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云
摘 ? 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引發作戰樣式的不斷改變,其中政治因素對現代戰爭的制約和影響愈發突出。開展法理斗爭教育,明確課程定位,瞄準教學對象的鮮明特點,制定精準的教學策略,對于提高新時代軍校學員打贏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戰爭能力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法理斗爭教育;課程定位;教學策略;學員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27-0043-02
一、課程的基本定位
“法理斗爭教育訓練”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堅持為戰育人導向,屬于政工能力訓練的范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了解法理斗爭的基本知識,掌握法理斗爭的基本方法,使學員學會運用交戰規則開展法律攻防,為軍事行動拓展法律空間、贏得法理優勢提供能力支撐。
二、教學對象特點分析
(一)知識基礎
課程教學前,雖然學員通過系統學習《習近平強軍思想》《軍隊基層政治工作》等政治類課程,掌握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精髓要義,熟悉基層政治工作的理論、技能和方法,但學員卻對現代戰爭中非武力、“軟殺傷”等制勝要素認識不清、了解不夠,對于作戰中涉及到的交戰規則知之甚少,對于“學什么”缺乏清醒認知,尤其運用交戰規則“制敵”而不“制于敵”的知識儲備明顯不足。
(二)學習能力
學員大都經歷過正規教育培訓,少部分還接觸過基層任職鍛煉,普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遷移能力,對“怎么學”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但與此同時,由于有的學員認為法律在戰爭中的作用甚微,有的學員認為法理斗爭是專業人員的職責與自己崗位無關,甚至有的學員認為自己將來只是一名基層指揮員,只需考慮戰術問題,而法理斗爭屬于戰略范疇,無需多慮。因此,受這些因素影響,學員大多對“為什么學”“需不需要學”存有質疑,學習動力不足。
(三)學習需求
信息技術的發展,引發作戰樣式的改變。政治因素對現代戰爭的影響和制約愈發突出,有效開展法理斗爭對于占據政治主動、贏得道義支持、塑造輿論態勢具有重要作用。法理斗爭作為軍事訓練必訓課目,既是應對未來戰爭特點的需要,又是打贏未來戰爭的需要。隨著部隊實戰化訓練的不斷深入,法理斗爭現已成為擺在基層部隊面前的一個新的現實課題。目前,部隊訓練面臨有想法沒思路,有問題沒對策的困境。
三、課程體系設置及教學策略分析
(一)法理斗爭概述教學策略
通過問卷調查,除個別參加過維和行動和邊境沖突的學員外,大部分學員持單純的軍事觀點傾向比重突出,對于法理斗爭在軍事斗爭中的積極作用認識不足,部分學員甚至認為法律是勝利者的法律。針對此情況,在內容上,需要運用經典戰例帶領學員解讀法理斗爭的基本內涵、了解法理斗爭的軍事意義,使其走出對法理斗爭的認識誤區,理出開展法理斗爭的方法思路。在教學方法上,需要廣泛開展研討交流,使學員在智慧的交鋒中達成共識。
(二)法律保護目標的識別與處置教學策略
通過課前調查,我們發現學員對法律保護目標有零星的模糊認識,比如他們知道戰俘、平民不能殺,醫院醫生不能打,但對國際公約中規定的受法律保護的目標缺乏系統性認知。針對此情況,在教學內容上,我們需要針對學員的知識盲區進行精講,特別要引導學員認清“法”的特性,善于將“有利于我”的法理元素融入作戰方案,解除行動顧慮。在教學方法上,廣泛采取“案例(戰例)式”教學方法。本著案(戰)例牽引——問題設疑——群體思辨——理論精講——總結歸納——咨詢答疑的流程開展教學。
(三)敵違法作戰行為的識別與處置教學策略
戰爭法中的作戰行為多指作戰手段和作戰方法。因此,本課題與其他課題相比,內容廣泛,直接對接作戰行動。在教學內容上,依然要緊緊圍繞知識盲區進行精講,以提高課堂教學含金量。在教學方法上,依然廣泛采取案例式教學,引導學員在教員點撥下探尋處置方法。
(四)戰場納降與被俘人員處置教學策略
本部分教學內容理論難度不大,難的是具體操作和戰場處置情況。教學中,需設置情況引導學員掌握戰場納降的基本方法步驟,學會正確處置被俘人員;需重點講清戰場納降時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情況和應對策略,以及如何對被俘人員身份進行準確甄別、區分對待,鞏固戰場戰果。
(五)法理斗爭訓練教學策略
著眼為戰育人需要,設置戰前、戰中、戰后分階段對法理斗爭展開訓練,是對前四個課題課堂教學的實操演練。如戰前設置武力合法使用、戰前動員等課目,戰中設置法律保護目標的識別與處置、敵違法作戰行為的識別與處置、戰場納降等課目,戰后設置戰俘管理等課目進行訓練,使學員掌握堅持以我為主,力求趨利避害,重在反制敵方的法理斗爭精髓,提高學員新質作戰能力。
四、課程設計的特色亮點
(一)緊把為戰指向,突出“戰”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以作戰行動為平臺,以現實問題為牽引,力爭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研討教學,使課堂對接戰場,理論指導實踐,進而使學員掌握法理斗爭方法以及手段,爭取戰的最大效益,形成整體作戰效能。
(二)緊盯崗位需求,突出“實”
習近平主席強調指出,“軍事訓練是提高實戰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抓手,要堅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練什么,部隊最缺什么就專攻精練什么。”因此,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按照滿足崗位需求,適當拓展引申的基本思路,合理設置教學內容,靈活采用教學手段,力求使人才培養供給側與未來戰場需求側精準對接。
(三)緊扣能力生成,突出“練”
法理斗爭作為一門政治工作能力訓練,其教學組織和實施必須遵循學員能力生成的基本規律。教學中,我們通過課堂、訓練場、模擬戰場三個平臺,搭建“三位一體”的實戰化教學體系。一是利用課堂教學開展案例作業,練思維;二是利用城鎮訓練場開展專項訓練,練技能;三是利用戰時政治工作開展綜合演練,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