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校出版社教材建設應堅守政治覺悟和行動自覺,以教材的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為根本遵循,以學校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構建體系化的教材產品線,形成精品教材群;以一系列高質量的經典教材為基礎,配套建設一系列的在線課程和線上數字資源,進而孵化精品課程團隊,培育教學名師,實現名教材、名課程、名團隊、名師的統一,服務學校學科建設,促進各學科各專業的發展,凸顯學校的教學水平與實力。文章以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教材建設為例,旨在對高校出版社教材建設的資源組建和路徑規劃進行實踐層面的梳理,為其他專業性大學出版社教材建設提供借鑒。
【關? 鍵? 詞】高校教材建設;資源與路徑;學術品牌;體系化教材;在線課程與數字資源
【作者單位】佟暉,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圖分類號】G237.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7.010
高等學校人才濟濟,學科門類齊全,知識密集,信息獲取渠道多,是出版資源的重要儲存地,這也是高校出版社得天獨厚之處。經過多年的發展,高校出版社出版了大批優秀的高等教材和學術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內容資源,這些資源往往是高校多年教學、科研成果的總結,成為高校出版社服務高校“雙一流”建設的顯著優勢。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是我國體育教材出版的主力軍,其多年來堅持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宗旨,以出版高質量的專業教材和學術專著為己任,始終是北京體育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的記錄者、推動者。近年來,出版社依托學校資源,探索教材建設路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以編輯的政治覺悟和行動自覺,發揮教材的培根鑄魂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老同志的回信中提出要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培根鑄魂”意味著教材編寫者要進一步提升教材的思想性,深入貫徹課程的思政理念,充分發揮教材的價值引領功能。
筆者在參加學校組織的一個學術論壇時,從一場題為《新時代·新思想·新體育》的學術報告中得到策劃教材的靈感,預感到這是一個可深度挖掘、有出版價值的教材題材,以此擬定了一個選題及其創作原則。創作原則共有三條。第一,在宏觀上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和內在邏輯,同時結合體育案例,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維方式。第二,教材要為優秀運動員、體育院校大學生的現實國情教育服務,學生通過學習理論可以了解理論的由來,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發展和變化。第三,教師通過對體育案例的分析,使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新時代體育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有更深入的了解。基于此,筆者有了清晰的選題思路,邀請作者編寫了針對優秀運動員和體育院校大學生的《新時代·新思想·新體育》通識課程教材,并配套了在線開放課程。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實施以來,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以政治覺悟和行動自覺配合學校運動生理學教研室策劃了《運動生理學思政案例》教材。策劃之初,編輯部與編寫團隊就教材的內容如何體現思政元素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并創見性地提出講好十個故事,培養十大精神,構建運動生理學課程思政內容體系的觀點。即結合運動生理學科學家和科學家發現的故事,培養學生的科學家精神;結合運動生理學學科發展史,培養學生開拓進取的精神;結合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結合“四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求真精神;結合體育強國建設,培養學生的科技報國精神;結合冠軍的傳奇經歷,培養學生的冠軍精神;結合學生的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結合社會時事熱點,培養學生的時代精神;結合體育競賽的不良事件,培養學生的法治精神;結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這本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教材,為運動生理學教學團隊及其開展的相關課程入選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提供了極大助力。
二、以學校發展的重大需求為導向,構建體系化的教材產品線
高校出版社是學校的一個窗口、一個門面,代表著一個學校的層次。學校的教學、科研、學術水平,以及對人才的培養情況,在高校出版社的出版物上就可以體現。出版社的編輯要站在強化學校學科建設的龍頭地位,凸顯學校學科的高峰,將選題策劃與學校重大發展戰略需求相關聯,策劃、組編系列化專業教材,服務學校的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
2017年,北京體育大學站在“雙一流”建設的新起點,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著眼于學校戰略性、全局性和長遠性的發展需求,緊扣學校學科的發展定位要求,確定重點建設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運動人體科學、運動醫學和運動康復、民族傳統體育、體育傳媒學、體育社會人文6個方向的高等教育體育學精品教材系列。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出版社已形成覆蓋以上學科方向的通識課程教材、專業基礎課程教材、專業核心課程教材60種,取得了諸多標志性的教材出版成果。1種教材獲國家級職業教育教材二等獎,3 種教材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17 種教材入選國家體育總局高等體育職業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十三五”規劃教材,10 種教材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這些規模化、系列化的教材在全國體育院校中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凸顯北京體育大學特色鮮明的教材品牌印記,全方位展示了北京體育大學的教學水平與實力。
三、依托大學聲譽和品牌,以高品質的教材打造出版社的學術品牌
對大學出版社而言,學校的聲譽和品牌是出版社的寶貴資源,提高學校的聲譽并打造精品品牌是出版社服務學校的重要使命。出版社與學校在精神上一脈相承,在使命追求上高度契合,在目標上保持統一,在特色和優勢上有效呼應。高品質的出版物可以打造出版社的品牌,出版社的品牌和形象對學校的品牌有重要的補充和支撐作用。
出版社學術品牌的形成需要編輯長期的價值堅守與艱苦的行為付出。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打通編輯選題策劃與體育重大戰略需求的轉化鏈條,依托學校的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14個創新平臺的研究成果,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為牽引,打造高水平的體育學術出版平臺。近年來,出版社策劃出版了國家社科基金體育高水平學術專著系列,這套叢書的出版抓住了體育改革發展實踐的重大理論問題,在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方面為學校樹立了學術品牌。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打破編輯與作者的工作界限,將編輯工作延伸到教材創作編寫的前期工作之中,依托奧運冠軍、金牌教練、國際裁判等中國體育界領軍人物,策劃出版一批有重大影響力的標志性體育學術成果,如“運動訓練前沿創新叢書”“中國體育教練員培訓教材”“校園足球教師教練員培訓教材”,這些教材與國家體育發展大局同向同行,為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通過教材、學術精品群樹立出版社的形象,形成出版社的風格和品牌,進而為學校品牌增色。
四、教材與在線課程融合,孵化精品課程與教學名師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近年來在教材建設中以編寫一本高質量精品教材為基礎,配套建設一門在線課程,通過“教材編寫+在線課程”打造一個高水平的教學團隊,進而培育教學名師,孵化精品課程,推進教學改革(包括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創新),實現名師、名課、名教材、名團隊的統一,這些既是當前一流專業建設的具體衡量點,也是一流專業建設的思路。出版社在2013年向北京體育大學運動解剖學教研室約稿,創編了《運動解剖學》精品教材。在2017年,出版社著手這本教材配套在線課程的制作,這樣一門小眾專業課程上線后選課人數超過2萬。通過紙質教材的編寫和配套線上課程的制作,運動解剖學教學團隊的教學實力、團隊影響力很快在國內體育教學領域凸顯,運動解剖學被評為精品課程,教材主編、課程主講被評為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提供的這一系列專業服務,有力地支撐了學校學科的建設和專業的發展。
五、組建高水平的教材編寫團隊,確保教材的科學性、先進性、規范性
教材編寫團隊的水平和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材的質量。高校出版社要出版好教材,組建高水平的創作團隊是關鍵。創作團隊中主編的選擇尤為重要,其在學科領域內的專業認可度是重要的考量依據。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策劃的《運動訓練學》教材,主編由運動訓練學科奠基人田麥久教授擔任,另約請國際知名的運動訓練專家、國家級教學名師、二級教授共四位加盟編寫團隊。在他們的號召下,多位中青年教授、博士生導師參與其中,這個教材創作團隊具有國際一流的學術研究水平,他們的學術方向指引了這本教材涉及的全部內容。
教材的內容策劃是教材建設的核心,需要編輯全面把握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科發展的現狀及現有教材的不足,與教材編寫組反復溝通找準定位、把握需求,確定教材內容的總體綱目、章節編排。編輯要有精品引領、守正創新的理念,在符合教學總體課時要求的前提下,通過拓展鏈接適當地引入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寬學生的視野。教材要在規范性的前提下,注重實用性、可讀性,教材體例結構的設計貼近課堂教學和課后學習,形式靈活多樣,如用正文穿插二維碼的形式設置每章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點、章前導入、相關知識點拓展、章后思考題和課后練習。
學科的不斷發展,會產生新的課程標準和教學需求,教師和學生在使用教材時也會不斷提出新的意見和建議,這就需要編輯通過修訂和再版不斷完善、更新教材的內容和形式。在重版修訂《運動生物學》教材時,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提出了守正創新、繼承發展的修訂原則,即傳承運動生物力學多年來基本理論研究的經典科學知識,不斷吸取基于新時代運動生物力學實踐發展而涌現的創新研究成果。
六、通過編輯的引導、加工與提煉,實現教材的優化與增值
一本高質量的教材能夠體現編輯含量,編輯在編輯出版流程前端的專業投入和創意付出對教材起到增值作用,編輯含量與教材的質量和效益構成因果關系,在教材出版的最終產出中起主導性、決定性的作用。大量出版實踐表明,編輯含量的提升和發揮,對教材出版全流程的生產和運作,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編輯對教材的精耕細作,在知識產出與知識消費之間,展現明顯的知識增值。
在策劃出版“高等教育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點精品教材”的過程中,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打破了編輯與作者的工作界限,在做好編輯本職工作的同時,還將編輯工作拓展到教材編寫的前期工作之中。在深入研究學校一流學科建設內涵的基礎上,教材編寫團隊共同探討教材總體創作方案和相關技術細節,細化每一個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包括結構體例規范、內容層級規范、圖文配合規范、圖表和量綱單位規范、引文注釋規范、參考文獻規范、拓展資源及數字化資源鏈接規范,以及教材著作權和版權要求等,并將這些規范要求發送給所有精品教材編寫團隊,從而在教材創編之初就保證了精品教材的高標準、規范化、標準化和統一化。
七、以立體化教材建設思維,探索數字化資源平臺建設
2015年,教育部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見》強調:“高校應支持和推動出版單位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內容建設為根本,努力實現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可見,除了做好教材的出版工作,高校出版社還應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新興出版技術和手段,在立體化教材、學科知識庫、在線教學平臺等方面為高校一流學科知識體系建設做好服務。
北京體育大學正在積極推動“智慧校園”工程建設,出版社以自身的版權資源優勢、內容資源優勢積極投身數字資源建設中。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在已經出版的學科教材中精選18種重點教材,組織教研室任課教師拍攝制作配套的在線課程;組織學校高水平運動員拍攝體育專業教材的技術示范圖片和技術示范視頻形成數字教學資源庫;通過外包服務構建《運動解剖學》教材3D模型;《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康復技術》在線課程運用了虛擬仿真技術或AR技術;通過在教材中添加二維碼短視頻,將體育技術的動作教學延伸至課堂教學之外。教材中的這些互聯網思維和數字技術為課堂教學賦能,極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
八、結語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在精品教材體系化建設的過程中,圍繞學校一流學科建設目標,依托學校在全國領先的重點學科,依托學校高水平的科研平臺,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師資,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進行長遠規劃和細致布局,堅持“合理布局、優化結構、強化特色、重點發展”的教材建設思路,形成特色鮮明的教材體系,出版了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教材。這些教材注重將知識傳授、價值引領與課堂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將紙質教材與線上課程和數字資源融合,通過不斷再版修訂,在專業教材建設上實現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出版社的教材建設有力地凸顯學校體育學科的整體實力,學校在四次全國體育學學科評估中均排名第一,體系化、規模化、高質量的教材對其起到很大的支撐作用。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秉承“依托體育教育,服務體育教育,引領體育教育”的教材建設理念,努力做先進教育理念的倡導者、先進理論知識的傳播者、先進教學模式的探索者、先進教學資源的開發者,充分發揮出版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方面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楊牧之. 論編輯的素養[M]. 北京:中華書局,2013.
[2]陳昕. 理想在潮頭:給青年編輯[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3]秦茂盛,葉文娟. 新時代高校出版社如何助力一流學科建設[J]. 出版廣角,2020(21):38-40.
[4]林海濤. 關于《高等數學》立體化教材的幾點思考[J]. 科教導刊(下旬),2016(12):110-111.
[5]張鐵莉. 論編輯在知識經濟發展中的作用[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0(1):84-86.
[6]吳文峰. 中國體育圖書出版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7.
[7]傅強:大學品牌與大學出版社之間的關系[J]. 出版參考,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