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喬佳曦(1999-),女,漢族,內蒙古烏蘭察布人。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學。
摘要: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引出了一種新型經濟模式—共享經濟,已經逐漸深入應用到現代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方面面。共享經濟模式是一種以公眾共享信息服務、共享資源配置為主要基礎的新型市場經濟模式,不僅能夠促進我國實體經濟社會結構的不斷優化,而且還能有效推動社會經濟高效健康發展。在此理論基礎上,本文基于當前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的客觀環境,探究共享經濟發展背后的不足和存在問題,深入研究分析我國共享經濟發展趨勢,為推進社會主義經濟深度發展改革提供對策建議。
關鍵詞:共享經濟;發展趨勢;現狀問題
共享經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綜合優化管理,整合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大量閑置資源,利用閑置資源共享服務管理模式和經營活動,實現閑置資源的綜合經濟利用價值。從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共享經濟是對生活中公共資源的綜合創新,是一種新的共享經濟模式,可以實現對更多閑置公共資源的有效綜合利用,又可以讓更多分享人員能夠獲得更多利益。但是在我國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的整個過程中,仍然普遍存在一定新的問題,導致發展服務質量不夠達到理想化。
一、什么是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從字面上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人的私有或法人的經濟財產供其他人共同參與經營或者使用。從這個理論上面來講,共享經濟模式指的就是一個人通過利用自己目前已有的個人財產資源可以暫時獲得一定的投資報酬,或者供其他投資人暫時可以使用的一種新型個人共享資本經濟模式。具體一點來說就是將自己財產所有人合法持有的公共使用東西(包括比如公共汽車、房子等財物作為一種私有公共使用物品)的一種綜合經濟使用權以另一種方式實現可以通過得到最大化的收益,同時也予他人方便,使這些私有物品的實際綜合利用率提高,并得到相應的經濟收益。[1]
二、共享經濟的發展與影響
共享經濟行為可能早就出現在的日常生活中,只不過沒有被定義的這么清楚。2000年以后,互聯網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了深入的滲透,各種社交網絡平臺也開始大量出現,人們開始在社交平臺中活躍,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不斷拉近,這就為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個黃金時代仍然局限于社會資源的自由共享,任何實物與他人金錢之間都不存在自由貿易。2010年前后,一些自行車共享平臺開始發展,共享經濟最初以這樣的方式進入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到今天,互聯網經濟時代逐漸成熟,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從而使得共享經濟也具有了快速發展的基礎條件,也逐漸開始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而且這種共享經濟就是對環境來說也具有很大的積極影響,使自然資源得以循環高效利用,降低了其對環境的污染壓力,在某種程度上直接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2]
三、共享經濟的基本特征
1、不涉及所有權的轉讓
共享經濟模式也就是一種基于產能過剩之上發展形成的社會經濟模式,通過對剩余價值的綜合利用,分享產能剩余的企業閑置人力資源用以獲得其他經濟社會利益的一種經濟方式。共享經濟模式的本質就是直接轉讓物品的使用權但它并不是一種物品所有權的直接轉讓。
而基于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以及網絡平臺的人在商品以及其他服務的交易基礎之上對其服務進行商品租賃,是一種臨時性的無法獲得商品使用權的服務方式,通過將商品使用權向其進行業務轉移的一種比較低成本的商品采購服務方式,這樣也就可以有效滿足目前共享經濟功能較低的總成本以及高速不斷增長的共享經濟模式的各項服務需求。共享經濟與其他資金租賃相比具有一定的不足,其優點可以對各項閑置的公共資源利用進行多次反復的綜合應用,具有一定的傳遞性利用特征,可以在根本上拉高提升的各項閑置公共資源的實際綜合利用效率,進而有效推動各項閑置資源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共享經濟的本質就是共享平臺
最初始的共享商業模式其實就是一種在兩個熟人之間、熟人范圍中獨立構建的商業形式,因為熟人范圍等各種因素的直接影響就會導致其他人無法獨立形成一個規模化的共享盛業運營模式。但是,在我國移動端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演進過程中,各種移動大數據信息技術手段、移動網上支付信息技術系統手段、信用風險評價技術系統的快速發展,憑借著自己的信息技術服務平臺以及優勢,利用移動大數據對其應用進行數據分析,利用云計算以及集成網絡數據聚合的技術方式、移動端的智能終端、共享信息平臺的用戶需求以及信息對稱等技術方式,在此種發展模式之下,互聯網信息技術服務平臺仍然具有基礎信息技術中介、基礎公共設施信息提供、集成網絡信息、部署以及信息化等技術。數據分析等技術特征,通過對資本市場規律的客觀分析,合理的對各項政府閑置的信用資源評價信息系統進行合理定價,通過政府信用資源評價產業規劃信用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監督,合理的靈活配置各項信用資源,有效的大大降低了資本市場以及政府閑置各項資源的實際交易成本,真正的有效實現了經濟效益的不斷最大化健康發展。
3、共享經濟的基礎是建設信任機制
共享經濟是一種基于相互信任關系基礎之上快速構建的經濟形式,陌生人之間往往無法在比較短時間中快速構建一定的相互信任,對此需要構建一個相互信任的共享資源平臺,通過資源品牌相互信任以及資源數據共享兩個平臺的相互信任,可以有效推動我國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必須提出要通過綜合實際市場狀況,構建完善的、有效的并且具有風險控制、公平、透明化以及信息公開化的資本控制風險平臺,通過對資金支付風險管理、效果質量評估、客戶服務溝通、保險公司索賠以及保險信用系統的綜合構建,可以有效保障各項資本經濟主體權益,進而為推動共享資本經濟的持續發展應用奠定堅實基礎。[3]
四、共享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誠信機制欠缺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關系是推動共享數字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要素之一,而目前共享數字交易經濟是主要依托于實現交易會員雙方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數字互聯網交易平臺進行發展的,只有交易雙方建立起誠信自律的信用保護機制,共享數字經濟才能大大提高其交易效率。目前,我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尚處于建設和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未基本形成類似美國的“5CIS”型信用管理體系。由于市場信用管理體系不完善,難以有效防范供需雙方的商業道德風險,交易方信息披露缺失,在一定某種程度上嚴重加大了市場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場交易管理效率。共享經濟難以使其得到進一步有效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