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霞
摘要:隨著新高考改革的逐漸實施,選修化學的人數嚴重偏少,這將會影響國家未來人才的結構組成。高中化學目前所面臨的困境更加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方式,積極發掘新的備課 ,優化目前的集體備課模式,以此來高效開展教學任務,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化學;集體備課;學習效率
引言
從整體角度分析,集體備課能夠實現教學目標與教學進度的統一,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此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學通過集體備課的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出集體所帶來的作用,由各位教師獻計獻策,以此解決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這對提高教學質量而言具有推動性。
一、明確備課作用,解決教學問題
在集體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從本質上認識到其作用與價值,并且要從四個方面入手。1. 備教材:針對化學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將教材知識點進行歸納與整理,增強其聯系性,把握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制訂完善的教學計劃。2. 備教法: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以及學生學習的情況,將知識點進行歸納與總結,以此設計出符合學生學情的教法。3. 備資源:要從學生入手,按照學生化學學習的情況以及對知識的認知特點,挑選出具有針對性的課外資源以及練習題,以此完善教學內容,補充教學知識。4. 備問題:要對學生在學習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錯誤進行統計,并且找到突破口,采取多樣的方式讓學生盡快掌握知識點。
二、制定集體備課制度提高備課效率
其一,注意時間的安排。要保證集體備課的“高質量”而不是“多次數”。備課小組可根據教學的難易程度來專門安排 集體備課的時間。如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中“氧化還原”的 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而且知識相對較為枯燥,在這章的 教學中就可以組織教師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就如何增加授 課的趣味性進行討論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或者在月考結束 以后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可以根據學生的成績對接下來的教 學任務進行相應調整。
其二,注意地點的明確。在進行集體備課的時候,需要注意對備課的地點進行固定,這樣方便于集體備課的及時開展。
其三,需要明確中心發言人。在開展備課活動的時候,需要明確一位中心發言人,這位中心發言人需要依照自己的理 解就教學內容、教學方案以及教學主題來進行闡述,并且提 出一些可參考的建議和想法。因此,中心發言人的選擇也至 關重要,通常可以選擇教研組長或學科帶頭人作為中心發言 人來引導教師活動。在這樣規范的集體備課過程中,教師的 專業能力才能得到提升,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創新形式,避免死板
要想提高集體備課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在教學形 式上體現出多樣性。其中需要由主備人對自己的觀點以及設計進行分析,然后備課小組的相關教師進行補充,并于最終形成教學方案。當然,為提高備課的效率,還可以先上一節常態課,針對學生學習的情況展開討論,分析教學當中所存在的問題,在集體研討當中形成最終的教學方案,這樣一來能夠花費少量的時間,也能夠遵循生本理念。
四、加入“對學生思維培養”的探討
新課標中的重點要求是培養學生學科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自我學習,通過正確的邏輯思維完成教學任務。在傳統教學中,就師生關系而言,教師往往占據課堂的主要位置,課堂上以教師講述為主,但是對于已經具備思考能力的高中學 生和需要實踐的化學學科來講,這樣的教學方法顯然達不到 新課標的要求。因此,教師在集體備課中要增加“如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探討,要重視對學生思維和實踐的培養。
例如,在教授“氯水成分及性質探究”這一內容時,教師在備課時就 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并通過實驗來驗證結論,而不是通過直接告訴的方式來授課。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的討論制定出思維框架之后再設想課堂情境,充分考慮各種可能的情況,做好充足的準備。如對“探究氯水成分”的教學,可設置如下問題進行引導,以此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氯氣溶于水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學生:形成猜想: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教師:根據學生作出的猜想,進一步提問相應變化溶液中所對應的粒子成分。
學生:物理變化:Cl2、H2O;化學變化:Cl- 、H + 、H2O;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Cl2、H2O、Cl-、H +,同時制定方案,檢驗成分,最終發現是化學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書寫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學生發現根據已有的知識寫出的化學方程式并不能滿足元素守恒、 原子守恒。此時,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分別取少量稀鹽酸和氯水,滴在pH 試紙上。
學生觀察并比較現象。鹽酸使試紙變紅,氯水使試紙先變紅后褪色。最終得到結論:氯水中存在 H+ ,同時還存在一種具有漂白性的物質。
教師:氯水中有漂白性的物質是什么?
學生:根據之前得到的結論進行分析,溶液中有Cl2、H2O、HCl,而H2O、HCl都不具有漂白性,Cl2是否具有漂白性?
教師:演示實驗。將干燥的有色紙條和濕潤的有色紙條分別放入兩瓶干燥氯氣中,觀察比較現象。
學生:觀察到干燥有色紙條不褪色,濕潤有色紙條褪色。得出結論:氯氣無漂白性,氯水中存在一種有漂白性的物質。
此時教師再告訴學生這個物質是HClO,并補齊化學方程式。學生已經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思考,自然而 然地就很容易接受這個新物質,并且對它具有漂白性的這條性質也會印象深刻。同時,對于后邊所要探究的氯水的成分也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
五、關于因材施教的討論
集體備課的優勢在于教師可以確定一個標準的大綱,明確重難點。有了這份大綱,教師在授課中就能更加關注教學 的細節。在確定大綱之后教師可以討論不同的學生類型及案例。不同的班級中學生能力不同,教師在討論中充分交流和 結合別人的教學案例以用于自己的教學之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來確定教育方式,使這些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得到更好的發展并且提高學習效率。因材施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學生和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反過 來,集體備課在一定程度上又為教師提供了捷徑去探索和學習,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也提高了教師自己的教學能力。
六、和而不同,多方位調節
和而不同是集體備課的定位,在完成備課方案之后,需要從現實出發,做好調整工作。1. 重學情:要按照教學設計以及班級學情制定教學目標,尤其是要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認知等加以分析,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 看環境: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嚴格按照學生的狀態,有針對性地給予調整,要跟隨課堂變化而變化。3. 依個性: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在集體備課之后要對教學方案加以分析,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
結語
總之,新高考下的高中化學正在面臨巨大的挑戰,高中教師要積極克服困難,深入思考如何才能讓學生選擇化學,愛上化學,從而實現化學學科的育人效果。集體備課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也使得學生能夠高效學習。教師應該努力探索, 積極提高集體備課的效率和質量,在現在的基礎上優化備課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游孫瑛.信息化時代如何高效備課[J].教書育人,2020(20):56-57.
[2]白靜靜.讓高中化學集體備課在解惑中不斷走向高效[J].考試周刊,2020(5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