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麗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關鍵內容,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可以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使學生對語文知識與技能的獲取變得更有自信。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勤于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學思想,創新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策略,達到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理解;問題指導;信息技術;寫作指導
閱讀對于學生而言屬于難點,通常情況下,他們總是會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文章,而不主動閱讀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這不利于其全方位發展。因此,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身心出發創新閱讀教學策略,發揮學生閱讀文本的主觀能動性,再以恰當的語言點撥使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愈加濃厚,不斷增強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下面,本人將依據自身從事小學語文教師這份職業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問題指導,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問題的提出可以令學生在閱讀時有思考的狀態,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對學生加強問題指導,予以學生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對待文本閱讀的態度變得愈來愈積極主動,從而實現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目標。
比如,以引導學生閱讀《軍神》這篇課文為例,首先,我從題目出發,對學生提問道:“課文中的‘軍神指的是誰?”從而使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內容,為學生詳細介紹了劉伯承元帥。然后,我繼續對學生提問道:“你能找出描寫人物動作、語言和神態、情緒變化的詞句嗎?”由此令學生再次進入閱讀狀態,無形中使學生感受到了劉伯承元帥的堅強意志。對學生說道:“希望大家也能夠學習劉伯承堅韌不拔的鋼鐵意志,做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之后,我引導學生分析了沃克醫生稱“劉伯承”為“軍神”的原因,組織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
二、借助信息技術,增強學生閱讀理解動力
形象直觀的畫面可以由信息技術創建,而這對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因此,處在教學環境天時地利的時代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要懂得借助信息技術展開閱讀教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足夠強烈的動力融入閱讀中,完成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任務。
比如,以引導學生閱讀《景陽岡》這篇課文為例,首先,我借助信息技術播放了電視劇《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的視頻,對學生介紹了《水滸傳》,引出了《景陽岡》的故事。然后,我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武松的特點,從而給予學生閱讀的時間。之后,我借助信息技術播放電視劇的視頻片段,引導學生從文中的動作描寫來分析人物特點,進而幫助學生理清了寫作順序以及寫作重點。最后,我引導學生整理了閱讀內容,對學生拓展了一些《水滸傳》中的其他故事,希望學生課下主動閱讀。這樣,我通過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形象畫面,使學生在直觀情境下產生了充足的閱讀動力,令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以有效增強,順利完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注重寫作指導,激發學生閱讀理解情感
眾所周知,閱讀與寫作是不分家的。若是教師能夠對學生提出寫作任務,強調閱讀對于寫作的幫助,必然會使學生投入到閱讀當中。因此,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激發學生的閱讀理解情感,從而優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令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良好的鍛煉,達到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任務。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習作:那一刻,我長大了》這部分內容為例,首先,我板書了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回顧閱讀了這一單元的課文內容。對學生說道:“咱們接下來就圍繞主題進行思考和選擇材料,寫一篇作文。”然后,我快速翻閱了學生的作文,與學生共同交流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同時對學生強調了聯系生活和思想,抒真情,講真話,自由表達才能夠寫出精彩的文章。最后,我做了課堂活動總結,與學生一同交流在閱讀中養成積累作文素材習慣的重要性。這樣,我通過注重寫作指導,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理解情感,使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去創作文章,提升了學生的雙向能力,優化了學生的語文水平,從而提升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茍永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結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22):17-18.