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彭祺超(1992— ),男,漢族,安徽合肥人,中級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摘 要:資金流是保障企業順利開展日常工作的命脈,更是參與企業全壽命周期正常運轉的重要保證,如今全球經濟競爭逐漸日益激烈,在新的經濟環境背景下,確保資金鏈的穩定與充足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高效運用財務管理制度的手段,進行企業資金管控則成為企業當下日常管理中最為核心的問題,企業通過資金管理的方式降低風險的同時也提升了效能,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添磚加瓦,也為企業的綜合實力保駕護航,從而實現企業最終的戰略規劃。文章基于營運管理的角度對企業資金管控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問題進行簡單地分析,并針對相關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為企業資金管理提供簡要思路。
關鍵詞:營運管理;資金管控;企業資金
資金流作為企業的生命線,是其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為了使企業資金的持有量達到一個最佳水準,我們需要通過采用正確的財務管理手段進行合理化的資源配置,從而盡量避免出現資金剩余價值或者資金短缺等不良現象,在資金合理、合法、合規的使用過程中,促使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拓展,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最終在殘酷的市場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成為各大企業競爭中的佼佼者。文章基于營運管理的視角,對企業的資金管控進行剖析,并提出對企業資金管理的建議,為企業資金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的提高給予參考。
一、企業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和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企業實力
企業綜合實力的強弱取決于其生產經營的規模、人力資源的配備以及基礎設備的投資等管理運營模式,而這些方面都需要資金來做強有力的支撐,因為資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綿延不絕,所以才使企業利潤率進一步提升,通過加快企業資金的周轉速度讓資金利用效率得到成倍的增長,如果沒有這些雄厚資金的支持,公司的經營狀況將會變得舉步維艱。
(二)提升企業資金合理配置
通常情況下,企業的自有資金量是有限的,但是通過合理配置,可以使得資金效應發揮到最佳水平。企業資金配置的是否合理、是否準確,這些都是要我們在日常的實際操作中進行分析與探究,因為只有在具體分析和深入探究的基礎上,才能夠完善其資源配置,而企業的資金配置重要環節則應牢牢抓住,使現實工作中資源不匹配的現象得以改善,參照企業的發展目標,根據其自身的不足之處,充分運用資金的導向作用,將有限的資金用在有利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環節上,使企業的整體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唯有將資金的使用效率盡可能的提高,那么資金配置才能更加地趨于合理化,若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了,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問題的癥結應該是出現在資金配置方面,故而要想企業資金合理的配置,就是要在日常的資金調配過程中,提升企業資金運用效能,只要資金運用效能得到顯著提升,那么資金配置也就順理成章的趨于合理化了。
(三)有利于適應經濟形勢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企業在發展的同時,對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嚴苛。而企業在提升自身信息化管理質量的過程中,可以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點進行有效地切入:第一,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方面的質量,確保該平臺可以第一時間對財務數據進行歸納與整理,并及時地對相關數據進行修改與反饋,最終達到信息公布與共享等環節統一協調的局面。依靠信息化管理平臺的便捷性找尋屬于自己的潛在客戶。第二,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管控的過程中需要對企業財務數據進行深度的解剖,細化財務管理的每一環節,充分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提高工作效益,強化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企業資金管控中的問題
(一)總分公司賬戶過多,資金流分散嚴重
往往因為公司業務拓展的需要,所以經常性的出現一個總機構下設立多家分支機構的情況,然而銀行賬戶的開立又根據項目管理的需要普遍的存在大量開戶的現象,一方面由于開通的銀行賬戶數量過多造成資金流的分散不利于總公司的管理,其最直觀的表現在于有的分公司資金流過度充裕甚至出現閑置狀態,而有的分公司則因出現資金嚴重匱乏導致工程進度受到制約甚至一度陷入停工停產的境地,另一方面也加重了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對于資金管控的難度。
(二)管控人員綜合素質及知識儲備跟不上,制約企業發展
雖然公司從創立初始成長到頗具一定的規模往往只需短短的數年光陰,但不容忽視的是由于部分領導者的思想觀念落后與行事作風不嚴謹,遠遠不能和當前企業的發展潮流相匹配,更有甚者仍停留在初創時期的粗放階段,導致企業整體的創新能力缺失,更多地只是關注眼前的零頭小利,鑒于未能充分認識到財務工作的重要性,因而間接導致了日??己撕突緦I素養上的培養出現了滯后的現象,再加上專業技能人員自身經驗的不足,因此無法順應企業前進的步伐。
(三)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無法預測企業最佳資金持有量
由于日常粗放管理,沒有深刻的資金管控意識和合理的資金規劃安排,造成平日里的資金提前挪作他用,進一步加劇了企業資金分配的不合理性,降低了資金的周轉與使用效率,這些弊端都為日后企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企業內部預算機制不完善,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各項實時指標不能共享,數據存在時效差異,致使不能準確地使用財務杠桿做出資金持有、投融資等安排。
(四)應收賬款的周轉率過低,占用資金成本過高
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確認的應收賬款,一方面緣于資金交易與貨物交易的時間存在差異,很多企業都是采用此類傳統的交易形式,這是應收賬款最常見的產生方式;另一方面企業的快速擴張占領市場,引起大額超賬齡應收賬款的存在,進而導致企業不能及時回款,進一步需要股東注入資金或者進行市場融資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資金壓力,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機會成本和壞賬率的產生外加企業管理人員未及時運用財務管理知識進行更深入有效的核算控制應收賬款周轉率,導致發生實際收入和實際支出不成正比進而不能準確反映企業的營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