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高俊(1981-)男,漢族,江蘇南京人。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要:稅務與會計處理是企業合并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也是需要考慮的一項要點。在實際合并當中,即需要能夠從多方面做好會計處理與稅務間關系的把握,以科學措施的應用做好處理,為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企業合并;會計核算;稅務處理
一個企業通過收購另一個企業股權的方法,來控制這個公司,這個過程就是企業合并。利用債券、現金等多種教育方法都能夠實現企業合并。這種方式能夠讓企業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擴大規模,增強企業的實力,所以很多企業都會更傾向于進行企業合并。
一、企業合并稅務的相關概念
隨著社會經濟的告訴發展,企業競爭的壓力也逐漸增大,因此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之中為了更好地謀取發展和利益,企業合并成為不同企業在發展過程之中的一個十分常見的現象,探究如何解決好企業合并過程之中所產生的合并結算以及稅務問題是所有謀求合并企業必須思考的重要課題。為了解決企業之中常見的合并問題,國家稅務局也頒布了119號文件以及59號文件,這兩份文件是企業合并過程之中出現糾紛解決矛盾的重要參考文件,對于規范企業的發展和解決解決糾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整個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
根據59號的文件內容,能夠看到其明確的規定了企業合并的各種標準,給出的企業重組的定義也比較具體:在日常經營生產的基礎上,企業的經濟及法律結構出現了重大的調整變化,包括法律形式上的變更、資產及股權的收購等等。此外文件之中還對于公司的負債情況以及轉讓股等具體問題有著明確的規定,對于整個企業的發展起到了矯正的作用,有利于幫助企業在合并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二、企業合并處理原則
(一)會計處理原則
會計準則把企業合并劃分為了兩種形式:一,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二,非統一控制下的合并。如果有甲、乙、丙三個公司,甲公司擁有乙公司超過一半的股權時,就擁有了控制甲公司的權利,如果甲和乙這兩個公司,都受到了丙公司的控制。那么,甲、乙公司就成為了丙公司的子公司。這就是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如果丙公司并沒有同時控制甲和乙這兩個公司,那么這就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
這兩種形式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所以要具體討論。如果是第一種形式,那么這個資源轉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這三家公司的內部行為。也就是企業內部進行資源的重新整合。如果是第二種形式,那么就不能當成企業的內部行為來看待。賬面價值也就不能當做原始成本入賬,要把外界評估的公允價值當作原始成本入賬,在合并時出現的新商譽,就可以作為初始投資時可辨認的凈資產之差。
(二)稅務處理原則
公司在收購其他公司時需要轉入資產,以及負債,這就會面臨一系列的稅收問題,涉及到的稅種也比較多。其中比較常見的有增值稅以及契稅。企業在合并時都能夠享受到一部分的增值稅以及契稅的優惠。例如:契稅,合并過程中企業在接受被合并企業資源時,就能夠減免一定的契稅。
在處理各種稅務時,合并業務又可以細分為特殊和一般業務。這兩者的稅務處理過程是不同的。如果企業合并過程中涉及到的業務屬于特殊業務,那么就可以采取特殊性的處理方式,也可以直接采取一般性的處理方式。
三、企業合并中的會計核算
(一)同一控制
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利用權益結合法,也可以稱之為股權結合或是權益聯營法。簡單理解,就是多個經營主體合并后,在合并后的企業開展工作,這個過程能夠合法的享有共同的權益份額,以及負債。同時,要根據被支付方的資產價值,支付一定的現金。被合并方則需要分析可鑒定資產以及負債價值,進一步的調整賬面價值,之后結算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將所出售的收益和其進行比較,這樣就能夠把投資收益計算出來。
這種合并方式存在著兩個較為鮮明的特點:第一,這種合并模式并不能作為購買行為,只是重新調整所有者的權益。第二,交易時的所有參與方,都要基于企業的賬面價值,重新合并新企業的負債以及資產。如果合并過程中出現了對價差額,那么可以調整所得者的項目權益。合并時產生的各種費用都應當計算到管理費用中,被合并方要采取相同的會計處理方式。
(二)非同一控制
會計核算工作需在合并結束后開展,這個過程必須遵循購買法的原則。
第一,要進一步的評估,或是分析被收購企業的負債以及資產。之后開展一系列的談判,確定最終的產權轉讓價格、以及所支付的購買成本。最后,要把購買公司所花費的成本和被收購公司的凈資產公允價值進行對比。
第二,合并方需要把被合并方的債務接收過來。
第三,合并企業也要接收被合并方的權益債券。在合并的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直接費用,也要計算到合并成本中去。
四、企業合并業務的稅務處理
(一)合并企業所得稅
對于所得稅,其主要方式有:第一,對于在非股權支付當中,其中非貨幣性資產的轉讓方面。在特殊性處理當中,其中的一項符合條件,即是在合并企業支付對價當中,需要按照大于85%的股份進行支付。在該要求下,對于剩余的非股權支付部分,則可能具有對非貨幣性資產的涉及,對于這部分資產來說,需要能夠嚴格按照稅法要求,對資產的損失以及轉讓所得進行確認;第二,對于接受被合并企業的負債以及資產部分,規定中要求,在具體計稅當中,需要能夠對企業原有的計稅基礎進行應用。在以非股權支付時,對于合并資產,則需要能夠根據被合并企業之前所具有的計稅基礎在經過適當調整后進行確定。對于合并凈資產,可以將其分為兩部分內容,其中一部分以股權支付方式獲取,另一部分則是通過非股權支付方式獲取的。其中,對于以股權支付方式獲取的資產,則需要能夠之前計稅基礎進行確定,而對于以非股權支付獲取的資產,則需要能夠根據支付公允價值將其進行購入,在該情況下,即需要通過公允價值做好計稅基礎的確定;第三,以往年度所得稅。在規定當中,在企業合并的過程當中,如果在完成合并后,在適用稅收優惠、存續企業性質等方面沒有發生變化,則可以對企業剩余期限稅收優惠進行享受,具體優惠金額方面,則需要結合存續企業在合并之前一年所具有的應納稅額進行計算。根據該部分要求,具有相同稅率時,在剩余年限當中,即具有相同的可享受減免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