略環境分析
(一)優勢突出的政策環境
2014年12月,《重慶市加快物聯網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明確表示,重慶將加快建設成具有中西部區域優勢的物聯網產業發展基地,對重慶市物聯網發展的定位、路徑和進度表做了系統的謀劃,進一步明確了物聯網下一步重點展開的八個領域和確定實施“兩步走”戰略,為我市物聯網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些宏觀的政策環境,支持與引導了重慶市物聯網的發展。
(二)不斷增長的經濟環境
重慶作為中西部重點發展物聯網產業之一的城市,近年來經濟規模不斷攀升,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十三五期間,重慶市區域生產總值增速一直保持較為優秀的數據,年均增速達到12.3%,明顯高于全國同期增長速度,這也是重慶市物聯網增速較快的基礎。2020年,三大產業協調發展,其結構比為7.4∶45.8∶46.8。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719.72億元,同比增長9.0%,較全國高4.2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均呈現良性增長趨勢,基本上高于同期全國平均增速5個百分點,三大產業的結構比例也較為合理[3]。
(三)綜合配套不斷改善的網絡基礎
目前重慶擁有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網間互聯互通能力達1030G,省際出口帶寬3600G。光纖覆蓋超過1000萬戶。無線AP總數超過14萬個,5G基站數量不斷增加,實現縣級以上城區全覆蓋。截止2020年,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796.50萬戶,增長19.3%,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51%,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9.06%,手機上網用戶、互聯網用戶、移動互聯網用戶(不含WiFi用戶)、有線廣播電視實際用戶等受眾媒體資源均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為實現物聯網的應用提供了網絡基礎,給人們享受物聯網的應用提供了保障。
(四)不斷優勢互補的產業環境,為物聯網產業聚集提供良好的產業基礎
重慶作為國內曾經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從粗放式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產業化、物聯網產業都是其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其良好的發展態勢,給物聯網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重慶市正在發展成為中國內陸地區聯通歐洲以及西亞的樞紐之一,隨著渝新歐鐵路口岸建設的大力推進,已經基本形成了鐵空水三個交通樞紐、三個一類口岸、三個保稅監管區的“三個三合一”內陸開放平臺。同時,重慶充分發揮政策紅利,打造了國內很有特色的寸灘保稅港區,將水上、陸地以及航空相關產業密切結合,綜合了金融服務、物流運輸、生產加工等優勢行業。
三、加強和改善重慶市物聯網建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