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碩
摘要:在初中階段知識教育過程中,教師不斷引導學生在數學課堂中展開深度學習,不僅是夯實初中數學文化基礎的需要,而且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因此,教師應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核心指導,立足核心素養,對數學深度學習活動組織的理念、方式方法進行持續優化,探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養成、提升的途徑。鑒于此,本文對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深度學習理念;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深度學習主要指學生在新的學習情境中應用從其他情境中學到的知識的過程。深度學習的概念特征主要是與淺層學習對比的。比如,在記憶方式上,深度學習提倡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而淺層學習注重機械記憶;在關注焦點上,深度學習較為關注解決問題所需的核心論點、概念,而淺層學習較為關注解決問題所需的外在線索、公式;在投入程度、思維層次上,深度學習強調主動學習、高階思維,而淺層學習強調被動學習、低階思維;在知識體系上,深度學習注重在新知識、舊知識之間構建聯系,掌握非結構化復雜知識,而淺層學習注重拆散現有知識點,掌握原理、概念等結構化知識。
一、基于深度學習理念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1、拓展學生數學視野
教師通過當堂設計數學習題及變式訓練,可以在記錄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同時,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萬物,尋找數學問題,思考數學問題,拓展數學視野,充分感受“萬物皆數”。
2、讓學生的學習多元化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其對學生的學習水平、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教師通過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數學深度學習的開展,可以為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思維訓練指導,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多元化。
3、助力學生學習能力發展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數學深度學習理念的引導下,“知‘數’明理,學以致用”理念可以融入數學課堂的方方面面。從課前預習到課下拓展,學生沉浸在數學知識的學習探究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濃郁的學習趣味,豐富數學知識框架,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二、基于深度學習理念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
1、注重概念落實,鞏固教學基礎
有效學習是深度學習的基礎,也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由于初中數學知識體系與邏輯思維息息相關,所以偏重于邏輯方面的教學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認知基礎,導致形象思維方面學生的認知不足。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又不夠具體,則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就會有所困難。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的學習中,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是兩條線永不相交,認識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則是基于對平行線的認知基礎上,屬于形象的思維狀態,這種思維狀態會對學生學習其他知識造成一定的影響,如后期解決平行四邊形的問題時,學生就會因為已學的知識而形成思維局限,不敢輕易突破。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列舉學生身邊的物體解讀平行四邊形的變化過程,以動態化的形式看到平行四邊形角的變化,能夠從定性的角度將變化作為定量,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認知,教師可以用數學用語引導學生,鞏固在初中數學學習方面的基礎知識。
2、明確教學主旨,引導深化學習
在當前的教學背景下,大多數初中數學教師授課都是為了讓學生應對中考,所以他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會做數學題,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單一的教學形式以及教學目標,讓教師對數學知識的主旨把握不明確,雖然表面上學生在階段性的測試中會有一個成績的提升,但這終究不是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好方法。培養學生深度學習下的核心素養就是要教師授課中準確把握課程主旨,將課本中的核心內容授之于學生,加以多元化的引導方式,讓學生高效學習。
例如,在講解“全等三角形”這一課時,在說明全等三角形的相等條件時,教師先不要急于給學生提供最終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在畫圖的過程中去做總結,教師只需要在最開始的時候做一點簡單的說明就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畫兩個全等三角形,通過對三角形邊和角的關系來找到兩個三角形相等的條件。在給予學生充足的自我畫圖時間之后,教師再將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講解出來。為了讓學生考察這些條件的真實可靠性,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這些條件來畫全等三角形。在將這些條件一一嘗試之后,學生就更加確定這些條件的正確性了。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依據學生差異性的思維做多元化的引導,給學生思維上的阻礙做掃除工作,表現出了學生思維能力需要深度教學,并且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也是很有必要的。
3、搭建教學模型,定型深度學習
初中數學需要學生具備較好的數學模型思維,也就是說在數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知識歸類、成型的能力,學生將基本的數學知識變為體系化的知識系統,這種學習模式與數學建模在本質上相同,所以也屬于深度學習的范疇,將數學學習的過程模型化,就可以讓學生自主解讀許多數學概念,而不必通過死記硬背理解數學概念。
例如,在“一次函數”的學習中,學生初步接觸函數的相關知識,需要對函數中的常量、變量、自變量等概念具備充分的理解,如果學生想要準確地表示函數,還需要考慮到函數的概念等,用圖像來表示函數需要學生能夠認知相關概念,才能促進深度學習,否則學生會弄混自變量和因變量,那么學生就很難在函數的學習中掌握變量的變化區間,對函數的表達也不夠準確。即使是在基本的“y=kx+b(k,b為常數.k≠0)”的表達式中,學生也可能會因為概念不清晰而不能準確地區分各個變量,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以探究的方式深度學習函數概念,學生就會對實踐的過程產生具象的認知,結合函數的圖像可以構建完整的數學模型,區別于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以深度學習為理念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本質要求在于學生要進行深度的思考,從課堂知識的角度出發讓學生享受研究的過程,發展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高階思維,不僅需要教師對教材的知識做出詳細的解讀,更需要對學生的思考過程做出必要的引領,從而達到深化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雷,朱建民. 初中數學深度學習的有效引導[J]. 數學教學通訊,2018(20):32-33.
[2] 楊柯. 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優≠化路徑[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