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課堂提問,作為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通過教師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互動的積極性,是學者們長期探究的一個重要問題。本研究從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出發,嘗試分析幾種常見的教師提問方式對藝術系公共基礎英語課堂效果的影響進行研究,從而探索最優化的教師課堂提問方式,為今后的藝術系公共基礎英語互動教學提供實踐支持。
【關鍵詞】提問方式;藝術系;公共基礎英語
【Abstract】 Teachers' classroom questioning, a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eaching.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he enthusiasm of interaction through teachers' questions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scholars have been exploring for a long time. Based on the author's actu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everal common teachers' questioning styles on the effect of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of Arts majors, so as to explore the optimal teachers' questioning style and provide practical support for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of Arts majors.
【Key words】questioning style; Arts majors;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作者簡介】史其慧(1987-),女,安徽桐城人,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
課堂提問,是師生互動的一個重要方式,對于促進課堂效果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謂課堂提問,魯子問、王篤勤指出:“提問是由教師所發出的,期望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以及反應的一系列信號和暗示的信息,同時做出反饋的過程?!眹鈱W者Cotton認為:“課堂提問就是教師給予學生具有引導性的暗示,并要求學生對此作出反應的一種活動?!毙掀G認為新課程背景下的理想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 “生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提問、學生應答形成了師生間語言交流、學生語言實踐的主要方式。因此,教師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共基礎英語作為藝術系學生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在其專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激發藝術系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互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其課堂效果,是英語教師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因而教師采用有效的課堂提問方式顯得尤為必要。以往的專家學者往往側重于從問題的類型(展示性問題和參考性問題)、等待學生回答時間、教師反饋形式與策略等角度來研究課堂提問,單純從提問方式本身來研究課堂提問的少之又少。筆者認為排除問題本身等因素,提問方式也對課堂效果影響重大,故本文將著重探討教師課堂提問方式對藝術系公共基礎英語課堂效果的影響。
二、研究對象
筆者所授課對象為某普通職業本科大學一年級藝術設計學院兩個藝術系專業(室內藝術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共三個班級學生。其中,室內藝術設計1個班共24名學生,均為參加普通高考進入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共2個班,分別為24人和28人,作為對口單招生進入大學。作為藝術生,尤其是通過對口單招方式進入大學的學生,他們本身的英語基礎比非藝術系學生要欠缺薄弱很多,英語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不是很高。
三、三種常見提問方式的課堂效果分析
不同的提問方式會引起學生不同的反饋,從而導致不同的師生互動模式和課堂效果,筆者將從以下三種常見的課堂提問方式著手,具體分析它們對藝術系公共基礎英語課堂效果的影響。
1.學號順序提問。按學號順序(座位順序亦可)對全班學生進行提問,雖然會兼顧到全班學生,但其弊端也很多。特別是對于課本上固定已知練習提問時,學生往往會預判自己輪到哪一題,于是緊盯屬于自己的那一題,從而忽視其他同學的回答,也無法專注于思考其他題目,使得注意力易分散,影響聽課效果。同時,這種提問方式使得學生沒法自主“選擇”題目,導致問題的難易程度與提問對象的能力高低可能不匹配,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感覺題目缺乏挑戰性和無趣,而成績落后的學生則覺得問題難度較大,超出自己能力范圍,從而挫傷自己的學習積極性。這種學號順序提問方式使得整個課堂按照“流水線”式流程在規范操作,師生互動缺乏生動活潑性,不利于調動英語基礎本身就不夠牢固的藝術系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效果較差,也較為沉悶。
2.點名提問。點名提問是很多教師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這種隨意點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集中注意力,做好隨時回答問題的準備,但也會導致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緊張的狀態,特別是基礎不夠好的學生,會一直處于“害怕”被點到的恐懼情緒中,影響其課堂聽課效果。即使被教師選中回答問題,也往往受情緒影響而無法發揮得很好。另一方面,教師點名提問具有隨機性,可能部分學生會認為教師在課堂上只提問某些成績好或成績差的同學,認為教師有“偏心”之舉,從而導致這些學生積極性被打擊,自然也會產生消極情緒。對于 基礎本身就較為薄弱的藝術系學生,教師努力為其打造輕松愉悅的英語學習環境并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積極性是十分重要的,這種點名式提問的“緊張”氛圍導致英語課堂效果并不佳。
3.鼓勵性提問。鼓勵性提問,即讓學生自愿主動回答問題,對于實際的課堂教學來說是最有挑戰性的,因為大多數學生比較遲疑或者并不愿意,或出于羞澀或擔心答案錯誤等。為了追求更好的課堂效果,筆者從第一堂英語課就不斷跟學生強調,鼓勵他們主動回答問題,同時明確態度并制定一些課堂規矩,譬如不會以答案的正確與否來評定,只要是主動回答,都將計入平時成績,教師可以準備記分冊,隨答隨記,且不論次數,多答多記,借以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另外,在學生猶豫遲疑時,多使用鼓勵性課堂用語,如:Don't be worried, just have a try. It's OK if your answer is wrong. You can do it, come on. It's just a sharing of your idea, there is no right or wrong answer。在學生回答中途有困難時,教師多給予引導和適當的提示,幫助其順利地完成作答;在學生回答完畢后,也多給予正向鼓勵和反饋,譬如:You idea is so interesting. You did well. See, you can do it very well.經過不斷地鼓勵和外在加分制的刺激,以及同伴壓力(peer pressure),看到其他同學積極發言且能拿到加分,而且在回答錯誤的情況下,教師不但沒有批評反而表揚其主動積極,所以那些平時不太積極的同學也被調動起來,都逐漸變得主動,愿意回答問題。筆者發現,長此以往,在教師的不斷鼓勵提問下,三個班級的學生都開始變得積極主動起來,課堂參與互動程度明顯提升,且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輕松,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逐漸增加,對回答問題不再覺得是一種壓力,反倒覺得這是一次表現的好機會。甚至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發生,有時候主動回答問題的學生太多,筆者隨機選了一位,其他某些愿意主動回答卻沒被選到的同學還會“鬧起情緒”來,大家都開始爭搶起回答的機會。在鼓勵性提問方式下,筆者所帶三個藝術系班級學生的英語成績都明顯提升,課堂效果顯著。
四、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筆者實際的教學體驗,這三種常用提問方式——學號順序提問、點名提問和鼓勵性提問,在課堂教學中雖各有千秋,但在藝術系EGP課堂中,鼓勵性提問效果更佳,對于促進課堂效果有顯著作用。在今后的英語教學甚至其他學科教學中都值得深入體驗和探究。
參考文獻:
[1]魯子問,王篤勤.新編英語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邢艷.中學英語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行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
[3]吳曉佳.初中英語課堂教師提問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
[4]馬瑞賢,閆繼芬.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提問研究[J].唐山學院學報,2009(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