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豐
摘要:教育改革提出了一個重要的教育理念:要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要越來越緊迫,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揮他們個性已經成為了當今教育的主要目標。所以,要想讓學生主動的,輕松的去學習,使得創新思維發展,就必須要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關鍵詞:初中歷史;自主學習;探究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是要讓他們養成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自己找出問題,并且通過分析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逐步養成自己獨特的解題方法,并能把所學到的知識用于實際時可以使其他的問題得到解決,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歷史教學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內容
(1)要學會對于學習任務的組織。這包括學習任務的制定,還有對于學習方法的應用和學習結果的考核這四項基本能力。組織學習這不僅反映出了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日后知識的運用,還能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2)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學生要學會自己看書做到全面閱讀。不能僅僅讀一種類型的書要廣泛的閱讀。理解書中所講的主要內容,并且對于書中文章后面提到的問題能夠作出正確的答案,將自己的答案進行分析與標準答案相比較,對于自己的答案進行評價。
(3)要學會對于學習資料的收集與運用。通過書籍所講的內容研究參考資料,根據書中所提到問題收集相關的資料,并且能夠對資料進行分類通過資料能夠闡述自己所得出觀點的能力。這是學生適應教育改革觀念的提升,并且對于他們日后的學習也是非常有用的。
二、構建課堂自主學習模式
初中歷史教學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在老師的指引下開始進行的,老師經過設計以及教給學生的方法,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我得出了一套這樣的教學模式:首先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對于章節主要內容有所了解。然后利用多媒體放映與歷史課本內容相關的歷史影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于這段歷史的記憶。其次老師可以提出相關的問題,可以提出基礎知識的問題或者書中相關內容的提高題與課本的內容相聯系。讓學生自己完成。最后讓學生做出問題向老師進行提問,然后老師可以讓學生一起進行問題的解決。也可以組成小組的討論。總結本章歷史內容的重要考點針對性地進行記憶。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
(1)創造求知環境
要誘發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根據歷史書的內容設一個障礙,激發學生去詢問問題在教師的指引下使學生渴望對于知識的求解。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的主體。例如,在教授太平天國反動失敗這一歷史知識的時候,可以對于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性質,以及他的歷史影響作出問答。使學生具有求知的心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回答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老師引導學生對于教材的觀點進行思維上的論證,鞏固學生對于這段歷史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獲得了基本的自主學習的方法。
(2)留給學生思維空間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絕對的自覺性多體現在思考下,思考是發展帶的思維的活動,老師提出了問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思維的空間,讓他們對于歷史知識有做感悟和體驗。提高學生的思維,因為學生提升了思維,那么對于他們日后對于歷史問題的思考具有很大的幫助。思維的全面發展,有助于學生對于問題多方面進行考慮,從而進行解答,也可以對于歷史問題發表出自己獨特的看法,對于初中歷史學習,具有一定的幫助。不要為了追求教學的最終目的而摒棄了對于學生思維的提升。
(3)指引學生求異思維的提升
教會學生對于求異思維的培養。通過使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是培養思維的主要方法。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采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教學生怎樣學習。使學生的思維,不能得到培養,這樣就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學辛亥革命這一章教學時,課堂上教師不提供任何的資料以及觀點,僅僅給學生說辛亥革命的事實,通過事實讓學生參考,從這些事實資料提煉出自己對于辛亥革命的看法,并且運用書中所含有還有的問題進行理解。然后在課堂上可以分為小組進行討論,學生們你爭我搶的進行著發言,并且闡述自己的觀點。
(4)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的課堂上積極,所以課堂效率會很高,但是還有的學生比較內向,教師也不知道他們是否真正的理解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所以應當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多多回答問題。使每一個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都有能夠有所體驗,并且得到滿足,也增添了對于學習的熱情。
結束語
總的來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必須要在教師的指引下進行,要以學生的最終發展為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要充分地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從而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雷剛,胡春香.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打造高效課堂[J].新課程學習(上),2011(05).
[2]殷世東.作為學習方式的社會實踐:考量與開展[J].中國教育學刊,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