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稅務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管理活動,這項管理活動貫穿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其目標主要是培養納稅人的依法納稅習慣,盡量提高依法納稅的水平。企業稅務管理當中,如何控制好稅務風險,做好稅務風險防范是一項不可回避的問題。這篇文章將進一步結合稅務風險的概念,分析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明確加強稅務管理,防范稅務風險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探討可行的具體措施,為廣大企業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稅務管理;風險防范;策略
企業稅務管理是指對涉稅事項進行研究分析、規劃策劃、處理監測、協調溝通、預測報告的全過程。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關于稅務風險的管控,稅務風險具有客觀性,不能完全被消除。因此,廣大企業的管理者們需要積極的應對,直接面對稅務風險,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將稅務風險降到最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規范納稅行為,有效降低企業稅務風險,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這篇文章將進一步分析稅務風險發生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探討防范稅務風險、加強稅務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企業加強稅務管理的意義與價值
(一)稅務管理會直接影響到財務決策
當代企業的財務決策主要涉及對各類項目的投資、項目啟動的資金籌劃、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所造成的成本消耗與經濟收益。而涉稅事務可以說與以上諸多方面均有關聯,貫穿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企業運營的各項資金流動均需要考慮到稅務問題,因此加強稅務管理,對于企業作出科學的財務決策是十分有益的。
(二)有利于企業依法維護自身權益
通過強化自身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依法維護自身的權益是企業稅務管理的又一重要作用。企業如果想要科學合理的減輕自身稅負,維護企業權益,就應從稅務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實際需要出發,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有效的降低企業在稅收方面的成本,這就從側面提升了經濟收益,從而更好的維護了企業的合法經營權益。
(三)能有效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如前文所述,稅務管理會影響到財務決策,當代企業的財務管理涉及的主要是三個方面即資金、成本和利潤,而稅務管理工作正是圍繞著資金這一要素進行展開。所以,加強稅務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企業對于資金的管理和管控的能力,使得企業的成本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經濟收益能夠達到預期。規范企業的納稅行為,有效的防范稅務風險,減少因風險而造成的損失。從而從資金這個要素著手來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四)稅務管理是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有效途徑
稅務支出直接影響企業的現金流量,而現金流量是企業的價值基礎。因此只有通過對經營、投資、籌資活動進行事先規劃和安排,作出科學的稅收籌劃,選擇最佳的納稅方案來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才符合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二、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企業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會出現多種稅務風險,而這些稅務風險由企業的涉稅行為所影響,企業不合理的涉稅行為,會導致企業出現多繳或因少繳稅而受到補繳和罰款的結果,這兩種結果都會影響企業形象與經濟利益。其中多繳稅款會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而少繳稅款則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責任。由此可見,企業必須要加強稅務管理,防范稅務風險。以下從內部和外部這兩個方面對稅務風險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稅務風險產生的內部因素
首先,就是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觀念也出現了問題,部分管理者對于我國的稅務相關法律以及科學納稅并沒有一個正確、科學的認識,認為企業經營的唯一目的就是追求經濟收益的最大化,片面的追求利潤的提升,忽略涉稅事務,在此基礎上作出的決策,就很容易產生稅務風險。還有一些管理者缺乏對稅務管理的正確認知,認為稅務管理是屬于公司財務部門的工作,只要稅務機關檢查不出問題就行,將稅管工作全權交給相關部門人員處理。與此同時,企業管理者也沒有將稅務管理的重要性傳達給各個部門,導致企業各級人員對稅務的不重視及對財務人員的不配合,間接增加企業稅務管理難度。
其次,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交易風險也是容易誘發稅務風險的一個因素。在交易的過程當中,發票作為法定的稅務票據。是企業計算合法收支,和稅務機關計算稅收的重要依據。但是在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前提下,發票防偽技術卻沒有快速進步,當前市場上存在著許多發票問題,如:一些不良企業通過虛開發票或者偽造發票的手段,來達成偷稅漏稅的目的。
最后,企業的稅務管理水平也受到辦稅人員的業務能力影響,稅務管理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如果企業的辦稅人員對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充分的了解,或者說對于這些內容沒有精準的把握,就無法做好關于涉稅事務的溝通工作。對于這類收稅員來說,即使沒有偷稅漏稅、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主觀故意,也總會在不經意間違反相關稅收法律法規。從而引發稅收風險。另一方面。如果稅務人員的專業水平不達標,在手工核算稅額時容易出錯,造成風險。
除此之外,稅務風險也受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影響。要想實現稅務風險的防范與規避,應該做好稅務管理制度建設,構建完整的管理體系。通常情況下,企業稅務風險等級與企業稅務管理水平有著直接聯系,如果相應的管理體系不健全,則會影響稅務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稅務風險產生的外部因素
首先是受到國家稅收政策的影響。從外部因素上來看,稅收政策的變化是最容易為企業帶來財務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1]。稅收政策是國家調控經濟的一種重要手段,會根據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國家會對不同地方和行業制定不同的稅收政策,并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如果企業公司不能及時了解到政策的變化,并依據稅收政策變化及時調整納稅籌劃,就容易出現違規現象造成納稅風險。另一方面,我國的稅務機關對于稅法擁有行政解釋權[2],對于法律未明確規定的部分,稅務機關在執法時擁有相當的自由度,因此會受到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等主觀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也容易造成企業的稅務風險。
三、加強稅務管理,防范稅務風險的策略
(一)建立企業稅務相關意識
企業的管理人員首先應該學習相關稅務知識,改變繳稅只是為了應付稅務檢查的思維觀念,加強對企業稅務管理工作的重視,定期同相關人員參與稅務方面的培訓,積極參加稅務局組織的稅收會議。同時,企業管理人員應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手段,在公司內部樹立稅務風險的重要性和稅務管理的必要性,使各部門積極配合財務部門,做好稅務風險管理。
(二)完善企業內部的稅務管理制度,做好風險預警
要有效的防范稅務風險,就必須完善企業的稅務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提升涉稅工作的效率,例如加強在票據審核以及復核過程中,財務各部室之間的相互溝通,以及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2],這樣才能更為準確的把握企業的資金流動。防止因為信息把握不準確而造成較大的稅務風險。另外充分利用好現在的信息化技術,加強關于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利用電子信息技術進行核算的實際效率,要遠遠高于人工核算。以此來盡量減少因為核算而導致的風險。
除此之外,對于稅務風險的“高發地帶”,要做好預警工作,時刻提醒辦稅人員,防范稅務風險。并且,對這些流程中可能出現只有風險類型有一個初步的預測,預先制定好發生稅務風險后的補救措施。
(三)提升企業公司辦稅人員業務能力和綜合水平
辦稅人員的業務水平,主要包括對于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以及對國家稅收政策敏銳嗅覺等。所以,要全面提升辦稅人員的業務水平,可以加強相關部門對于我國稅收政策的學習,將對涉稅法律的理解作為相關部門工作的重要目標之一,促使相關辦稅人員進行學習提升能力。同時也要社會樹立正確的稅務觀念,增強辦稅人員的道德責任感,可以在公司內部樹立優秀榜樣來督促企業其他辦事人員提高工作質量。
(四)對業務人員進行涉稅事項培訓
稅務事項幾乎貫穿企業經營活動全過程,涉及人、財、物、技術等各個要素,稅務風險很可能就潛伏在各個業務部門。因此這就要求業務人員在簽訂合同或辦理業務時,要結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考慮,如:①對方單位是否為一般納稅人;②供貨單位、發票開具單位和收款單位是否一致;③貨物與發票內容是否一致等各個因素,這樣才能避免由于貨物流、資金流、票據流不一致,而造成企業的稅收風險。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業務人員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了提高業務人員的總體水平,企業應該加強涉稅事項的培訓,讓業務人員擁有更加專業的涉稅知識。業務人員只有擁有專業的涉稅知識,才能進一步減少公司的損失。
(五)加強稅務信息的收集和管理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數據的傳遞、收集和管理更加的便捷和高效。由于企業所面臨的稅務環境是復雜和多變的,無論是國家政策法規的調整,還是企業內部財務狀況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到稅務安全。所以,企業應建立一個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統,加強企業內部信息的傳遞和溝通,及時更新外部相關信息的變化和調整,為企業的稅務籌劃提供數據支撐。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企業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面臨各類稅務風險的概率也逐漸增大,企業合理避稅的空間正在縮小,因此加強企業稅務管理,提升企業的稅務風險的防范能力是必要的。為此企業要結合實際完善稅務管理制度,加強辦稅人員的業務水平,加強稅務信息的收集和管理,處理好涉稅事務,為企業的長足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文龍.加強企業稅務管理及防范、化解稅務風險的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21(02):105.
[2]劉慶國.簡論公司稅務風險及防范控制[J].財會探析,2017,02(11):34.
[3]陳秀峰.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探討[J].中國總會計師,2018,10(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