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德智體美勞中的勞動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建立勞動型學習、培養人的勞動意識是培養當代大學生勞動素質的幾個重要方面。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勞動教育作為新時代教育發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和基石。學生勞動教育的核心是以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為目的,以提高學生勞動素質為指向性目標,以弘揚中華勞動精神為重要依托,以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強調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加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體系建設,高校肩負著培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和勞動型人才的責任,深刻認識到生產勞動要與教育緊密結合,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五育發展視野下的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認為勞動是人類和自然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同時也是連接人類與自然的媒介。勞動在人類社會中所占的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勞動教育要以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為最終目的和歸宿,勞動價值觀要注重主體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的態度。馬克思認為,勞動是人本質的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實現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的重要方面。高校要開展勞動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在理性認識,而是要回歸到感性認識當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書本知識理論的學習,也不能局限于學校或者社區組織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而是要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進行勞動教育,多領域的進行勞動教育。
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不能簡單重復上個世紀留下來的溫飽教育理念,將勞動教育定義為簡單的體力勞動,但同時又不能否認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要在新時代的坐標上體現新時代的特征,適應生產水平和科技水平的發展,針對最新的勞動形態,注重學生勞動能力的培養,培養正確的勞動精神,提高創造性勞動能力,結合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國家戰略需要,針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創新勞動教育的理念,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成為知識充足,技能熟練,創造力強的高素質勞動人才,成長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的時代新人。
二、大學生勞動教育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大學生的勞動意識淡薄
勞動價值觀要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科學的勞動觀點和體系,要用積極向上的心態去進行勞動,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和道德素養,在勞動中學習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在高校優秀校友的榜樣設立上,大多數都是優秀的成功人士,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勞動者,也沒有貫徹勞動最光榮的這一個理念,立德樹人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在培養人的素質素養發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受教育的程度的提高,高校生對勞動的正面情緒反而在衰減,認為勞動很苦很累,是沒有學歷的人才會去勞動,這也意味著享樂主義的苗頭蠢蠢欲動,勞動的價值在他們的心中也發生了勞動異化。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應該簡單的停留在機械勞動和體力勞動上,而是要符合具體的環境特點,符合當代高校生身心發展的需要,促進高校生用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和責任感。
(二)高校輕視勞動教育課程
高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高,首先是高校大學生的重視度與參與度不高,大部分老師注重學課堂能力的培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其他方面的培養,沒有把立德樹人這一理念方針貫徹到具體的教學應用當中。高校過分重視其他理論課程的學習,沒有把勞動課程放進一個必修專業課的基礎位置,沒有讓學生感受到勞動教育的不可或缺和重要性,片面的把勞動教育變成了書本里的間接知識,而沒有看到勞動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形式。高校是開展大學生勞動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中有著資源優勢,在“十大育人”體系中蘊含著豐富的勞動教育元素。但部分高校在勞動教育方面還未形成完善的教育體系,高校勞動教育載體還存在有分散化和碎片化現象,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還存在有隨意性和形式化等問題。
三、新時代加強當代大學生勞動教育的路徑
(一)在實踐中樹立科學的勞動價值觀
一是道理雖然要講,但是要有創新點并且接地氣,懂得用學生們流行的網絡用語來宣傳和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活動,通過創建系列活動促進班級團結合作,調動學生活動的開展和學生積極性的提高,同時在勞動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學會了與他人相處和合作,也是未來人生道路上一項必備技能。二是要在學生中樹立勞動教育的榜樣和模范,有對比才有目標,榜樣做的好不好,影響力度廣不廣,大學生這類青年群體是否容易接受,是勞動教育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在此次新冠疫情的戰役中,不乏90后、00后青年學生群體,青年大學生沖在了抗疫的最前線,他們不畏懼艱難險阻,承擔了一個社會應有的責任,履行了作為新時代青年的勇于擔當的使命和義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勞動最光榮這一所有人都應該學習的理念。
(二)健全勞動教育的體制機制
首先,要開展日常勞動教育和服務教育,加強勞動課程的建設,不能只讓勞動教育停留在書本上,而是要把勞動教育納入學生的發展方案里,根據現有的課程專門設置勞動教育的課程,使勞動教育這門課程成為高校生的必修課而不是選修課,同時要促進學生的專業與勞動教育相結合,在學生的課程中也強調勞動教育的理念,形成一個更為廣泛,更加深遠的教育效果。其次,要注重考核評價機制的建立辦法,要將勞動教育課程納入成績考核和學分考核,從核心上解決學生不重視的問題,堅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方針,系統地為學生設計勞動素養的評價機制、方案、流程等。構建勞動教育“共同體”,形成勞動教育合力,營造濃厚的勞動氛圍,深入推進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正面化、大眾化發展,引導大學生成為新發展階段的優秀勞動者、奮斗者。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光明日報,2020-03-27(01).
[2]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教育體系——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就《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答記者問[J].新教育,2020(22):4-5+8.
作者簡介:孫夢迪(1998.01-),男,漢族,遼寧錦州人,碩士研究生,重慶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