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東
摘要:生活性是物理學科的一個突出特征,一方面,物理知識是人們在生產實踐中通過探索和總結而得到的成果,另一方面,物理知識及方法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為社會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物理課程的生活性出發,在開展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應著力轉變傳統教學模式,通過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切實增強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從而在幫助學生構建起完備物理知識體系的同時,促進其實踐應用能力與學習探索興趣實現提高。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認識與實踐
引言
結合初中階段的物理課程教學,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從生活出發分析物理規律,把掌握的物理知識巧妙應用在實踐操作中,促使物理知識更加具備落腳點,這樣凸顯學以致用的本質特征。生活化的認知與實踐便是生活化教學活動,生活化教學的關鍵點是圍繞具體生活加以物理知識傳遞,學生不只是要掌握基礎知識,還可關聯生活提出對應問題,教師發揮自身的指導職能與輔助職能,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物理知識結構體系,強化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繼而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一、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滿足新課改中素質教育的要求
初中新課程改革強調的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基本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生活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這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將日常生活的觀察體驗運用到物理學習中,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有利于激發物理學習探究熱情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是推動其在學習活動中長效持續保持高度專注最為強勁的動力,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熱情、培養其形成濃厚興趣的重要路徑,通過向學生展示物理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感受物理學科的生活應用價值,教師能夠有效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在實踐中應用新知,從而將其真正還原為物理學習主體。
(三)深層次挖掘物理知識
物理知識的多呈現公式情況,相關公式背誦會給學生帶來索然無味的感覺。若教師僅僅結合教材介紹知識點,可能讓學生產生排斥感。引進生活化的教學思想,學生充分感知多樣化物理知識,觸動學生心靈,基于好奇心的引領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由于物理知識體現出邏輯性,學生最初接觸時可能無法理解,不愿意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特別是重力知識與力學知識等,所以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可幫助學生直觀感知知識點,挖掘知識內涵,促進學生深層次探索物理奧秘。
二、現階段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應用時存在的不足分析
伴隨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生活化理念進入初中物理課堂已有一段時間,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教師展開了相應探索,通過應用生活化案例、展開生活化物理情境創設,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物理教學實效。不過,從整體上看,實踐之中,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仍然存在著諸多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師普遍缺乏關于生活化教學理念內涵的深刻理解,未能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導致生活化教學流于形式;其二,教師將課程內容局限于教材,未能全面整合生活化教學資源,并對其加以充分利用;其三,沒有適應生活化理念應用多樣教學方法,未能高效開展情境創設、問題教學及組織實踐活動。
三、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設置良好的生活情境
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導入作為教學的關鍵部分,影響著教學整體水平。以往的課程教學中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硬性記憶相關知識,無法走進物理知識的世界中感受知識帶給自己的力量。學生被動學習就算可以掌握知識,然而不能分析怎樣妥善地處理問題。新課改條件下,教師要依托生活化教學理念設置生活情境,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深深地被學習資源所吸引,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加以具體研究,在研究過程中分享物理原理,最終得到問題的答案,巧妙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促進物理教學活動進展。比如在進行“光的色散”教學實踐中,理論層面的知識點能夠和生活進行關聯,促使其有機轉變生活問題,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思考下列問題:為什么在下雨過后天空中會呈現彩虹的現象?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經驗分享自己的意見。一些學生可能會覺得太陽光和雨水相遇出現折射情況便是彩虹;一些學生可能會覺得太陽光反射形成彩虹現象。之后教師組織學生關聯物理知識點探索答案,學生深刻地意識到陽光透過空氣殘余的水珠會產生色彩,即彩虹現象,由此調動學生求知欲和探索欲,靈活地開展教學活動。
(二)對實驗教學進行生活化回歸
物理教學實踐中,理論知識是基礎的部分,實驗教學是實踐體系的一個內容,以此為基礎確保學生真切感知實驗過程,掌握實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若學生可以自主地分析問題和發現問題,自然而然可借助物理知識描述生活情況,有效地落實初中物理課程教學任務。有講解“摩擦力”相關知識,教師安排學生加入拔河比賽,在此之前給學生介紹拔河的要點和情境,學生分析在比賽之前需要準備的項目,學生自身的思維存在于活躍的班級學習氣氛中,盡情地在交流中抒發自己思想。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情況下,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拔河比賽是我們比較喜愛的一種運動,那么繩子的作用力以及反作用力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作用力以及反作用力分別是什么?學生認為是兩邊學生產生的拉力。教師繼續追問:若對面沒有安排學生加入比賽,然而有一塊大石頭,學生可以拉動石頭嗎?或者比賽的另一方有8個學生,我們班級安排15人加入比賽,可我們班級的學生站在相對光滑的地面上,這樣我們班級是否可以贏得拔河比賽?這樣學生開動腦筋進行深刻思考,進一步挖掘摩擦力的重要性,真正在物理課程教學中貫徹生活化思想。
(三)練習生活化,鞏固應用
練習是學生對知識學習的延續性活動,并且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獲得知識遷移的能力,意義重大。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絕不能為了考試而布置練習題,而是應當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上,使用生活化的練習題目,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讓學生在練習題的解決中逐漸地學會運用物理知識,從而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用學生的親身經歷來設計練習題。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讓人產生親近感,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是一樣的,教師可以按照對初中階段學生的了解,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練習題,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充滿了物理知識。比如,在教學“光現象”這一章節的內容時,筆者注重從學生對日常生活的理解出發,設計了一些包含生活常識的問題,例如“在雨后的夜里,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積水,可以怎么進行判斷”等等,從而讓學生可以開動腦筋去深化物理知識,有助于學生良好物理學習觀念的形成。
結束語
物理與生活密切聯系,在組織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把握二者的關系,挖掘生活資源,創設生活活動,建構出生活化的物理課堂,使學生在生活內容的輔助下獲取有價值的物理知識,同時鍛煉學生物理探究能力,提高物理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忠生.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開展策略[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6):91-92.
[2]寧俊亭.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鄭成路.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教育界,2020(45):65-66.
[4]劉相兵.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5]趙樹有.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