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錫創
摘要: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主要以數學知識點為基礎,通過例題的拓展來完成內容講解,之后再通過課后習題達到鞏固相應知識點的目的,教學中授課模式單一,重點關注知識的灌輸,嚴重影響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發展,不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基于此種情況,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更新數學教學模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主了解知識內容,探索知識奧秘,構建開放性的數學課堂教學,展開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發散性思維;初中數學課堂;培養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高學歷層面,企業入職人員的社交能力、學習能力、人品以及專業理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能力都是企業對人才的考察重點,順應社會需求核心素養便漸漸在教育領域中的呼聲越來越高,促使教育行業不斷進行變革。教育的目的是幫助人更好地生活,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由注重成績,知識的傳輸,轉變為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僅要幫助學生提升成績,還要幫助學生增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踐能力,在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或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社會所需人才,保證人的價值得到最大實現。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意義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意義已經不僅僅在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果這個層面,更關系到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甚至未來的發展。這一點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經常是被忽略的,很多數學教師更傾向于解題技巧的傳授而非數學思維的引導。這種教學理念在短期內對學生成績的提升有一定的幫助,但從長遠看,對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以及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并沒有更多積極的作用。數學思維是促進學生長遠發展的關鍵,學生在數學思維的幫助下能夠更加清晰地找到解題思路,提取出題目中的關鍵信息,而不是死記各種解題技巧。數學思維的培養從本質上來看是對學生思維的引導甚至重塑,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而且學生在思維形成之初并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概念和認識,甚至會產生一定的抵觸心理。教學模式的轉變帶來了解題思路的改變,學生要完全依靠自己來找到解題思路,這個過程既是漫長的,也是困難的,同時也是有意義的。經過了這個過程,學生所獲得的不僅是知識的積累,而且是解題思路的清晰和思維的發展。
二、初中數學課堂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策略
(一)靈活訓練形式,增強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為了更好地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基礎,重點研究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運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去解決同一問題,增強學生思維的敏捷度,讓學生在訓練中感知知識間的關系,構建相應知識體系,鞏固所學知識,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鍛煉發散性思維能力,從而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幾何類問題的解決中,有這樣一道題目:有一個等邊三角形,請你列出三種不同的方法,將其分割為三個全等的圖形。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認真審題:(1)題目要求分割的圖形是什么?(2)等邊三角形有什么特殊性?(3)等邊三角形的邊長度、角的度數是否相同?(4)等邊三角形的中線、平分線和垂線間有什么關系?讓學生按照問題的提示,找出等邊三角形中三邊長度相等,三個角度數相同還有中線、平分線和垂線重合且交于中心位置的特點。依據這些知識,有的學生想到,可以從中心向三角形的頂點做直線,將等邊三角形分為三個全等三角形;有的同學想到,可以從中心向三條邊做垂線,可以將等邊三角形分割為三個四邊形;還有的同學提到,可以去邊上的任一點(距離相應頂點長度相同),同樣可以將等邊三角形分為全等的三個三角形。就這樣,學生拓寬了思考的途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順利地解決了問題。
(二)誘導思維變通,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可以通過逆反、轉換等策略進行變通,使學生找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點,從而產生更好的解題設想和解題方法,最終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例如,在《函數概念》的教學中,對于教材中的定義,教師不能僅限于讓學生死記硬背,或是組織學生討論表達式、值域和定義域,而應該從具體實例出發,讓學生真實體會函數的變化規律。如,出示題目:(1)一輛火車正在按照6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前進,行駛t小時后的路程為s千米;(2)利用表格表示某水庫水深和水庫存水量;(3)等腰三角形一個底角和這個三角形的頂角;(4)天氣變化曲線圖中的氣溫與時刻。然后讓學生從題目中展出存在的變量以及變量間的關系和表達方式。學生認真對比題目,能夠從中找出不同變量間的本質屬性:其中一個變量,每確定一個數值,另外的變量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可以確定為相應的、唯一數值。教師再讓學生將此規律帶入具體的函數實例當中,這樣就可以正確地辨別例子的真假,并從中抽象出函數的概念,讓學生真實地體驗函數的“變”,找出相應的變化規律。
(三)圍繞主題開展訓練,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學主題開展思維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達到提高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標。發散思維能力的提升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建立學習認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還有助于鍛煉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方案時也要思維多樣化,把握知識內容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方案,提高教學策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要求下,對于初中生數學教學中進行發散思維教育需要教師對自身觀念、教育方式進行轉變以及學生自身能力不斷發展,這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自身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探究,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盧江燕.淺析深度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9(36):8-9.
[2]趙翠.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探索[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9(36):13-14.
[3]劉振華.信息化初中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天津教育,2019(3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