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劉怡(1989— ),女,漢族,廣東興寧人,中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會計。
摘 要:隨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和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推進,社會各界對事業單位會計信息的要求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出臺新《政府會計制度》正是重塑會計核算方式方法,彌補原制度不足的有力舉措。新《政府會計制度》優化了政府部門會計核算的工作流程,統一了事業單位各行業的核算口徑,文章主要圍繞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重要意義,對新舊制度的銜接,制度實施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索,尋求問題改進之策,在挑戰中尋求突破,在機遇中不斷進步,提高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效率,進而實現事業單位的綜合治理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政府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應用;會計核算
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之前,政府各部門中一般事業單位實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中的特殊行業,如:科學事業單位、中小學、高校、醫院、國有建設單位等有對應的行業會計制度,一般以使用收付實現制為主,導致各類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核算口徑難以統一,科目設計復雜繁多,行業間會計信息難以進行對比,加大了審計部門對各事業單位的業務審計難度;難以實際反映單位業務活動;基本建設投資還需設立單獨賬套核算,可能造成同項經濟業務二次入賬,加重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為打破制度壁壘,進一步優化政府部門會計核算流程,國家出臺了《政府會計制度》。
一、政府會計制度實施的重要意義
(一)提高了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質量
統一各類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口徑和科目設置,單位業務活動的會計處理從收付實現制過渡到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并行的會計核算,實現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適度分離和相互銜接,合并基礎建設核算賬套,明確提出歷史成本、重置成本、現值、公允價值、名義金額計量口徑。要求按實際發生業務或事項核算,如實反映會計信息;會計信息反映事業單位預算執行、財務運行和資金流動情況等。
(二)提高了事業單位資產使用效益
新制度的出臺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計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實際計提列入折舊或攤銷,提升資產核算的精準性,提高了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深度協作程度和事業單位工作中資產運維支出的科學性;同時可以更好歸集單位的各項費用,直觀反映事業單位發展情況,減少資金消耗,更大限度發揮資產綜合效用,避免資源浪費,提高事業單位資產利用率。
(三)提高了事業單位預算管理水平
新制度的推行規范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工作,提高單位對資金管理的重視程度和費用核算合理性對單位運行成本進行了更加準確的核算,促進單位財政資金的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和政府對預算項目開展決策的準確性。通過對預算會計核算的優化,預算會計減少了虛列支出的問題;增設的債務預算支出則是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綜合預算要求一大提高。
(四)優化了社會經濟市場環境
在社會經濟大環境中,事業單位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主體。在大環境中事業單位想要具備競爭實力,就需積極適應市場環境變化,加強內部控制,優化自身競爭力。在新制度中對涉及經濟市場應用做出適應性的改變,細化資產負債核算科目,提高事業單位在社會市場經濟競爭力,促進國有企業和其他企業對自身內控能力的優化,以點帶面,提升社會整體的運營能力,優化社會經濟市場環境。
對事業單位而言,抓好新制度落實,做好制度新舊銜接,積極應對挑戰,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各個擊破,應用好新的《政府會計制度》可提升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益和預算管理水平。
二、新舊政府會計制度的銜接
(一)新制度實施范圍
在事業單位中除未與財政部門直接或間接發生預算撥款關系的事業單位、納入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或按實質重于形式原則使用企業會計準則的事業單位、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社會團體以外的事業單位均納入《政府會計制度》實施范疇。
(二)新制度核算范圍
擴大政府資產負債核算范圍,新制度在原有制度基礎上增加了有關往來款項、無形資產開發的核算內容,細化了固定資產核算范圍,將原凈資產核算按不同來源分為累計盈余和專用基金,同時增設權益法調整和無償調撥凈資產對相關凈資產進行核算,更加準確地反映事業單位“家底”信息。擴大財務會計核算范圍,增設收入和費用、應收款項和應付款項財務會計核算內容,引入減值概念,更加準確反映事業單位運行成本。擴大預算會計核算范圍,結合新《預算法》和部門綜合預算要求,債務、投資相關會計核算范圍,推進“全口徑預算”的實施。值得注意的是,新制度撤銷了對基礎建設設立單獨賬套的要求,直接將此類核算納入對應的專用科目核算,提高了賬套會計信息的完整度。
(三)新舊制度會計科目銜接和會計核算內容銜接
財務會計資產科目中新增“其他貨幣資金”、“工程物資”;細化“存貨”、“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科目,增加“在途物品”、“加工物品”、“政府儲備物資”等科目;同時加強對“在建工程”科目的使用,將建設中的基礎建設項目的核算列入此科目。財務會計負債科目中細化“應繳稅費”科目,增加“其他應交稅費”科目。財務會計凈資產科目中將“財政撥款結轉”、“財政撥款結余”、“其他資金結轉結余”等科目統一歸集到“累計盈余”科目核算。預算結余科目中細化“其他資金結轉結余”科目,增加“非財政撥款結轉”、“非財政撥款結余”科目;將原“財政撥款結轉”、“財政撥款結余”、“其他資金結轉結余”科目統一歸集到“資金結存(借方)”科目進行核算。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暫收暫付款項的預算會計處理,應在財務會計實際確認資金收付的年度確認預算會計收支。
(四)新舊制度會計政策銜接
新制度打破原收付實現制的局限,引入權責發生制與其并行,使用單位在財務會計業務活動中,發生的當期符合收入、費用確定條件的應及時在當期給予確認,業務活動發生的當期不符合當期確認條件的,不論是否有資金流動,均不予確認收入和費用;使用單位在預算會計核算中繼續遵循收付實現制原則,事業單位在出現資金流入或流出時在不考慮權利和責任發生與否的基礎上即確認資金收支;完成兩個會計制度銜接,準確確認不同核算基礎下收入與預算收入、費用與預算支出間的差異,編制《預算結余與凈資產變動差異調節表》將權責發生制下的收入與費用和收付實現制下的預算收支“鏈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